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坚老师临床经验大分享
作者/彭坚
编辑/王超 ⊙ 校对/党卫阁、居业
I导读:彭坚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是分了3次才看完的,信息量很大,都是他临床应用的心得,别人怎么说,他自己怎么理解,药怎么吃,多久能好,全都一五一十地教给大家。前两天看任之堂的书里评价,朱良春和彭坚两位老师,都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经验传授给大家的好老师,小编觉得这文章我还要好好再看看,大家收藏吧~(文末有彭老师另外9篇精彩文章的链接,点击可看)
若干常见慢性病的中医防治攻略——我的经验与心得
我们都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人。许多年长的人都能够亲身体会到:20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是急病,全球肆虐的的各种烈性传染病、流行性疾病、病死率很高的新生儿肺炎、妇女产后感染等,摆在疾病谱的最前列,病死率非常高。由于发明了免疫制剂,以及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这三大类化学合成药,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外科手术和抢救技术的提高,使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危急重症得到救治,因此人类在20世纪,普遍寿命提高了20多岁。这是现代医学在上个世纪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以病为本,以治疗为中心。
到了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到慢病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疾病,不再是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等,而是是各种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肝病、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等。大家可能对2003年发生的SARS病,还记忆犹新,但那次全世界病死人数只有919人,中国仅349人,前几年发生的甲流,全世界仅仅死亡10000多人。据去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卫生部的调查结果:中国近三年平均年死亡人数1030万人,其中800万人死于慢病,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百分之六十四用于慢病的治疗。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世界各国的情况差不多。
尽管在当前,埃博拉病来势汹汹,全球高度警惕,正在全面迎战,但是作为医生,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日常要对付的,主要还是慢性病。各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折磨着患者,高踞人类疾病谱和病死率、致残率的前几位,占用了公共卫生的大部分资源。慢性病的增多,与人类进入老年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患者生活方式不良等关系密切。20世纪曾经发挥了强大威力的抗生素、激素,在对付这些慢性病时,已显力不从心。所有慢病的形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大多数原因不明;慢病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患者往往有痛苦和不适,但用仪器检测,得不到阳性指征,找不到形态学改变,缺乏手术指征;而一旦疾病最后形成,不仅治疗成本高,效果也不佳。作为以外科手术见长,以对抗治疗、靶向用药、消除病灶、快速取效为特点的现代医学,对于多数慢病,包括功能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老年性疾病等,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大;而以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思想,以中草药、食疗、针灸、按摩和各种外治为主要手段,把养生和治病相互结合的传统中医药,则非常适合于慢病的规律。21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这恰恰是中医学长期所具有的优势。因此,早就有人预言:21世纪将属于中医,中医药将大有作为!
笔者在《我是铁杆中医》一书中,以40万字的篇幅,介绍了我对慢性疼痛、慢性炎症、病毒性疾病、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妇科内分泌失调及功能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7大类30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由于时间有限,我仅选择了其中的9种病,每种病介绍一、两首经验方,附上一、两个病案,予以简单的解析和讨论。浅陋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不良所导致的疾病。长时间玩计算机、打麻将、伏案工作,缺少运动,不懂得适时地放松肩颈,都可能罹患此病。因此,从十几岁的小孩到中年人、老年人,普遍存在这种病。颈椎病一般表现为颈项、肩部肌肉的酸胀疼痛、拘急不舒,称作颈型颈椎病,往往处在初期阶段,不一定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当颈椎的生理曲线变直、椎体松动、椎间盘因磨损而突出,或者骨刺压迫了一侧手臂的神经时,引起患侧手臂的疼痛、麻木,特别是指端反应强烈,称作神经根型颈椎病;压迫了颈椎动脉时,引起一侧的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称作椎动脉型颈椎病;压迫了交感神经时,出现心慌、失眠、胸闷、咽喉堵塞不适等症状,称作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管狭窄,或者骨刺压迫了脊髓时,可以引起远程肢体的肌肉萎缩,称作脊髓型颈椎病。因为情况复杂,可以呈现出各种症状,西医总称为颈椎病综合征,而以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三种为多见,且经常兼见。西医治疗非常棘手,既无有效的药物可服,牵引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效果也不理想。
