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86期:有提炼有筛选有结合,读一本书或听一门课如何快速掌握其中内容,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86期#

这几天我们在探讨学习进步的方法,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一句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名言,他在自己所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用大号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人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用这样的一句话去概括: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大师就告诉我们,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连接、迁移、同化或拓展,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效学习和快速进步。

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我们也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如何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具体,但是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三结合”,把新学的知识和自己已经有的知识相结合,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相结合,和自己的输入、输出方式相结合。

那么今天我们再进一步做具体化,探讨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就是读一本书或听一门课,如何能快速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其实这个问题与前面提到的”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个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根据“三结合”的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围绕“提炼”展开的,在读完一本书学完一门课之后,我们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可以把所学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用一两句自己的话可以概括出来。这样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寻找结合点,建立知识树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围绕着“验证”展开的,在学完这些新知识以后,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找那么一两件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事,去证明已经所学的规律或原理。这个问题我经常在研究生的选修课上作为作业留给同学们去解答,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能够帮助大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迁移和连接。

第三个问题是围绕“价值”展开的,在学完这些新知识以后,你认为哪些原理或者规律对你目前的工作生活最有价值,你准备怎样去运用它们?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实际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筛选,正所谓“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你没必要面面俱到,也不用处处都学,可以使用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的原则,对学到的内容进行筛选,选出最核心、最有意义的内容加深理解,快速掌握,这个是符合减法学习的原则的。另外这个问题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结合,一定要把所筛的这些知识跟自己的工作生活、亲身体会、亲身经历相结合,找到价值点,找到提升点,解决痛点,解决难点。

以上这个价值点、提升点、痛点、难点是新旧知识建立高效连接的关键,也是知行合一快速提升的关键。一本书或者一门课程为了体系完整,它会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边边角角的内容全都呈现出来。而且老师在传播过程中会举一些特殊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我们一辈子也不会遇到,所以我们要把所学的东西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索引备查,这一类内容只要大致了解,然后分类保存就可以,将来需要的时候再去查,再去进一步研究;另一类是掌握应用,这一类知识要跟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快速的结合,并且要形成一套高效落实的方案,在行动中学习,在手上去思考,正所谓“知一丈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起来运用起来才算是真正学到了。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