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友谊”比早恋还可怕,孩子不会分辨,家长也不好解决

执笔:筱沐

定稿:筱沐

有一种“友谊”,比早恋还可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中学生学会了说脏话、打群架。

他们不听家长告诫,也不听老师教诲,性格变得越来越奇怪,家长老师已经无从下手。

小李家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二,由于女儿成绩不错,小李并没有太干涉女儿的生活。

毕竟孩子接下来就要面对升高中、考大学的问题,压力很大,所以平时很少会主动询问孩子有什么问题。

可突然有一天,小李发现女儿每天回家都很晚,会时不时的丢出一两句脏话,甚至还会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不良行为越来越多,再也不是原来懂事的样子。

果然,在不久后的一次月考中,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直接掉到了班级后十名,这对妈妈小李的打击非常大,越来越担心女儿是不是遇到了麻烦。

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女儿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个“问题少年”,她们的关系非常好,但那个孩子却有很多坏习惯。

如今的女儿被她同化,性格越来越急躁,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变得很极端,没想到,原本乖乖的女儿还是被“垃圾友谊”影响了。

小李面对如今变成这样的女儿不知如何是好,想沟通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说多了孩子更排斥,母女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远。

其实生活中类似小李女儿的孩子非常多,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突然变化会感到非常生气,甚至将所有的错误都强加在孩子身上,从来不会主动问孩子,“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那么,为什么孩子上学后会突然“学坏”呢?

大家都知道,当孩子进入某个学习阶段的时候,他是属于某个集体的,就算是小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孩子的性格发生转变,很可能是被其他问题少年影响,而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很可能就是从众心理导致的。

生活中,相信没有人是真正愿意变成孤僻的人,绝大多数人更希望自己能快速融入某个圈子,成为圈子中的一员,小孩子们也是这样。

而且孩子在成长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模仿自己圈子中的人,非常愿意配合圈子中其他人的行为。

久而久之,就会因为从众心理误入歧途,变成家长心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们未必真的就是坏孩子,也可能只是一时的不成熟而已。

孩子的从众心理,多半是对这3方面的追求:

首先就是对物质的追求。

如果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金钱观培养,他们在上学后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同化,出现攀比行为,因为他们也希望装扮出一副很有钱的样子。

其次是对异性的渴望。

任何时候,家长都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小,他们什么都不懂,当他们进入小学后,心理会快速成熟。

而且因为有其他同学的影响,他们会很快明白对异性渴望的心理,这是孩子们进入青春期最大的一个表现,此时他们就会无心学习,变得不学无术。

另外就是对朋友的需求。

人类永远是群居性生物,每个人都愿意也更倾向于加入某个群体,尤其是刚刚上学的小朋友,对朋友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

但很多孩子并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或许只是因为“他对我好”或者“和他一起很开心”,就愿意和这个孩子交朋友。

如果这样不看品质的交朋友,孩子们就容易被带坏,等家长发现的时候一般是发现孩子已经“变了”的时候,此时再纠正是很难的。

当孩子出现3种追求的时候,多半已经被“垃圾友谊”影响到了,家长最好能及时发现,及时帮孩子解决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远离这种友谊。

当孩子被垃圾友谊影响,家长应该怎么做?

中国人讲究“多个朋友多条路”,在社交的问题上比较开放,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无法分辨真假对错的,此时就需要家长出面帮忙。

比如家长要告诉孩子“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的友谊”,只有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良好的友谊对自己的积极影响,他们才会越来越优秀。

但如果孩子已经被垃圾友谊影响到,家长首先要保持一定耐心,要正确引导孩子出现的问题,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或者“朋友”的问题时,他们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

这对于孩子找朋友,培养正确积极的友谊才是最有帮助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只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任何你认为是小事的问题,对他们都会造成很严重的蝴蝶效应,尤其是交朋友的问题更不能轻易忽视。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正处于垃圾友谊中吗?有哪些坏行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