我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处方是两首《伤寒论》中的对方:属于寒证的,用葛根汤加减;属于热证的,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案例1 葛根汤加减
刘某,男,42岁,2012年8月15日就诊。患者颈椎疼痛多年,检查有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现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手麻,抬举不便,夜晚尤剧,形寒,怕冷,舌淡,苔厚腻,脉弦,血压不高。
处方:葛根60g 桂枝10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红枣10g 麻黄10g 苍术10g 附子5g 黄芪50g 白芥子10g 羌活10g 秦艽10g 鹿衔草30g 豨莶草30g 鸡血藤30g 七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大为缓解,加鹿角霜、穿山甲、蜂房为丸长服。一剂药丸服完后,多年未发作。
心得体会:
本案颈椎局部酸胀、僵硬,属于颈型;手麻、抬举不便,神经根受压,属于神经根型。加之血压不高,适合于用葛根汤温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风,白芥子化痰,鸡血藤活血,豨莶草、鹿衔草通络。后3味药加入,治疗手臂麻木特别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剧烈,还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颈椎病日久,已经发生器质性改变,则必须在煎剂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剂缓图。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软坚散结,消融骨刺,有一定作用。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葛根汤是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而设,用于治疗颈椎病感受风寒而发作,颈肩疼痛拘急不舒,是完全对证的。但颈椎病的基础,除了感受风寒之外,更是内有虚寒,兼夹湿气。这个湿,既是因寒而生的内湿,又是因时令而致的外湿。因此,我于原方中加少量附片、黄芪温阳气,加苍术去内湿,加羌活、秦艽、威灵仙去外湿,则更加与病机相符。如果头痛加川芎15g、白芷10g;头晕加天麻30g、法夏15g;手臂疼痛,加姜黄10g;心慌怔忡,去麻黄,加红参10g、麦冬10g、枣仁30g,即取炙甘草汤之意;咽中不适,似乎有痰梗塞,加白芥子10g 、石菖蒲10g 、诃子10g。
案例2 葛根芩连汤加减
尚某,36岁,2011年5月17日初诊。患者头颈肩部酸胀,头晕昏痛,咽喉不适,心慌失眠,大便偏干,口苦,容易上火,舌瘦而暗红,有薄黄苔,脉细滑。
处方:葛根80g 黄芩10g 甘草10g 黄连8g 白芍30g 木瓜30g 天麻15g 石斛10g 枣仁30g 炙远志10g 茯神30g 香附子15g 合欢花10g 七剂
上方服后,症状消失。嘱咐再出现这种情况,仍然可以服用原方。
心得体会:
本案代表了颈椎病的3种类型。从头颈部酸胀疼痛这一症状来看,可以确定为颈型颈椎病;头晕昏痛,是椎动脉受压,导致头部供血不足所致,属于椎动脉型;咽喉不适,心慌失眠,是压迫了交感神经,属于交感神经型。这一类颈椎病,往往表现为热证,适合于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其中,香附子、茯神、合欢花,调气安神,与远志、枣仁相配,有很好的治疗心慌、失眠的作用。特别是合欢花,既可以安神,又可以利咽喉,与石斛相配,能够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虽然在《伤寒论》中,没有提到葛根芩连汤可以治疗颈椎病,但我在临床,重用葛根以之治疗属于热证的颈椎病,疗效显著。如果颈部酸胀难忍,加苍术10g、黄柏10g,即合二妙散;背痛,加枣皮30g;肌肉酸痛挛急,加木瓜30g、苡米50g;咽中不爽有痰,加玄参15g、浙贝10g;视力明显下降,加蔓荆子10g、车前子15g、楮实子15g。
颈椎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呈直线发展状态,往往症状严重一段时间,经过治疗,又平稳一段时间;因为劳累、气候变化等原因,又引起复发,直至出现严重的器质性改变。有的通过拍片,检查结果很严重,但本人感觉尚好;有的检查结果问题不大,本人却反应强烈。这除了个体的敏感程度不同之外,与骨刺的生长方向是否压迫了神经、血管、脊髓,有很大的关系。鉴于颈椎病的这个特点,我不主张长期服药,可以经常进行理疗、针灸、按摩等,更重要的是,要劝导患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做颈椎操和其他体育锻炼,才能够防治本病的发展。
此外,我在临床发现:许多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如多发性脑梗死、脑萎缩、早期老年性痴呆,可能与颈椎病颈动脉长期受压迫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有关,这类患者从颈椎病着手治疗,可能是一条新的途径。医学界对于这一点,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我曾经用葛根制剂治疗若干例多发性脑梗死,都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二、腰椎病
慢性腰腿疼痛,常见于中老年人和体质较虚弱之人,如果没有伴随腿胫的浮肿,尿检没有异常,多为中老年骨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开始发生时,只是一般的腰肌劳损,很难查出骨质的病变。以腰部酸软、酸胀,不能任力,喜欢坐卧,喜温喜按,久立行走加剧,天气变化时不适为主。年深日久,则可能查出有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器质性改变。疼痛也由局限于腰,延伸到腿部,引起一侧腿部的酸胀疼痛,这时由于椎体容易松动,患者在受寒、扭腰、动作不慎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剧烈腰痛的症状,即闪挫疼痛,俗话叫“闪了腰”或“榨了腰”。如果腰椎的改变压迫了坐骨神经,则沿着坐骨神经的走向,从臀部开始,一直到后脚跟,发生剧烈疼痛。腰椎退行性病变,当做一般的肾虚用补肾的方药效果不佳;当做风湿疼痛治疗,更是药不对证;牵引对老年人不适合,手术的风险,有时很大;针灸、按摩,疗效较好,如能加上内服中药,则可标本兼治。
我在临床治疗腰椎病,最常用蒲辅周的百损丸加减。原方为:
补骨脂75g 骨碎补60g 杜仲30g 川牛膝30g 续断30g 肉苁蓉30g 当归30g 鸡血藤90g 三七15g 琥珀10g 血竭15g 沉香15g 做药丸
