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薄弱部分,都会被爆发的力量粉碎|翻书党
(哈尔福德·麦金德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以地球的地缘政治学概念而闻名。他把地球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占优势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一个是从属的海上地带,包括其他洲,这和马汉的海权论相对应。)
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是我今年从网上买的(原文写于2011年11月8日,是随手记录的感觉)。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系列中的一本。
很薄的小册子,其实是三篇论文,一篇是吉尔伯特为此书写的引言,另两篇是正文,一篇是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一篇是历史的地理枢纽。
算是巧合,在我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前一天晚上,我正好跟一些地理老师共进晚餐。他们都是教地理的,来北京编地理教材。饭桌上我并没想过第二天会拿本与地理有关的书读。
带这本书的那天,我没带包,犹豫了一下,拿了本薄书,就是《历史的地理枢纽》。
这本书读得我也比较辛苦,尤其是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一文。
感谢吉尔伯特的引言,给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的指引,不过,我搜索写引言的吉尔伯特,却未有结果,至今不知此吉尔伯特是何许人。
不过,能给麦金德的书写引言,当也是个人物吧。
引言除了介绍麦金德的生平之外,也谈到了年轻的麦金德宣读地理学的范围与方法时,对权威的抨击。以至于坐在前排的权威在麦金德整个演说过程不停地唠叨“该死的厚脸皮”。此时的麦金德是一个“年轻的革命者”,主张把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结合起来。
麦金德成了首先把地理学作为跨过自然科学和研究人类之间鸿沟的桥梁的创始人之一。
一位支持麦金德观点的皇家地理学会理事在结束发言时,要求所有旅游者都应该受到训练,以便他们能更加生动地写下游记,“训练旅游者洞察力的一种手段是在英国的学校和大学里进行比较高级的地理学教育”。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多年的地理,从中国地理到世界地理,但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在训练你的地理知识,死记硬背的地理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结论,固定的毋庸置疑的结论。什么对地理的洞察力训练,不知道今天有没有。
今天的我自然明白,结论自然是枯燥乏味的了。但发现这些结论的过程,却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其实就是兴趣教育。有了兴趣,洞察力的教育才能展开。
比如,麦金德在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以及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把历史和地理联系起来,讲述自然地理资源背景下,历史上的战争,城市的形成,等等。
他提到了地理条件决定了伦敦要成为宏伟的大城市。
他也指出,一个特定地理特征的重要性随着人类文明的程度而发生变化,依靠某一有利自然条件的城市可能在任何时候衰落下来。某一项简单地机械的发现也可能影响这种变化。
在另外的地方,他说,新航线的发现,注定了威尼斯的衰落。
叙述虽然简单,却提供了一种理解地理和历史的方法。
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中,麦金德把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将布满铁路的地区,当做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地区。那里是俄国。而中国、德国、印度、土耳其等,则处在一个巨大的内新月地区,部分是大陆,部分是海洋;在全部是海洋的外新月型地区,有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
不同地域的国家之间的结盟,自然产生了不同的却可以看见的结果。
于我而言,这一段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哥伦布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欧洲几乎是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行扩张,而中世纪的基督教则被圈在一个狭窄的地区内,并受到外部的野蛮世界 威胁。从现在开始,即在哥伦布以后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再一次与封闭的政治制度打交道,而且这将仍然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每一种社会力量的爆发,不会在周围某个不为人知的空间和野蛮的混乱中消失,而是在地球遥远的一边引起强烈的反响,其后果是世界上政治和经济有机体中的薄弱成分,将被震得粉碎。”
确实,一枚炮弹落到一座土木工事中,与落到一座高楼或船只等封闭的空间和坚固的建筑物中,其影响有巨大差别。
大清帝国就是不幸被这枚炮弹击中了。
麦金德最负盛名也被引用最多的观点,其实就是他的“心脏地带”理论。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科索沃战争时,这句话被国内的媒体经常引用,不过,这不是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的,是麦金德外的著作中的。不过,在历史的地理枢纽这本书中,麦金德已经开始用心脏地带这一概念了。
阅读此书过程中,我也对皇家地理学会有了兴趣,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花巨资资助很多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
在麦金德时代,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理事中曾有不少海军将领,本书中也提到了几位。
我曾试图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不过因为语言问题,我只能通过汉语来寻找,自然没有收获。
于是我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我想,大概当时地理大发现刚近尾声,英国作为海上大国,正大力扩张拓展海外殖民地,而海上力量是无论探险旅游,还是殖民的重要依靠。同时,海军也需要科学家的研究为自己的力量投射提供智慧支持,这大概是海军将领多的原因吧。
胡乱猜测,好在我不是做学术,纯粹是兴致所致,无所谓严谨了。
关于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