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办公毁灭工地

‍晚上,苟富贵群里许久没有说话的机电工程师突然冒泡:发现一个漏网之鱼,还隐藏了一个群....

机电工程师今年三月份就离职了,算是我们苟富贵群第一个离职的元老。今天晚上因为领导在某个群里发了一条通知,他又恰好在那个群,于是这个已经大半年没有发声的群就相当于一条漏网之鱼突然跳出了水面,炸出了往日的回忆也炸出了我们这位已经离职半年的工程师。

说实话,微信的某些功能没有QQ好用,就比如群功能。

我记得十年前玩QQ那会,想创一个群是要充会员的,而且即使充了会员,可以创建的群的量也是有限制的。

再一个就是微信群如果不设置为常用群,那么换了手机或者许久不说话之后,那个群就会被湮没掉,直到,直到今晚这种突然一个人在里头发声然后冷不丁地冒了出来。

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家建群成瘾:一点屁大的事,拉个群讨论一下;什么群找不到了,重新拉个群;想踢掉某个人但不大好意思,再拉一个没有那人的群...

等等等。

于是,我看了下我和同事之间有多少群:

101个。

卧槽的,什么概念啊...101个群,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512G的手机、1个T的电脑内存依旧不够用,一大半的空间都被微信给占用了。

再来瞅一瞅和我分管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之间有多少群:

33个。

一个甲方工程师,和自己分管的单位项目经理之间居然都有33个群。

我看了下和它共同的群,有项目综合管理群、项目综合管安全的群、项目综合管资料的群,项目综合管进度的群、单独的他这家单位的群、单独的他这家单位但是多了他老板的群、单独的他这家单位讨论深化设计的群、单独的他这家单位讨论安全的群、单独的他这家单位单独讨论玻璃清洁的群...

巴拉巴拉一大堆,不想列了,主要就是项目大群以及单独和他们单位的群。

咋说呢,群这么多,看得过来吗?

怎么可能看得过来,就我和同事之间有101个群,和一家施工单位就有33个群,项目上几十家施工单位,累计加起来估计得有200-300个群,一个群看1分钟,一天也别干啥事了,整天弄个手机划划划就完了,划完一轮开始第二轮,比刷微博还带劲。

这也怪项目分包实在太多,四五十家分包单位,根据摆列组合来看确实需要几百甚至几千个群。

当然,也和项目风格与文化有关系。

项目上这个群文化呢,着实不大得劲,至少是弊大于利的。

利肯定是有的,比如什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沟通的即时性、上层领导可以垂直式管理、信息收集和汇总更方便等等。

但是,弊端也有不少。

一个项目,不会因为没有微信群就垮了,毕竟微信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工程历史了;恰恰相反,很有可能反而因为微信群把项目干垮了...

微信群太多的弊端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来它不一定得人心。

因为微信群助长了生活中也得工作的嚣张气焰:无论你在哪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甚至凌晨、无论你是休息还是怎么,群里面噼里啪啦地发着消息,时不时地有施工单位或者自己的领导艾特你要你处理事情,这不就模糊了休息和工作之间的边界吗?无时无刻不在工作,这个想想就有点可怕。

第二呢,增加了沟通的成本。

很多时候创群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沟通的成本,把一个事情快速地解决,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

就比如现场有一个精装修要和门窗单位协调的问题,门窗单位负责人把问题发群里,精装修负责人1个小时后看到,2个小时后回话说不行,甲方工程师3个小时后出来说精装修必须配合,4个小时候门窗单位负责人再在群里和精装修负责人沟通...

而这种事情,大概率只需要组个现场会,几方碰个头半小时就搞定了,现在反正有群,现场苦哈哈地协调哪有坐在空调房里边耍手机边发微信来得快活。

第三呢,增加了决策的风险。

就着第二点说,无论是甲方工程师的决策还是上层领导的决策,经常就是看着群里面的片面之词定下了基调和要求。

看到群里精装修单位说哪里漏水了,就劈头盖脸地骂了总包以及自己的土建工程师一顿,“这点渗漏都修不好,全数给我重新淋水!”,却不知实际上那只是空调调试时不慎滴出的冷凝水...

那这全数淋水还做不做?

第四呢,使管理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去现场转一圈的时候把把发现的问题拍成照片然后发到群里,再勤劳点的时候艾特相关的单位负责人,相关的单位负责人空闲的话给你回个收到,这事就闭合了。

至于现场究竟有没有做,有没有按时做完...实话实说,够呛。

甲方工程师一天要艾特多少人?一条工地狗每天要回复多少收到?睡前想一想,你还记着几个事?

第五呢,激化矛盾,徒增自己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压力。

很多事情,打个电话五分钟就能解决,发了群里后,光是等一个“收到”的回复就要花费半小时的时间,收到之后还得再追问一句结果,很累。

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也很累,尤其是在那种将近一百人的大群,一天要被艾特好几回,一会监理一会甲方一会其他单位,根本来不及看也来不及甚至不想回,又要管现场还得回复收到,压力确实很大。

在【我爹】这篇文章里,我就写过我爹为了回复一个群里被艾特的内容,戴着老花镜使劲划划划,那个场景非常让人心疼,其实这个场景我也在门窗的项目经理那儿看到过,他们都是踏实做事的人,却不一定适合当下这个微信办公的时代。

这张照片我有话说,因为我也是亲历者。

项目总监在群里艾特门窗项目经理,让他通知他老板来开会。

在总监艾特他之前,还因为做一个样板的事,被我们领导艾特了。

门窗项目经理那会正和我在一起,我俩就是在做那个样板。样板这种东西,工人能做,但不愿意晚上八点来给你做,于是门窗的项目经理自己动手干,我在旁边盯。

大概一个小时的功夫,微信里密密麻麻全是信息,我看着他点开的97人的总群,99+条新信息,随手划了下就关掉了,忽略了被艾特的内容;又点开只有十来个人的小群,因为人少所以信息少,他看到了关键信息,顺手回复了;其他操作类似。

于是就被我们领导干了...嗯,话还比较难听。

后来我俩分开的时候嘲笑他,被怼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看群消息。

“有什么好看的,重要的事情打电话说啊。”

嗯,上次开玩笑地说施工单位要设一批开会副总,我觉得施工单位还得设一批微信项目经理,他们也可以由管培生来当,统一安排在公司总部的机房,每人配三四个手机,就负责在群里回复收到,顺带把甲方或者监理发在群里的指令转码成现场项目经理看得懂的东西,通过电话的方式传达下去...

我真是个小机灵鬼。

最后总结一下吧。

群是一定要有的,信息的发布、简单的沟通等等,但真的不能太多,有那在群里使劲唠的功夫,直接一通电话、去现场看一看,啥都解决了。

很多领导热衷于创群,其实就是对自己管理的不自信。最好无论什么事项、无论什么单位都分门别类地创一个群,大家都在群里发大事小事,他啥都能掌握了解,这确实能让他安心。可是呢,信息的发布以及过程中的沟通永远还只是第一层和第二层,问题的解决才是最底层的核心,很多问题的解决又是需要现场确定、面对面沟通的,所以创再多的群也没法实质性地推动项目的进展,反倒徒增了我上头说的一二三四五项弊端。

真的,多去现场转转,多开开现场会,多和施工单位们面对面沟通,哪怕一天就一趟,不知道要比窝在办公室里使劲划划划手机看微信群强多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