蒲辅周先生说:“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并治遗精、脚弱、腰膝酸痛,诸虚日损,久服自效。功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
我仔细揣摩此方,是由补肝肾、强筋骨的青娥丸加补血、活血药而成。青娥丸即补骨脂、续断、杜仲三味药,加骨碎补、肉苁蓉补肾,强筋壮骨;加当归、黑豆、鸡血藤、川牛膝补血、通经络、利腰膝;加沉香理气,三七、血竭、琥珀活血止痛。全方补消兼施,药性平和,正如蒲辅周先生所说:“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蒲老叙述的着重点,是“由瘀致虚”,而中老年腰椎病的特点,是肝肾精血不足,导致瘀血留滞经络,腰腿疼痛,即“由虚致瘀”、虚瘀夹杂,因而百损丸可以视为一首治疗腰椎病的良方。多年以前,我尝试用于治疗老年腰腿退行性疾病,取得初步疗效,进一步从朱良春先生用动物药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在原方中加全蝎30g、土鳖30g、大海马1对,如检查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再加急性子20g、威灵仙30g、白芥子20g、鹿角霜20g、穿山甲10g为蜜丸,每丸重9g,早晚空腹服1丸。意在通过加入虫类动物药、软坚散结药物,达到修复骨质、溶解骨刺的作用,以期标本兼治。我用本方治疗中老年腰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腰腿疼痛症数千例,坚持服几个月,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案例3 百损丸加减
张某,男,57岁,务农。2014年3月21日初诊。患者腰痛多年,拍片检查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与劳累、气候变化有关,经常服治疗风湿的煎剂、药酒,疗效不显。昨天早晨起床,突然腰部疼痛,牵连至左腿外侧一线,剧痛难忍,如针刺、刀割,呻吟不已。用针灸、按摩均未缓解。察之神经紧张,面容痛苦,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大便干结,小便偏黄。处以复元通气散加减:
牵牛子15g 小茴香5g 穿山甲5g 木香15g 元胡索15g 陈皮10g 炙甘草15g 白芍30g 蜈蚣2条 全蝎10g 三剂
3月24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大为缓解,已经能够下床活动仍然有腰腿不适。察之舌淡,脉缓。处以百损丸加减:
补骨脂30g 续断30g 杜仲30g 怀牛膝30g 骨碎补60g 黄芪50g 当归30g 鸡血藤50g 白芍50g 三七60g 血竭30g 琥珀30g 土鳖30g 穿山甲30g 苍术30g 黄柏30g
为蜜丸,每天两次,每次9g,一剂蜜丸可以服一月余。服后一年多来腰腿痛没有发作。
心得体会:
本案前后采用了两组处方。腰腿疼痛急性发作,剧痛难忍时,用汤剂应急,以《局方》复元通气散合止痉散(蜈蚣、全蝎)、芍药甘草汤治标,迅速有效。一旦缓解,则用百损丸治本。由于腰部劳损,适应温差和湿度的能力下降,故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腰痛的影响很大。如果腰部发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常见于冬天或气温转冷时,则是兼有寒湿,加炙川乌、苍术;如果舌红苔黄腻,小便黄,常见于春夏气候炎热潮湿时,则是兼有湿热,加苍术、黄柏、怀牛膝。
三、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以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或者空气中含有某种特殊物质如花粉时,属于呼吸道过敏体质的人,容易罹患这种病。严重者,—年四季频繁发生,苦不堪言。西药治疗有效,但长期服用,副作用比较大。
这种病可以分为寒证、寒热错杂两大类型,极少有属于热证的。我在临床治疗此病,主要用乌梅丸加减。
案例4 乌梅丸加减
辛某,女,39岁,2005年6月5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十余年,每天早晨打喷嚏、鼻痒、流清涕如水,须持续一个多小时,不能自止,四季无差别,天冷尤剧,做过各种检查,服过多种中西药,均疗效不显,近年来,嗅觉下降,月经尚正常,白带较多清稀。察之患者面白,舌胖淡,津液多,口不渴,小便少,偶尔黄,脉弦细。拟用小青龙汤合缩泉丸加减:
麻黄1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细辛5g 干姜10g 半夏10g 白芍10g 五味子10g 益智仁10g 乌药10g 山药30g 黄芪30g 白术10g 防风10g 蝉蜕5g 僵蚕10g 十四剂。
7月1日二诊:上方服后,喷嚏、鼻痒、流清涕程度减轻,时间也缩短,但月经提前一周,量多,白带偏黄,如豆腐渣状,月经前后阴部瘙痒,有慢性阴道炎,口苦,咽微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拟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60g 黄柏15g 黄芩15g 麻黄10g 干姜5g 细辛5g 桂枝10g 附子10g 川椒5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黄芪50g 防风10g 白术15g 苦参10g 白鲜皮15g 蝉蜕10g 僵蚕10g 诃子10g 蛇床子15g 川槿皮15g 苏合香10g 露蜂房10g 五味子10g 乌药10g 益智仁10g 山药15g 二剂为蜜丸,每天两次,每次9克,大约可服两个月。
服上方两剂后,过敏性鼻炎基本治愈,嗅觉逐渐改善,追踪3年,未曾复发。
心得体会:
过敏性鼻炎以打喷嚏、流清涕、鼻痒为主要证候,从病机上分析,多为肺寒挟有水饮,用小青龙汤是为正宗。然而,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一味温散,反而使肺气更伤,故必须标本兼顾,本案一诊采用了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缩泉丸三方合方。
缩泉丸本为治疗肾气虚冷、膀胱失约、小便频数而设,曾读一位中医前辈的书,他认为:过敏性鼻炎涕流不止者,当用缩泉丸,因为肺肾母子相通,共同完成通调水道的作用,固下即可以摄上。这个观点颇有创意。三方合用,以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缩泉丸温下摄上,温散与补益、固摄熔铸一炉。用药后,虽然取得初步疗效,究竟药性偏温,带发了慢性阴道炎,出现月经提前、搔痒、口苦、舌苔薄黄等热像,说明本案的病机较为复杂,下焦有伏热,必须清热坚阴,且不适合于用汤剂求速效,故二诊改用乌梅丸合玉屏风散、缩泉丸,制成丸剂缓图。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特殊情况,乌梅丸中以黄芩代黄连,加诃子酸收、专走肺窍,与乌梅相配,收敛止流的作用大增,再加苦参、白鲜皮、蝉蜕、僵蚕、蛇床子、川槿皮等,以清热、祛风、止痒。方中的蛇床子、川槿皮,很少有人内服用于止痒。我从朱良春先生的著作中读到蛇床子可治咳嗽咽喉痒(《朱良春医集》2006:336)试用于临床,确实有效。朱良春先生善用白槿花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白槿花一般药店无货,只好用川槿皮代替,亦有效。蛇床子性温,川槿皮性寒,两者同用,则不温不凉,我常用于鼻痒、咽痒、皮肤搔痒、阴痒等症,感觉比传统止痒抗过敏的对药如荆芥、防风,蝉蜕、僵蚕等效果要好。但川槿皮口感不好,不宜煎服。
