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葛建纲 王国灿
未来20年,全球将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指数级的增长速度令人震惊。智慧城市不光是一场运动——它是未来的化身,是人类“共同”营造的精神家园。未来的城市和生活,它会更平等、更公正、更长久,或者简单来讲,更幸福。
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务必让快速涌现的新技术为社会发展所用,确保各级政府履职尽责,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品质。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公民会对政务透明度、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将享受到的服务与邻城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服务水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有着约6500万人口。作为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城乡收入倍差远低于全国。也正因如此,浙江省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对于我们而言,浙江是红船起航地,是中国一百年来波澜壮阔走向富强的生动样本;浙江更是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以数字化改革,全面推动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6月,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决定》,提出了把杭州打造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2021年6月,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进一步提出探索数字孪生机制,打造“城市智防”系统,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感知网。杭州应积极抢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获取战略性领先优势,打造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第一城,努力成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基于此,新型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现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现如今,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市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回顾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效,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理念先行。从2006年的数字城管建设、2010年的“智能杭州”与“数字城市”建设、“十二五”时期的“智慧杭州”建设,再到2016年以来的“城市大脑”建设,以及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都清晰地围绕提升杭州城市治理水平的主线。出台《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使得杭州城市大脑赋能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法律保障。二是系统谋划。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将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有机体,点线面系统推进,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层、服务平台层和智慧应用层的融合。三是技术赋能。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技术体系为支撑,实现了城市运行的全局感知、分析和处置;率先树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的创新思维,较早启动了数据多源归集与互通共融工作,实现全面覆盖的、统筹全局的数据共享与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的社会协同管理和服务模式。
——以数字化改革,增速推进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
虽然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目标与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杭州在增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的要求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提出的持续做强做优城市大脑与建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感知网的部署,谋深抓实多跨场景重大改革,努力在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上率先上跑道,打造更多老百姓叫好、全国有影响的最佳应用,以数字化改革增速推进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
第一,增速高效有序的数智治理体系建设,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精准智慧”。一是加速杭州城市大脑优化迭代,打造全国数智技术策源地,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在中枢系统融合应用,提升中枢系统与节点的互联性,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信息实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破解政策、工作碎片化的问题。二是助推智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政府履职和政府运行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提升智慧城市的参与主体多元化和适用场景多样性。三是增速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重点领域的融合技术开发,以增速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依托,持续丰富和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打造完善的智慧城市生态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二,增速便捷惠民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具“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换位思考,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需求,扎实推进补短板、促均衡、兜底线,力争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带着人性化的“温度”为群众解难题,最大程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企业服务的乘数效应,打通企业与政府数据壁垒,提升服务实体效率,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主动靠前服务、发掘需求。三是关注代际、群体等差异,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特别要实施像傻瓜相机、傻瓜手机式服务,打破数字服务领域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让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共享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
第三,增速集约智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实时高效”。一是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建立集约智能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增速5G部署和应用速度,推动IPV6、NB—IoT(窄带物联网)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智慧城市相向演进;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速度。二是探索数字孪生机制,打造“城市智防”系统,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城市智能感知网,增速建成叠加人口、法人、经济、交通等数据的城市全域实景三维地图,增速构建上天入地、实时高效、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络,提升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水平。三是构建智慧城市数字生态系统,从顶层设计、标准接口、安全管控、基础模块、数据服务、交互界面等方面,统一谋划、统筹布局,彻底打通智慧城市建设环节,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与环境。
第四,增速安全可控的数字化防护体系建设,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安全可靠”。一是增速形成统一、规范的智慧城市数字标准规范体系,增速形成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建立健全第三方安全审计、实时监督机制,加强对云数据存储及应用场景、数字驾驶舱开发运维过程的安全管控;确保核心数据绝对安全。二是明确各类主体在数据生态中的权责边界,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社会公众充分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开展创新,让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开放及创新应用,让社会公众参与数据应用的社会治理与反馈。三是构建制度健全规范、技术支撑有力、预警响应快捷的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制度,重点增速复杂网络、新技术应用、大数据汇聚、互联系统等各类型条件下网络安全保障制度的建设,切实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复杂网络、运维人员、数据流动等安全管理能力。
以高质量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是浙江人民健康文明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有潜力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持续创新平台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出行、教育、金融、贸易、移民、能效、垃圾处理网络安全、数据科学、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生活的其他关键领域。建议相关市区要从浙江省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引起高度重视,从工作协调、任务分工、责任落实等方面一抓到底,决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损害全省利益,以大局为重,秉着发展的目的,加强协调服务与相互沟通,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指标任务,进一步开拓浙江省高质量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新视野。(葛建纲系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王国灿系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特别顾问,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