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念海与陕西师大历史地理学

90年代是师大历史系最鼎盛的时代,老一辈的有史念海、黄永年、朱本源、郑庆云、赵吉惠、斯维至、何清谷、马驰、马正林、杨存堂(柳直)诸先生,中一辈的有赵世超、常金仓、臧振、袁林、王晖、胡戟、杜文玉、商国君、萧正洪、李裕民、牛致功、贾二强、曹维安、王大伟、白建才诸学者,更新代的还有薛平栓、王双怀、梁志胜、马瑞映、王玉华等老师和闫东凯、张文安等新生力量,姑且不算流失的秦晖、金雁、朱学勤、辛德勇等等学者,历史系加上环发中心及民族研究中心的朱士光、侯甬坚、吴宏岐、周伟洲、刘戈等学者,足以支撑西北地区史学的半壁江山。当时赵世超教授任师大校长、萧正洪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后为科研副校长),贾二强、袁林、曹维安任副院长。整个师大历史学科蒸蒸日上,每一个历史学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喜悦。毋庸置疑,当时的陕西师大,不仅在西北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史学重镇,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先秦史、隋唐史领域,可以坐的上头排交椅的。所有的这些,都汇聚成了一个一个的故事,这一个一个的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师大学子,陶冶着师大历史系的每一个热血青年,坚定着我们走向史学研究及教学的道路——这,就是大学传统!

史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著作等身,一套《河山集》享誉海内外。在历史地理学领域与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并称三大泰斗。但三人各有偏重,谭先生学术威望最高,曾为顾颉刚的学生,后与顾颉刚同事,史先生师从顾颉刚,谭其骧给他是上过课的,故而史先生自称为谭先生的学生,然谭先生建国后致身于编撰《中国历史地图集》,故而在学术研究领域留下的代表性著作不多,《长水集》加《续编》也就全三册而已,当然这也丝毫动摇不了谭先生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地位。由于谭先生任教于复旦大学,故而偏重于江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考察与研究,其嫡系弟子周振鹤、葛剑雄等学者传其衣钵,声名鹊起,算得上谭先生后继有人。侯仁之先生为地理学专业出身,后进行历史地理研究更偏重于自然历史地里的考察与剖析,这和谭、史二人是不同的。侯为北京大学教授,长期偏重于华北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其弟子唐晓峰、朱希祖、朱士光等学者,独开一脉,影响深远。

史念海先生30年代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大学期间,受陈垣校长影响,敬重乾嘉学派的考据研究,发表《两唐书地理志互勘》、《西汉侯国考》等论文,并受到顾颉刚先生的赏识,经顾介绍加入历史地理研究的“禹贡学会”,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顾先生有让其负责《禹贡》半月刊的编辑工作。日本侵华期间,痛感当时中国“边圉不整,强寇压境,虎视鹰瞵,直欲得我而甘心”的危殆局势,受顾颉刚先生委托和指导,史念海完成了《中国疆域沿革史》一书,书中专设“鸦片战后疆土之丧失”一章以引起国人注意外,还多处对历史上抗敌守边的民族英雄大加褒扬,并疾呼“光复旧土,还我山河,是在吾人好自为之”,爱国激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这部中国现代最早公开问世的历史地理专著,是史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一个显著成绩。史先生一辈子尊师敬道,该书经过多次再版,史先生一直将顾颉刚先生作为第一作者列在前面。并一辈子将顾颉刚先生的“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于心。这也正是大师风范的表现吧。

建国后史先生坐镇西北,任陕西师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并长期从事隋唐史、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创建了陕西师大唐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古都学会等等专业机构,并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该刊物至今仍为全国唯一的历史地理专业学术期刊。史先生重视野外实地考察,改革开放后,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以花甲之年毅然走出书斋,投身于野外实地考察,将文献考证与野外考察结合起来,在科学研究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通过考察使他开扩了视野,扩大了研究领域,还获得了现场第一手资料,订正补充了文献中许多讹传与疏漏,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委托的科研任务,也使他最后实现了由研治沿革地理学向研治历史地理学的飞跃。2000年,陕西师大历史地理研究所改建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系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史先生任环发中心名誉主任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2001年3月,史先生驾鹤西游,与世长辞。

由于我入校的时候,史先生已经西去,留下来的更为故事。当时历史文化学院的院长萧正洪教授、隋唐史专家王双怀教授、薛平栓教授、艾沖教授都为史先生的弟子,几位老师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的提及先生大名,让我们更为高山仰止。几乎每个学生都会从图书馆和系资料室借回《河山集》翻阅查看。尽管历史文化学院与环发中心已经独立为两家单位,但历史系的诸位老师都在环发中心兼职教授,并且历史地理学为历史系学生必修课程,故而大家都以陕西师大历史地理专业为骄傲,很多的同学都打算本科毕业要考取环发中心的研究生。民间传言史先生在世时多产,不仅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而且基本上每一期的《论丛》上几乎都有一到两篇先生的文章问世。2002年,陕西师大历史地理学成为了陕西师大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之后,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也相继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左右,全国历史学科评比中,陕西师大历史系以A++的成绩位居全国前茅,师大历史系走上了它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日正则移,历史系最辉煌的时刻的道路,也预示着它的衰落。进入21世纪,首先是2001年3月27日,史先生去世了,大师远去,2002年历史地理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就流传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讥讽。再往后,郑庆云、朱本源、黄永年、赵吉惠、斯维至诸先生相继辞世,何清谷、杨存堂、胡戟、李裕民、赵世超、袁林、臧振、曹维安、贾二强、王大伟等老师先后退休,徐兴海、常金仓、韩星等老师相继调出,尽管师大历史学科也相继从西大及全国各大高校引进人才,但老一代史学研究工作者的退居二线,也使得历史文化学院元气大伤。当然,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认识,也在于自己已经离开母校多年,总感觉当时的老师们有学者风范,而对今天的历史系了解不够的缘故吧。

史先生远去十五六年了,但先生的风骨还在,影响还在。据说,我考研的那一年,有一个同学要考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方向的研究生,笔试一切一路绿灯,进入面试程序的时候,面试老师们一看是陕西师大历史系的学生,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是陕西师大的,那你就谈一下史先生的代表作吧。”然而该同学甚至不知道史先生的《河山集》,更别提其中的内容了,结果可想而知,人家没有在问题第二个问题,直接被刷了下来。读陕西师大的历史系,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渊源和历史哦!

前几年,国家启动了“国家历史地理”出版计划,人民出版社首先组织出版了全八册的《史念海全集》,然后出版了全两册的《谭其骧全集》,至于侯先生的文集,我还没有看到。但1992年到2013年,谭、候、史相继去世,毋庸置疑,却是历史地理学家的巨星陨落的时代。

史先生桃李满天下,除了师大历史系及环发中心里的几位教授为史先生的博士外,全国各大历史地理研究机构都可以见到史先生的学生,其中影响比较大的算是北京大学的辛德勇教授了。但由衷的讲,现今的师大历史地理学科,却是沿着侯仁之先生的弟子朱士光教授的自然历史地理方向发展的。或许,学术交流,这种现象也算是正常现象,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品味起来,心里面酸楚楚的。

(所有图片都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