防治过敏性鼻炎,除了改善空气质量,避开过敏源之外,患者天天以冷水洗面,摩擦至热,反复多次,坚持数月,有较好的效果。
四、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统称,这种病有一个典型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最开始是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不当,迁延至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波及到肺,使得肺的功能下降,乃至于发生器质性改变,形成肺气肿;进而影响到心脏,成为肺心病。西药氨茶碱、雾化剂等,虽然有缓解支气管炎痉挛、达到快速平喘的作用,但无法阻止疾病的进行性发展和器质性改变。我在临床,常用小青龙汤一类方剂宣肺平喘而治标,用参蛤散加减补肾益肺而治本,疗效显著。
案例5 小青龙汤加减 参蛤散加减
畲某,72岁,农民,2009年4月27日初诊。
患者咳嗽30余年,每日均咳,痰多浓稠色白,遇寒或季节交替时加重,剧烈时,连咳带喘,近年来,走路、上楼均觉乏力,短气,头晕,有时心悸,心律不齐,饮食尚可,曾服“金水六君煎”多剂,感觉尚可。西医检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部分肺纤维化,早期肺心病。一周前感冒,诱发支气管炎,咳嗽加剧,吐痰色白,清稀中带有浓稠,微喘,舌淡,苔厚腻,脉紧,偶有歇止,不发热,此为寒邪引动伏饮,拟用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麻黄10g 桂枝10g 炙甘草15g 细辛5g 干姜10g 半夏10g 白芍10g 五味子10g 杏仁10g 苍术30g 茯神30g 地龙30g 五剂
5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咳嗽减轻大半,拟做药丸巩固。
红参50g 蛤蚧3对 五灵脂30g 紫河车30g 地龙50g 三七30g 丹参30g 红景天50g 熟地60g 补骨脂60g 山萸肉30g 茯苓60g 葶苈子60g 苏子50g 沉香10g 五味子30g 川贝母30g
二剂,研末,蜜丸,每日2次,每次6g,大约可服三个月。
服上方后,五年来,咳嗽气喘基本未发,很少感冒,体质增强,经过X光及CT检查,慢性支气管炎不排除,但肺气肿、部分肺纤维化、早期肺心病已排除。
心得体会: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方,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炙甘草益气和营,合而成为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适合的病机是肺有寒饮。凡素来阳虚,内有痰饮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感受风寒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加重,但尚未化热,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无论有汗、无汗,但见咳嗽、气喘而形寒怕冷,唾痰色白清稀有泡沫,咽喉不红,舌胖淡,苔薄白者,皆可运用。
小青龙汤堪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寒证最有效的处方,但有些人畏之如虎,怕麻黄、桂枝上火,怕麻黄升血压,其实只要“认证无差”,是无须顾虑的。我常于方中加杏仁10g、地龙30g,主要是考虑到:小青龙汤具有宣散之力,可以导致气机向上,而咳喘的病机,本来就是气逆于上,如加杏仁、地龙以降气、止咳、平喘,则使得肺气的升降失常,能得到更好的调节。何况借杏仁、地龙的柔韧,可制约麻桂的刚烈;麻黄虽升压,地龙可降压,如果患者血压高,大便不稀,地龙可以加到50g。只是有严重的心脏病时,麻黄须慎用,可以去原方中的麻黄,加附子10g。药书虽说附子畏半夏,但经过我多次临床使用,并无任何副作用。
本案患者脉紧而有歇止,故合用苓桂术甘汤,改茯苓为茯神,苍术用量加大到30至50克,有很好的调节心律的作用。根据很多名医的经验,用小青龙汤治疗肺心病属于痰饮者,即使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不必忌麻黄,加大量苍术即可,即使血压高,也不必忌麻黄,加大地龙量即可,麻黄与苍术或地龙的剂量之比可为一比三或一比五,即用10g麻黄,则配30-50g苍术或30-50g地龙,但出现房颤或高血压危象时,麻黄不可用。
《普济方》参蛤散仅仅两味药,人参补肺气,蛤蚧纳肾气,对于慢阻肺在病情缓解期间,适当加味,做成丸剂缓图,有极佳的治本作用。我在方中必加五灵脂,人参合五灵脂,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可以加快肺部纤维化的逆转,缩短病程;加紫河车、地龙,增强蛤蚧补肾平喘作用;加三七、丹参、红景天,与人参相配,改善心肺功能;加葶苈子、苏子,强心降气平喘;加熟地、补骨脂、枣皮、茯苓、五味子、沉香、川贝,则是合用叶天士补肾纳气的名方“熟地补骨脂丸”。这首方长期服用,确有逆转慢阻肺的作用。
五、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又称慢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长期口腔黏膜溃烂,舌边尖生疮,时好时坏,无休无止,十分苦恼。这个病究竟是炎症、内分泌失调、还是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至今众说纷纭,用西药治疗不理想。
中医从病机上分析,大致可以分为湿热内蕴、虚火上浮两大类,从我治疗的病例来看,该病属于阴虚夹湿热者居多,用甘露饮加减非常有效,做成药丸服用,逐渐可以控制复发。但有极个别案例,属于阳气虚寒者。
《局方》甘露饮原方:生地黄10g 熟地10g 天冬10g 麦冬10g 石斛10g 黄芩10g 枳壳10g 茵陈10g 枇杷叶10g 炙甘草10g
这首方是治疗阴虚湿热的主方,方中的二地、二冬名固本丸,滋养肺肾之阴,加上石斛养胃阴,则上中下三焦的阴虚均能固护;清热的药物只有一味黄芩,说明火热不盛,而且是隐而不彰的郁火;茵陈淡渗利湿,炙甘草和胃,枇杷叶、枳壳降肺胃之气,以利于湿热的排除。虽然此方可以用治三焦阴虚湿热,但重点在中焦胃,治疗复发性口疮,颇为适合。
案例6 甘露饮加减
