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管住嘴、迈开脚、勤动脑
01
高尔基在《人生三部曲》中写道:“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活越精神,尤其是老年人。
可是,同龄的老人,互相对比一番,就会发现“变老的速度”很不一样。
赵雅芝,被我们称为“不老女神”。六十多岁的人,看起来还是个年轻的姑娘。而同龄的女人,多半是老大妈的形象了,还有人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
有人透露,赵雅芝并没有特异功能,也只是比平常的人,更加自律一些,三天两头练瑜伽,严格控制自己的进食。
美貌是老天的馈赠,但是“美丽”却是自己的决定。
所以,人过六十,管住嘴、迈开脚、勤动脑,别把时间浪费在“无所事事”上。
02
管住嘴,少言,吃好。
古人认为,嘴是灾祸之门。
吃错了,就是“病”,说错了,就是“罪”。一进一出,尽显做人的学问。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群老人,每天傍晚,都会集中跳广场舞,还大声歌唱。
有一天,小区里的几个家长,劝导老人,把音量调小一些,别耽误孩子读书、写作业。
有一个老人,跳起来说:“我们又没有去你家唱歌,你管不着。”
家长们愤怒了,提着广播,丢到了小区门外,差点就打起来了。
因为说话,惹出了祸,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少。不仅在社会上如此,在家里也是如此。
作为年轻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劳累一天了,回到家,想要清清静静坐一会。但是父母却一直在唠叨,骂骂咧咧的。
不得已,年轻人只能恶狠狠地回应一句。家庭气氛,顿时就掉进了冰窟窿里。
有的老人,喜欢买保健品吃,没事就找一些稀奇古怪的药,吃着养生,却不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
如何吃,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张开嘴,吃得饱饱的,就是好日子。习惯了大鱼大肉的老人,带来的病痛,反而更多。
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准时吃东西,尽量保持沉默,不和斗嘴。生活质量高了,生气的时候也少了。
03
迈开脚,多走,少坐。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33岁开始,坚持奔跑,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习惯还在,并且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
当年,他一边写作,一边抽烟,一天干掉60多根烟。
他在跑步之后,感悟到:“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懒惰是人的本性。很多人,抱着手机,可以在沙发上躺着,老半天都不动。当手机没有电的时候,会站起来,把充电宝拿过来,继续玩手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久坐、看手机,也成为了老年人的通病。似乎,只有看垃圾小视频的那一刻,才能找到快乐。
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人也麻木了。
山东有一位大爷,叫“张福祥”,80多岁了。他经常做俯卧撑,虽然一把年纪了,还能一口气做400多次,然后,打太极拳、压腿、扭腰,样样都来。
儿媳妇说:“父亲虽然80多岁了,但是身体相当好,甚至能拿起50斤的面!还能两步并一步地上楼,我们三、四十岁的人都自愧不如。”
很多老人,运动就是“头脑发热”,开始一两天就猛然运动,然后就放弃了。
活到老,走到老,才能健康到老。一个人变老的真正标志,就是——走不动了。
04
勤动脑,多学,少闲。
我的祖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脑袋,就像机器一样,长期不运动,就会生锈。”
祖父晚年的时候,喜欢找人下棋。输了就哈哈一笑,赢了就洋洋得意,没有不开心的时候。
后来,祖父为了下棋更厉害一些,去拜师学艺。硬是赖在下棋高手家,住了好几天,还拿回了很多书。
清朝作家蒲松龄,花了十多年时间,写成了《聊斋志异》,后来又花了好几年时间,修补了很多的内容。
明朝时期,有一个叫鲜于同的人,61岁才参加科举,然后做了知府,活到九十多岁。在本应该退休的年纪,却刚刚开始走上坡路。
人啊,不怕变老,就怕“倚老卖老”。
坚持读书,多问问题,闲着的时候,多思考。脑筋不生锈,精神更旺盛,并有可能,大器晚成。
05
有句话说得好:“戴皇冠的人,要承受皇冠的重量;喜欢玫瑰的人,要接受它的刺。”
哪有什么人,可以轻轻松松成功?真正的王者,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而后在某一天,一飞冲天。
人过六十,如果你有退休金的话,那么自律不会是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把时间分成了很多碎片,每一片都有不同的亮点。
每天都克制自己,放弃一个不好的习惯,逼着自己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间长了,你就变成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了。
你可以为懒惰找一百个理由,那么你就可以为勤快找一千个理由。
有一个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知道却做不到的各种纠结背后,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能不能自律,不是别人的提醒,而是自我战胜。
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你也会老当益壮。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