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潘能军:关于散文写作的几点认识

*  文字有一种隐形的控制力。有人因不断地写,厘清了思路,还是一种逻辑思维的锻炼。这样的写作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抚。文字比口语的表达,似乎有一种陌生化的跨越。

*  在一个文学启蒙的年代,精神生活是高于物质欲念的。当你一夜之间读了艾略特或某本西方现代派的作品,第二天可能就会写出一篇模仿性的东西。写作的天灵盖一旦打开,有天赋、有悟性的写作者,会迅速跨越到另一个高度。

*   我们要摆脱学校教育带来的对写作的认知,唯有大量地阅读经典,提升眼界和观念。丰富的感知和得体的表达,必定来自于经典给予的营养。在这一点上,相信时间的力量。

关于散文,有几点分享如下:
1.  散文写作是自我经验的积淀。体悟人性人情,梳理个人情感与生命和死亡的关系。为人和写作,都要有一些形而上的思考,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有思辨的趣味。当下的散文更多是一种情绪或是种舒适的心情按摩。美文,如一张美图,不需要你思考什么,瞬间悦目,转眼即忘。比如摄影如果只是一堆美图,没有一丝人文气息,那不如给高原羊倌发一部高清智能手机。我不反对美文,而是反对甜俗,还有哗众取宠。
2.  视角是一种经验,一种陌生的经验。烂熟,而至烂俗,就是没有找到独特的视觉。记得美国作家何伟写的非虚构文本《寻路中国》,写的是他一路在中国各地的游历所见。他笔下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我。他从他的“陌生视角”,把我们熟视无睹的现实一下子挑选了出来,你会惊讶,我们的经验在这种陌生化的视觉下被照亮。原来我们无感,不只是因为“生在此山”,而是我们的视野被熟悉的经验所遮蔽。最怕那种旅游文体,只有景物描写,而没得人文气息。过去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觉得不错,是因为他写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苦思。后来发现他的“苦思”成了一种腔调。
3.  语言与细节。老生常谈是:写作语言要好。语言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有人说,语言品质等于思维品质,而思维品质决定生活品质。你不喜欢的语言,估计是因为其语言的腔调不对,无法同情共振。散文写作的语言最易被误解为优美,还有故作高深,比如文白夹杂,別别扭扭,或试图弄出点学问的气息。如果一个人跟你说话,总喜欢绕弯子,你会烦,也会被绕糊涂。好的语言不是修辞的美,而是藏着丰富信息的,是一种既表达清晰又有温玉之感的舒服。当然这一切建立在对情感或故事的细节把握上,建立在隐藏于文字里的绵密的情感气息上。语言的深度,是一种信息量的叠加。
4.  阅读。散文核心在“散而不散”,大量的阅读,才会积聚一些你不曾体验的丰富经验和知识。有一种“鸡汤”说法:阅读是与最好的自己相遇。其实阅读是引领你到一个陌生场景,遇见他者。还有一种说法是,读书,阅人,阅世,不如遇到高人。
5.  写作的动机。有些作者很急,写得多,老想发表,其实很多文章是在重复自己,只有一些老生常谈的观点和情绪发泄。与其这样,不如放下笔,去除杂念与欲念。发表是一种成功吗?这说法显然有问题。有人出了一堆书,但也基本跟文学无缘。一个本真的人,即便不写,你也愿意听他叙说,听他表达有趣的观点。
6.  我编刊多年,读得最多的就是散文这种体裁。读到好的散文,自然如读到好的诗歌、小说,会有一种感动。但是说实话,散文这种文体被低门槛搞坏了。只要你写过作文,好像就能写好散文,误解也在这里。作为編辑,在我眼里,散文似乎成了一种照顾性的文体,大多好不了多少也差不了多少,登了就登了,不痛不痒。这种发表的喜,估计只对初学写作者有用。当然也有写成自己风格的系列作品……如果说风格是一种固化,那就更应该开辟更宽广的视野。

摘自《十堰周刊》,原责编:庹明生

原题:一个人的写作课

潘能军,一九六〇年代出生。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小说选刊》等刊发表作品。已出版诗歌《青春不会老去》《一座花园的构成》《舌尖上的冰凌》、散文随笔集《梦想的代价》《旁边的花园》、长篇小说《烂醉如泥》《暗的河》、小说集《一只名叫西卡的狗》等。

(0)

相关推荐

  • 散文怎么教?

    由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邵龙霞老师主讲 她分享的主题是"散文怎么教?" 满满的实用知识点,一起来看 1-6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共编选了九十多篇散文,占了不少比重.散文的阅读和教学, ...

  • 文学与创作

    文学与创作

  • 李仪 ‖行走的散文与散文的行走

     天津市散文研究会公开课 行走的散文与散文的行走 李仪 这个标题有几层意思-- 首先是"行走的散文",大家可以就这句话打开视野: 1.散文总是发展变化的,你拿现代的散文和古代的散文 ...

  • 谈艺|赵瑜:当下散文写作的弊病

    原文贴于2010年7月28日的"天涯论坛" 我觉得散文首先是好好说话,不用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 ...

  • 2020编导艺考戏文命题散文写作训练真题题目【上戏】

    试题一:1.<旅行> 2.<感谢创伤> 任选其一写作一篇散文.[2017上戏/戏文] 影向主讲提示:学习参考影片<<与春同行>><心花路放> ...

  • 编导艺考名校备考:中国戏曲学院散文写作往年真题

    编导艺考名校备考:中国戏曲学院散文写作往年真题 1.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北京考点复试) 散文写作:1.<我和你>2.<恩师> 要求:二选一,不少 ...

  • 谈艺录|俞平伯:《近代散文钞》跋

    启无叫我为这书作跋,于我倒是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启无却未必.夫明清诸大家的文字很会自己说话的,何用后生小子来岔嘴:其不可一也.对景挂画虽好,班门弄斧则糟:其不可二也.当这年头儿来编印此项文件,已经有点近 ...

  • 【随笔】乾州蕞娃:散文写作与文学批评 ——兼谈《聆听的瞬间》读后感

    [内容提要]对于散文创作,我一向主张"言之有物",或者叫做"文以载道",也就是说必须让人们通过阅读我们的文字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不仅仅来自于文字.修辞.写作手法, ...

  • 随笔||浅谈散文写作

    浅谈散文写作 李品刚||安徽 我是一名文字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抒写人生欢歌."<冬歌文苑>文人荟萃,雅士云集,但既然是学习交流,我就不羞于"班门 ...

  • 艺海拾贝:浅谈散文写作的语言功力(作者 周波)

    最近一段时间,微信群陆续发表李修运.谭丰华.马淑宝三位同志的一些散文新作,让读者耳目一新,使文坛充满活力.此前,我曾就三位的作品的选题.思辨.知识含量问题谈过一些浅见.近几天,我又重新翻阅一下他们的作 ...

  • 【砚边谈艺】张立辰:中国画教育为什么要去吴取潘?

    ▲张立辰 学习中国画 要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 ······ 吴冠中的艺术观点是西方的,我们要走潘天寿所说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道路. 中国画的根基是哲学,其根系又深深扎在中国文化 ...

  • 潘寿军——也谈“留在身边的感动”

    [援越抗美55周年]专投 也谈"留在身边的感动" 观察评论员:潘寿军 6月2日,铁道兵战友网刊登了张润洲战友所写的<留在身边的感动>一文,文中列举的"援越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