尚某,男,64岁,湖南长沙市人,2013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口腔溃疡30余年,经多方治疗不效,原来每月发作2、3次,每次溃疡疼痛3、5天,即可自愈。近年来,发作十分频繁,几乎每天都发,此起彼消。察之见舌部溃疡灶数个,疼痛剧烈,大便干结,解之极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处方:
生地15g 麦冬15g 天冬10g 耳环石斛10g 黄芩15g 茵陈15g 枇杷叶10g 枳壳10g 胡黄连10g 人中白10g 蒲黄10g 七剂
11月28日二诊:上方有效,溃疡逐渐消除,做蜜丸长期服。处方:
生地60g 麦冬30g 天冬30g 耳环石斛30g 黄芩30g 茵陈15g 枇杷叶15g 枳壳15g 黄连30g 胡黄连30g 人中白30g 人中黄30g 蒲黄30g 五倍子30g 儿茶30g 马勃30g 木蝴蝶15g 芦荟30g 一剂。做蜜丸,每天两次,每次9克。
服后一年多没有复发。由于饮食不慎,或熬夜,再复发时,服几剂汤剂,很快缓解。
心得体会:
凡阴虚夹湿热的病,都不易根治,因为湿性缠绵。医者在运用甘露饮治疗复发性口疮时,须处理好阴虚、湿、热三者的矛盾,滋阴不宜太腻,以免助湿留邪;化湿不宜太燥,以免伤阴助热;清热不宜太凉,以免伤阳生湿。根据病情审时度势,灵活加减。我在原方基础上,对于严重的口腔溃疡,常加人中白、胡黄连,此2味药是治疗口腔溃疡专药。尤其是人中白,据《本草纲目》记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舌头肿胀、疼痛,加五灵脂。咽喉疼痛,加玄参、板蓝根、土牛膝,降火解毒止痛。口疮愈合困难,加马勃、木蝴蝶、五倍子。本案用芦荟、决明子、马勃、木蝴蝶,学自朱良春老的经验。《朱良春医集》云:“朱老治疗脾经积热之口疮,以苦泻为重点,参用解毒、护膜、生肌之品,常应手收效。可用芦荟,配合决明子、马勃、木蝴蝶、甘中黄等。芦荟苦寒,入心、肝、脾三经,除善折肝火通便,亦善泻脾经湿热,《儒门事亲》曾以其配合使君子治疗小儿脾疳。决明子能清肝、和胃、通便,朱老历验其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效药,并引申于治疗口腔溃疡,它与芦荟相伍,诱导下行,使淫热从下而泄,遂不至炎上为患。马勃、木蝴蝶同用,清泄邪热,保护溃疡面,加速其愈合。甘中黄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甘中黄即人中黄,秋石即人中白的精制品,前者长于解毒凉血,后者长于滋阴降火,二者都是治疗咽喉、口腔病的要药。
此外,可以配合含漱方:蒲黄10g 五倍子10g 秋石10g 水煎,频频含漱。蒙脱石散外搽溃疡处,一日多次,可以止痛、愈疡。
复发性口疮患者,不宜熬夜,不宜吃荔枝、桂圆、榴莲、木瓜、狗肉、羊肉以及辛辣、煎炸之品。
案例7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刘某,男,33岁,长沙市人,2012年10月6日初诊。
患者有口腔溃疡病史十多年,舌头及口腔黏膜反复溃疡,从未停歇,每个月仅有4、5天愈合。数年中,曾经到长沙、武汉、北京等各地的西医院,寻找著名口腔科专家治疗,未取得效果。又找过本省数位名中医开方,用过导赤散、泻黄散、生脉散加减,以及熊胆、牛黄、肿痛安、珍黄片等。并遵从医生的告诫,饮食清淡,不粘任何辛辣刺激的食品,口腔溃疡仍然发作,疼痛不已。平时身体健康,经常运动,大便正常,小便微黄,无其他不适。察之舌淡,脉小弦。用甘露饮:
生地15g 熟地10g 麦冬10g 天冬10g 耳环石斛10g 枳壳10g 茵陈10g 黄芩10g 枇杷叶10g 人中白10g 七剂
10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口腔溃疡未愈,仍然疼痛,且有加剧之势。仔细观察舌面,见3、4个溃疡点分布在舌头两边,不容易看出,舌体胖淡,有齿痕,薄白苔,脉小弦。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8g 附子10g 细辛5g 半夏15g 茯苓15g 干姜(炮)10g 耳环石斛10g 人中白10g 七剂
10月18日三诊:上方未服完,因为患者要出差,提前来看病。告知服完第二剂药,疼痛已止,今天服完第五剂药,溃疡面已经愈合。察之舌体比上次瘦了许多,仍然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患者又告知:头上长疙瘩不断,也同口腔溃疡一样,有十多年历史,吃了许多凉药,从未消除。察之微红,有少许压痛。汤剂仍然用原方,服七剂,另外用原方加减制成丸剂:
麻黄30g 附子120g 细辛30g 半夏30g 茯苓60g 干姜50g 耳环石斛30g 人中白30g 鹿茸15g 五倍子30g
一剂为丸,每天两次,每次6g 。
11月22日四诊:上方服了一个月,所剩不多。患者告知:一月之中,口腔溃疡没有发作,头上包节也缩小了许多。效方不变,仍然做药丸,继续服一个月,巩固疗效。
2013年3月11日五诊:服上方后,口腔溃疡一次没有发作,头上包疖已经全消,舌淡仍然有齿痕。用上方加仙灵脾30克为丸,继续吃完一剂,以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
一般口腔溃疡,以阴虚夹湿热者居多,极少有属于阳虚夹寒湿的,本案的情况十分特殊。初诊时,我虽然发现患者舌淡、苔薄白,与一般口腔溃疡的舌红、苔黄有异,心中虽然疑惑,但恐是患者长期服用寒凉药所出现的假像,不敢贸然使用温药,担心火上加油。暂且沿袭常法,聊以投石问路,处以甘露饮加减。二诊见服甘露饮无效,有加重之势,舌体变胖。才改用温药,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加半夏化痰,茯苓渗湿,干姜温中。惟恐骤然用温药,引起伏火上浮,再加耳环石斛养胃阴,人中白清中焦虚火。考虑周全之后,施之果然有效。其中促使我改弦更张的原因,是患者说了一句话:“只要舌头变胖,有齿痕时,我自己就知道病加重了”。常言说:“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如果不是患者自己提供了这个关键信息,我也难以下决心用大温大热之药。在三诊制成药丸巩固疗效时,我在原方中加入了鹿茸、五倍子两种药。用鹿茸治疗疖疮,出自岳美中老中医的经验。患者疖疮与口腔溃疡同时发生,年深日久,用凉药始终不消,则也应当同治疗口腔溃疡一样,采取逆向思维,视为“阴疽”,用温药温散。五倍子是我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良药,既善于敛疮,又能消除痈疽。两味药都不宜煎服,适合于入丸散中使用。
六、妇科慢性阴道炎
细菌性、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妇科顽疾之一,病情缠绵不已,患者苦恼不堪,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疗效逐步降低,患者体质变差,而且导致菌种紊乱,霉菌滋生,中药煎剂也鲜有确定的效果。从病机来分析,此病属于湿热凝滞于下焦,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疗须兼顾多方面,遣方用药不易把握尺度。我常用《伤寒论》白头翁汤合乌梅丸加减,做药丸缓图。
白头翁汤原方为:白头翁10g 秦皮15g 黄连15g 黄柏15g
乌梅丸原方为:乌梅30g 附子6g 干姜6g 桂枝6g 细辛6g 蜀椒5g 黄连15g 黄柏6g 人参6g 当归5g
