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话说微信"朋友圈"
刚开始只加了几个亲友,其他的朋友想加我,我怕麻烦还很不乐意。渐渐的我被"朋友圈"的魔力吸引,身不由主的陷了进去,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超过了麻将的诱惑,胜过了酣醉的酒瘾,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刷一刷"朋友圈",阅读朋友相互传递的奇闻逸事,;晚上临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一看"朋友圈",是否有朋友们新发的各种消息。
我和千千万万国人一样,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微信迷。开始主动邀请朋友加上我的微信,并分门别类的加入了律师群、股票群、楼市群、旅游群......
遗憾的是随着股市的不断低迷,我最擅长而又经常津津乐道的股票群,近年来却逐步衰落,日渐沉寂。常常使我情绪低落,精神抑郁,深感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
所幸的是近期楼市疯狂,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看涨看跌,莫衷一是。我作为反方参与论战,摇旗呐喊,声嘶力竭,不遗余力。渐渐扭转了股票群的低落情绪。"天涯何处无芳草"。关注楼市焦点,分析房价涨跌是我当前最大的兴趣。
"朋友圈"是我最大的信息源,它打乱了我的工作节奏,改变了我的生活规律,它甚至取代了我过去每晚必看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朋友圈"里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了那些只唱赞歌的央媒,它是朋友们从互联网上撷取的奇花异草,与之相比更加客观真实,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朋友圈"里故事多,数不胜数。政冶、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各种消息应有尽有;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各种知识免费传播;"朋友圈"就象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工作累了,"朋友圈"有人讲一个笑话;心情烦了,有人奉献一首音乐;有诗,有画,有偶像倩影;有山,有水,有春夏秋冬;有长,有短,有原创作品;有高,有低,有国计民生。真是"朋友圈"里乾坤大,挥洒自如写《春秋》。
"朋友圈"里朋友多,职业不同,秉性各异。知识结构千差万别,兴趣爱好应有尽有。听一听《高山流水》,有人爱上了《阳春白雪》;看一看《市井俚语》,有人更喜欢《下里巴人》。人间多少悲欢事,尽在"圈“里笑谈中。
"朋友圈"里最勤奋的是年青的王律师。工作间隙发布法条文摘,夜半时分发表原创作品,天刚黎明他就象布谷鸟那样传播主的福音。如此操劳过度,我真担心他微胖的身体。
最敬业的是张总,他的《晨悟分享》每早一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挥洒自如,持之以恒。不但文彩飞扬,而且富有哲理,使我深受启迪。
最可敬的是韩姨,她虽已古稀之年,却宝刀未老,在微信群里指点江山,游刃有余。早上发国内文摘,晚上发世界消息,经常还发一些惊人之语。不愧是文革前的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知识渊博,人情练达,吾辈自叹弗如。
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所限,不胜枚举。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我已深深的迷恋上了"朋友圈",就象老鼠爱上大米,不离不弃。在"朋友圈"里,我学会了如何复制与粘贴,摸索出了怎么转发与转载,抒发了转发文章前的感受与按语,写出了长篇的原创诗歌与文章。舞文弄墨,抒发胸意,自得其乐,挥洒天地。
"朋友圈“是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传播信息的平台,是学习知识的宝库,是陶冶情操的纽带。
我爱"朋友圈",我更爱"朋友圈"里的朋友们!
本文完稿时已是零晨时分,又看了一次"朋友圈“,看到王律师刚刚发出的郑州楼市限购的消息,心中一喜。不由的会心一笑,由衷的发出一声:"朋友圈",你早!
张虹先写于2016年10月1日夜半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