荆州古城的美好回味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3年2月底春节过后,我们走进美丽的古城——荆州。虽是短短两天,浮光掠影,却也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味。

荆州古城墙 

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耸立在我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

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从他们自己立国图强、建立霸业的政治目的出发,都想得到荆州这块重要的战略之地。曹操经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即挥师南下取荆州;处于荆州下游的东吴孙氏政权,把荆州视为自己立国的屏障,早就两眼紧盯着荆州;大半生颠沛流离、苦于没有立足之所的刘备,更是将荆州看作命根子,把它作为建立未来政权最理想的基地。于是三方围绕荆州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时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时而又偃旗息鼓,暗中争斗。

荆州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通高9米,周长11281米。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

我们在攀登东门城楼的马道上即可见到部分已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字砖。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从文字砖记载的产地得知,城砖非只出自原荆州地域,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砖砌在荆州城垣上。文字砖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同时也是人们游览古城赏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城门6座,即东门、小东门(亦称公安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每座城门均设“双保险”,前后两道门,二门之间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鳖”,致攻城之敌于死地。为缓解城内交通,建国以后,新开城门3座,即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新开的城门均无瓮城。6座古城门上原都建有城楼,现只有东门和大北门两处有城楼。因此,游览领略古城墙风采,最好的去处就是东门和大北门。东门又称“寅宾门”。城楼为“宾阳楼”,始建于明代,现城楼为1988年重建。东门是迎接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大北门又称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人们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折柳相赠,祝福平安,故大北门又称柳门。大北门城楼名“朝宗楼”,城楼脊枋下方书有重建此楼的时间:大清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时丁巳时重建。大北门城楼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城楼古建筑。此楼古朴壮观,电影《小花》、《路漫漫》、《战国钟声》等均在此拍摄过外景。宾阳楼和朝宗楼内均设有楼梯,游客可登临其上居高临下,饱览古城的万千神韵。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构建精巧、别致,游客到公安门景点南侧百余米处即可观赏领略到荆州古城墙上的这一特有军事设施的风采。

我们通过游览荆州城,感受到这座古老且历经沧桑的巨大变化。城墙上行人,内环道上驱车,外环道跑马,护城河上荡舟,这座古老的荆州城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异彩。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是全国最好地市级博物馆之一,馆藏之丰富珍贵有的甚至超过一些省级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陈列展室建筑面积7201平方米,展览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1997年对展室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先后推出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及《传世文物展》等七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展览。

博物馆的讲解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她带领着我们穿越时代,徘徊在价值连城的各种文物中,为我们讲述荆州城古志辉煌的历史故事,让那些古代人物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红黑分明的精美漆器,是楚文化的象征;线条流畅造型高贵的凤凰,是楚国先民的图腾:庞大雄浑的编钟乐队,显示出当年帝君的排场,精美绝伦的绢绸刺绣,反映了当年后宫的华贵......

荆州博物馆占地4.8万平方米,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荆州博物馆,你用那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真实地诉说了荆州的历史沧桑,让我们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

荆州万寿宝塔 

万寿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观音矶头,是集文物古迹、长江防洪史迹为一体的名胜景区。

园内有接待厅、怡寿轩、寿苑、九龙壁、长廊、望江亭、观音阁、迎宾楼等建筑。有万余株银杏、腊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异木。

在中国古代,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原南部的重镇,也是咽喉要道,扼守长江天险,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荆楚文化就是发源于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意义。

伸入江中二百多米的观音矶,始建于南宋年间,为荆江防汛抗洪的险工段,它挑杀水势,顶承江流,维护江堤,为保卫江汉平原化解荆江危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历朝历代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此视察,每年汛期,这里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旅游者观赏的热点。在关音矶还留下了98年长江历史最高的水位线和54年荆江分洪水位线的史迹刻痕。为纪念98抗洪,荆州市政府在观音矶旁修建了“98抗洪纪念亭”,这里成了抗洪斗争夺取伟大胜利的纪念地。

万寿园中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宝塔,这就是万寿宝塔。

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成,故称万寿宝塔。

塔高七层,高达40余米,塔身高出荆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墙现还保存汉玉佛像87尊,石碑102块。浮雕浮像砖刻、满藏回蒙汉文字砖、花纹砖共计2347块。

万寿宝塔向南,塔身以砖、石砌筑,八角七级,通高40.76米。因泥砂淤积,长江河床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于随河床增高而逐年高筑的荆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低于现堤面7.23米。成为荆江变迁的见证。塔基须弥座,八角雕力士,塔身中空。塔额、枋、斗拱皆仿木构建筑形式,塔一层正中供一尊高8米的接引佛,甚是肃穆。塔身各层共饰有87尊冰清玉润、生动传神的汉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内外壁还嵌有浮雕佛像砖、花纹砖、文字砖共2347块,砖雕佛像或端坐、或肃立,各具风姿,据传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诏各地敬献,因而极具地方特色;字砖中所刻汉、藏、满文今犹可辨。顶置铜铸鎏金塔刹,上刻《金刚经》全文。

宝塔的重要奇观是由于450多年历史的变迁,荆江河床不断抬高,使宝塔底层陷于地面7米多之下,因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地下宝塔,是我国宝塔中少有的奇塔。

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的主旨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数百年来,万寿宝塔既是荆江两岸饱经水患的历史见证,又承载寄托了人们制服江流的美好愿望。

万寿园拥有始建于南宋年间的“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和明代嘉靖年间筑建的“万寿宝塔”而赢得中外游人得瞻目。万寿园依江伴水,九曲回肠的荆江之水三面环绕,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园内整体建筑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构建,清幽淡雅,玲珑精巧。我们以往游览的情景,今天翻开老照片,真是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