案例8 白头翁汤合乌梅丸加减
周某,女,37岁,教师,已婚,生有一男,已6岁,2010年10月21日初诊:自从生小孩以后,月经不调数年,每次月经来,或不畅,或淋漓不止,须拖拉八九天,有少量血块,颜色暗红,月经前后阴痒,白带多,色黄,呈浆糊样,有异味,纳差,失眠,西医检查属于霉菌性阴道炎,用过多种西医、中药,效果不显。察之舌淡红津多,有齿痕,脉弦细。拟乌梅丸合用白头翁汤为丸。
丸剂:乌梅90g 白头翁60g 秦皮30g 黄柏60g 黄连30g 干姜15g 川椒15g 桂枝15g 蛇床子15g 茯苓30g 当归30g 白参30g 苦参30g 白鲜皮30g 五倍子30g 穿山甲30g 蜂房30g 乌梢蛇60g
一剂,为蜜丸,每次服10g,每天2次,一剂药丸大约可以服两个月。
洗剂:苦参60g 川椒15g 川槿皮30g 五倍子60g 白矾30g 蛇床子30g 贯众30g 百部30g 白鲜皮60g 石榴皮60g 狼毒10g 五剂,每瘙痒时煎洗。
2011年1月16日二诊:服上方期间,来过两次月经,洗剂仅用过一次,白带显著减少,搔痒大为减轻,月经也比原来通畅,颜色鲜红,经期缩短至5、6天,感觉精神、睡眠均有改善,脉舌同前,效方不改,仍然以上方为蜜丸,续服一剂。
心得体会:
白头翁汤原用于治疗“热痢下重”;乌梅丸原用于治疗“蛔厥”、“久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来看,两方似乎都与妇科“带下”渺不相涉,但白头翁汤证的“热痢下重”,其病机是肝经湿热,而霉菌性阴道炎大多数也属于肝经湿热,由于病机相同,故白头翁汤凉肝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用治本病可谓切中肯綮。然而,白头翁汤的药性一派寒凉,治疗急性期有效,用于慢性期无效,也无法防止其再度复发,这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病机由于湿热久缠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所决定的。而乌梅丸证恰恰是对付这种复杂病机的一首效方,两方相合,再加入止痒、摄带的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五倍子、乌梢蛇等,制成丸剂缓图,并辅以外洗药治标,最终得以痊愈。本案说明:用经方虽力求方证对应,但方证不对应时,方与病机对应,同样可以有效,这符合异病同治的道理,非如此难以拓展经方的用途。我在临床,治疗妇科炎症,这一组合用得很多,疗效颇佳。如有宫颈糜烂、或妇检HPV值呈阳性时,加刺猬皮、五倍子、石榴皮等,疗效颇佳。
七、不孕症
一般确定为不孕症的依据是:夫妻同居两年以上未孕,或者曾经怀孕,流产以后持续两年以上再未受孕者。作为女方,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类,即卵巢先天发育不良、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等来自卵巢的因素;和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发育不全等来自输卵管的因素。除此之外,妇女子宫、阴道的器质性疾病和免疫因素,以及身体其他原因都可导致不孕。并非所有的不孕症都能治愈,中医比较擅长的是通过调经、治带治疗以上最常见的这两类。
我在临床,凡属输卵管通畅,但子宫、卵巢发育不良,黄体功能不全,基础体温单向,或西医查不到其他器质性原因,而导致不孕,中医属于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者,常用《景岳全书》育麟珠加减;凡属输卵管堵塞或通而不畅导致不孕者,常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减。
育麟珠原方:熟地黄12g 当归12g 白芍6g 川芎3g 红参6g 白术6g 茯苓6g 炙甘草3g 菟丝子12g 杜仲6g 鹿角霜6g 川椒6g
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10g 茯苓15g 泽泻10g 白术10g
案例9 育麟珠加减
黄某,女32岁,加拿大籍华人,结婚4年不孕,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检查也没有查出任何问题,特意来长沙就诊,经其他医生调治两个月,同时用中、西药治疗未怀孕。2012年4月9日初诊。
患者月经尚正常,时间准,月经量稍微偏少,白带不多,面色萎黄不华,饮食、大小便、精神尚可,舌淡,脉沉细。处以毓麟珠合寿胎丸加减,嘱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服:
杜仲15g 续断15g 菟丝子15g 桑寄生30g 阿胶10g(蒸兑)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甘草10g 仙灵脾10g 紫石英30g 穿山甲末2g(冲服) 雪蛤2g(另外炖服) 十四剂
11月6日二诊:患者本人没有来,其母亲告知:服完十四剂后,五月份月经未来,检查月经怀孕,今年年底为预产期,目前状况良好。2013年1月从加拿大来电告知:顺产一女婴,重7斤,母女平安。
心得体会:
本案病情其实不复杂,故使用最普通、最常用的促怀孕方:育麟珠加减。少腹不冷,我常去方中的鹿角霜、川椒,代之以仙灵脾、紫石英,再合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无气虚之证,则去人参、白术、茯苓。另外用雪蛤炖服,穿山甲研末冲服。在月经周期正常,查不出任何器质性原因,输卵管基本通畅的情况下,此方常常有效。
案例10 当归芍药散加减
李某,女,32岁,长沙市人,2012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结婚四年,因为两侧输卵管积水导致不孕,曾经在某生殖中心进行试管婴儿培植,连续5次没有成功。平时小腹隐痛,月经尚准时,量中等,经前乳房胀痛,白带不多。察之面色不华,舌淡红,脉弦细。用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60g 赤芍30g 川芎30g 泽泻30g 茯苓60g 白术50g 红藤180g 败酱草60g 牵牛子30g 急性子60g 三棱30g 莪术30g 九香虫30g 蜂房30g 一剂,做水丸,每天两次,每次6g。
2012 年6月24日二诊:服完上方一剂后,即已怀孕,现感腰痛乏力,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用泰山磐石散加味:
黄芪50g 白参15g 炙甘草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5g 川芎5g 白术30g 砂仁20g 续断30g 寄生30g 菟丝子15g 黄芩15g 十五剂
心得体会:
当归芍药散是治疗妇科腹中疼痛的祖方。月经不调,多为血气不和;妇科炎症,多为内有水湿。而当归芍药散之当归、川芎、白芍(赤芍),柔肝和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全方药味平和,善于流通而不滋腻,不燥烈,非常适合妇女的生理特征。但此方用于妇女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腹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力量偏弱,故我在明确属于比较严重的盆腔炎时,往往加大剂量红藤、败酱草,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如果输卵管堵塞积水时,往往借助于三个药对疏通输卵管,消除积水。
