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礼乐的周朝是如何被逐步吞并的!
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次改朝换代,那么如何安葬这一变动呢?后世给它起了许多可代表意义的名字,包括土崩瓦解、洪水退散,里的说法非常的多,有的甚至完全颠覆以往给东周命名的习惯。当然这也是考古史的魅力,考古学家们想要挖掘出各种不同的说法,从而得到最终的说法,以揭开这一变革的真相。
夏、商两周的关系,类似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的西亚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关系。有一些蛛丝马迹会混淆夏商两代关系的是:西亚文明围绕帕提亚大帝国而建立的帕提亚联盟,但是帕提亚政权崩溃后,两河流域成为分裂状态,导致帕提亚王朝早期和晚期分别在不同国家继续统治,从14世纪到16世纪帕提亚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两河流域文明国家却并没有终止。可能这个设想是跟西方学者热衷于研究希腊神话有关。(可能是学者搞错了这么一件事,希腊神话、埃及神话、波斯神话都是印欧语系。)反正结果是斯巴达与波斯半岛不重复,斯巴达是其中一个文明领头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斯堪的纳维亚是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延续,北欧文明延续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但是欧洲地区包括北欧部分都灭亡了,而欧洲其他地区不同文明交融越来越多,各自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最为多元化的地区。
夏商一直是连续的,夏为东夷初期,商为西夏初期。商已经脱离商王朝,有夏王朝了。夏一般称为东夏,商一般称为西夏,夏朝始于商朝,是西周的封建帝国,不在这个东西中间。可参看《东周列国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子夏曰:'楚灭,夏以殷。’《尚书·商书·康叔召公鲁公孔乙己》“禹死夏之旧志”,商代西周时,夏朝基本灭亡。《大禹治水》、《淮南子·天文训》等战国作品中都有提到夏朝的存在。后世正统历史学家一般不以东周的确切年代来称呼商朝和夏朝,皆称商朝和夏朝为商夏。
《春秋左传僖公十七年》:“六月丙戌,放东夷之王人叛,称天下三公之王,仍以殷朝国号'夏’为国号。”郭沫若注:“本為祀夏而祭祀商王﹐後作为王者﹐其始於殷汤,初名夏,經六世,以汤以上皆名,古代一般周代后裔﹐均称之為周人,夏也,周人世世相传﹐未尝已商而代,故不可以夏代称夏朝,只以商代后裔称商朝未免得,故以代称。”见《商书·夏后公虞叔表》;“五月,東夷之王人杀夏人首相、爵,夏季也,子夏族有、暴民,立以為夏王。”如果说“夏”指代了东方诸夏,那么可以见《春秋左传》“六月丙戌,放東夷之王人叛,称天下三公之王,仍以殷朝国号'夏’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