第一个药对是急性子配牵牛子,前者走血分,软坚散结,后者走气分,化气利水。第二个药对是三棱配莪术,前者活血,后者理气,具有开破作用却药性平和。第三个药对是九香虫配露蜂房,前者辛香走窜,后者咸平散结,输卵管堵塞,日久粘连,须赖虫类药入血络搜剔。严重者,九香虫改用麝香,并加穿山甲。我用此法治愈多例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者。
八、糖尿病足
近几十年来,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已经占据疾病谱前几位。现有的治疗糖尿病的西药,无论哪一种,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血糖、尿糖,无法避免或减轻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糖尿病的麻烦之处,并不在于糖尿病本身,恰恰在于它能引起中风、冠心病、肾病、白内障、皮肤搔痒、神经麻痹、疖疮、糖尿病足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患者生活质量差,致残率高,而且危及到生命。
我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常用《外科真诠》顾步汤加减。原方为:
当归30g 黄芪30g 金银花50g 甘草9g 川牛膝30g 西洋参10g 石斛30g 紫花地丁30g 蒲公英15g 野菊花30g
案例10 顾步汤加减
张某,男,82岁,台湾台北市人,2005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得糖尿病三十余年,用西药能够控制血糖,近年来,发现右下肢趾端发凉,麻木疼痛,行走困难,渐次发展到拇趾、足背几处溃烂,流脓血,剧烈疼痛,日夜不止,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属于Ⅱ级,即感染病灶已经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形成多发性脓灶,用抗生素注射、内服,以及外用清创治疗,均无效,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又安有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太大,建议找中医诊治。
患者表情痛苦,大声呻吟,右脚发凉,足背及拇趾颜色发紫,有三处创口,见到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虚大。此为脱疽,气血大亏,先当补气活血解毒止痛,用乳香散加减:
黄芪30g 高丽参10g 炙甘草10g 生甘草10g 熟地30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乳香10g 没药10g 罂粟壳10g 金银花30g 十剂
外用九一丹拔毒生肌,每天清创、上药一次。九一丹:熟石膏九份,红升丹一份,研匀备用。
5月3日二诊:服药后,疼痛大为减轻,足背皮肤颜色开始转红,仍然有脓性分泌物排出,舌红苔黄腻,口渴,咽喉微痛,脉洪数。当益气养阴活血,排脓解毒,用顾步汤加减:
石斛30g 黄芪30g 西洋参10g 川牛膝15g 薏苡米30g 金银花30g 紫花地丁30g 穿山甲10g 玄参30g 甘草10g 红花5g 十五剂
另外,加服西黄丸(麝香、牛黄、乳香、没药),每日3次,每次3g,外用药照旧。
6月5日三诊:内服、外用上述药方已达一月,疼痛去之八九,足部溃疡脓已排尽,只是尚未收口,舌脉依旧。顾步汤加减:
石斛30g 黄芪50g 西洋参10g 怀牛膝15g 金银花30g 土茯苓30g 玄参30g 甘草10g 麦冬15g 乌梅10g 白及10g 白蔹10g 十五剂。
另外,每天先用甘草、五倍子煎水清洗创口,外涂《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
当归身60g 血竭12g 紫草6g 白芷15g 甘草36g 白蜡60g 轻粉12g 麻油500g
先用前4味药入油中浸泡3天,微火煎枯,滤渣,将药油煎滚后离火,先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化匀,倾入瓷碗内,趁热将轻粉研极细搅拌匀,收瓶中冷冻两天退火,然后在常温下收藏备用。
7月2日四诊:足部溃疡已经全部愈合,行走站立时间过长时,微感疼痛,无其他不适。改用石斛鬼箭羽方加减,制成散剂,长期当茶喝,以预防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
石斛30g 鬼箭羽30g 苍术10g 玄参15g 黄芪30g 苡米30g 甘草10g 生地15g 葛根30g 丹参10g 僵蚕15g 花粉10g 枸杞10g 地骨皮10g 乌梅10g 鸡血藤30g 金银花藤30g
研末,每次10g,一日2次,冲服。
2006年3月接患者电话,告之至今血糖平稳,行走如常,能够站立练字两小时不觉得累。只是时值春天,恐又发作,询问能否服几剂汤药以预防之。
心得体会:
本案属于糖尿病晚期的肢端坏死,西医只能截肢,但患者的年龄及健康状况又不允许,故患者晚年生活在精神与肉体的巨大创痛之中。一诊先要止痛,用《外科正宗》乳香散加减,大补气血,兼以活血解毒止痛,外用九一丹拔毒生肌。二诊集中药力养阴活血、排脓解毒,采用汤、丸、丹并投,内外同治的方法,汤剂用顾步汤加减,这是治疗下肢肢端坏死的经典方,丸剂用西黄丸,此方被誉为治疗痈疽的“圣方”,丹剂仍用九一丹,此方可提脓祛腐,主治一切溃疡流脓未尽者。历时一月余。三诊脓已排尽,须生肌合口,汤剂仍用顾步汤加减,只是药物有所调整,增加了白及、白蔹、乌梅的收敛之品,外用药选择生肌玉红膏,又经历了近一个月,创口完全愈合。四诊以鬼箭羽方制成散剂冲服,防止糖尿病造成其他血管、神经的伤害。
此外,近年来,我用自己设计的加味黄连丸防治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长期服用,有很好的效果,原方为:
黄连300g 五倍子150克 水蛭150克 西洋参100克 耳环石斛100g 做水丸,每天两次或三次,餐前或饭后开水送服,每次5g或6g。
心得体会:
糖尿病并非现代疾病,中国古代即有,属于“消渴”范畴。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医学史家考证,晋唐时期的军旅医生崔知悌,即以擅长治疗消渴病著称,著名的黄连解毒汤,就是他所创制的。消渴在晋唐时期发病率特别高,因为这个时期士大夫嗜好服“五石散”,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五石散性味燥烈,常导致身体产生火毒,酿成消渴病,黄连则是清火解毒的良药。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引述《近效方》中的记载云:“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瓤,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瘥为度”。这则资料,是中外医学史上有关糖尿病小便甜而浑浊的最早记载,这种民间疗法也很有可取之处,弥足珍贵。从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大量中医古籍中,都有黄连治疗消渴的记载。
据说,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黄连可以治疗糖尿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论文,在东西方反响都很大。许多人尝试口服黄连粉,确有效果,但服用时间一长,则出现浑身无力和其他的副作用,不敢再服。由此可见,服中药不像服西药,必须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服单味黄连治疗糖尿病有效,倘若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黄连的药性和治疗效果,又能够克服其副作用,我所设计的加味黄连丸,即以黄连为君,五倍子为臣,水蛭为佐,西洋参、石斛为使。
五倍子古代称作“文蛤”,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云:“渴欲饮水者,文蛤散主之”,实验证明:五倍子除了有降低血糖作用之外,还可以消除蛋白尿,并有广谱抗菌作用,这对于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极具意义,只是口感不佳,不宜煎服。糖尿病最值得担心的是心血管的并发症,我最近几年用水蛭治疗心血管病甚多,感到效果好,副作用小。北京仝小周医生还提出:糖尿病患者用水蛭,可以使得并发症晚出现5年。这个信息对我有很大帮助。黄连苦燥,容易耗气伤阴,水蛭活血化瘀,又当以补气为先,故在方中加西洋参益气,耳环石斛养阴,组方趋于全面。我以此方治疗数百例糖尿病,疗效颇佳,大多数是长期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者,服用后,可以减少或停用西药。但中医辨证为虚寒者,则此方不适合。
九、颈动脉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对中老年患者威胁很大的疾病,不适合做手术,目前有效的西药很少。中医治疗此病,当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寻常之品,往往力量不够,投峻猛之药,则担心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造成更大的危害。近年来,我以参三散、桂枝茯苓丸加减,采取缓消的方法,治疗了数十例此类病,只要坚持数月,最后都达到了消融的目的。不仅如此,有些患者,还恢复了正常血压,不再需要服降压药。
参三散加减:西洋参90g 丹参30g 三七30g 红景天60g 穿山甲15g 水蛭120g 研末,每天两次,每次3g,饭后开水送服。
桂枝茯苓丸加减:葛根9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赤芍10g 丹皮10g 桃仁10g 茯神30g 天麻15g 黄芪60g 生姜10g 红枣10g
案例 11 参三散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
刘某,男,67岁,广西梧州市人,2010年11月23日初诊。
患者多年来心肌缺血,血脂高,血压高,服降压药尚能控制在140/90左右,上周检查有颈动脉斑块,左总动脉6.1mm,IMTO.8mm,颈内动脉5.1mm,右总动脉6.1mm,IMTO.8mm,颈内动脉5.0mm。经常头晕,容易疲劳,睡眠欠佳。察之舌淡暗红,脉弦细涩,偶尔有歇止。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参三散加减:
煎剂:葛根9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赤芍10g 丹皮10g 桃仁10g 茯神30g 天麻15g 黄芪60g 生姜10g 红枣10g 十五剂
散剂:西洋参90g 丹参30g 三七30g 红景天60g 穿山甲15g 水蛭120g,研末,每天两次,每次3g,饭后开水送服。
2011年1月3日二诊:服上方后,头晕明显好转,睡眠得以改善,精力充沛许多。没有停服降压药,但血压稳定在低于140/90范围,察之舌淡红,脉弦细。患者服煎剂不方便,要求长期服散剂。用参三散加减:
西洋参300g 三七60g 丹参60g 红景天60g 琥珀30g 天麻60g 水蛭300g 鸡血藤100g 丹皮30g 桃仁30g 赤芍30g 穿山甲30g 葛根90g 山楂90g,研末,每天两次,每次3g,服后开水送服。
2012年9月25日三诊:患者服上方后,感觉舒适,因为没有机会到长沙来,即用原方反复研末服散剂,将近1年8个月,2012年9月检查,颈动脉斑块已经消失 ,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已经停服降压药半年多。
心得体会:
参三散最初只有人参、三七两味药,后来又加入丹参。岳美中、邓铁涛等著名中医都曾经用专文介绍过其方对防治中老年心血管病的作用。近年来,我在使用参三散的过程中,经常加入红景天、水蛭两味药。红景天是藏药,产自青海、西藏,质量高尚者气味芬芳,质地致密。我见凡到西藏旅游的人多要吃红景天,以缓解高原反应,推想此品必有增加心肺供氧的能力,这是中药中很少有的。三七、丹参也可以活血,疏通血管,但没有改善肺部功能的作用,所以在参三散中,我常加入这味药。然而,翻遍所有的本草著作,包括《中药大辞典》,只是简单介绍其有活血止血的作用。水蛭是虫类药中,最能够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药物,在动脉斑块形成之后,一般草木之品很难消除,非此品合穿山甲不能担当软坚散结的作用。水蛭的药性貌似峻猛,但我亲自尝试了一年,每次3g到5g,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我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颈动脉血流量过缓、不足密切相关。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由于颈动脉供血不足,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葛根制剂有很好的增加颈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故我在使用桂枝加葛根汤时,凡见到有颈动脉硬化或手足冷、舌暗淡、脉细涩的患者,往往改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葛根、生姜、红枣、黄芪、天麻,则效果更为显著。在本案中,先用桂枝茯苓丸加减送服参三散,随后又两方合用,做成散剂常服,终致颈动脉斑块吸收。(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