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

松阳人 南阳士人 虎恤人 范端 石井崖械虎 商山路 陈褒 食虎 周雄

  松阳人

  松阳人入山采薪,会暮,为二虎所逐,遽得上树。树不甚高,二虎迭跃之,终不能及。忽相语云 :“若得朱都事应必捷。“留一虎守之,一虎乃去。俄而又一虎细长善攫。时夜月正明,备见所以。小虎频攫其人衣,其人樵刀犹在腰下,伺其复攫,因以刀砍之,断其前爪,大吼,相随皆去。至明,人始得还。会村人相问,因说其事。村人云 :“今县东有朱都事,往候之,得无是乎?”数人同往问讯。答曰 :“昨夜暂出伤手,今见顿卧 。”乃验其真虎矣,遂以白县令,命群吏持刀,围其所而烧之。 朱都事忽起,奋迅成虎,突人而出,不知所之。(出《广异记》)

  南阳士人

  近世有一人寓居南阳山,忽患热疾,旬日不瘳。时夏夜月明,暂于庭前偃息,忽闻扣门声,审听之,忽如睡梦,家人即无闻者。但于恍惚中,不觉自起看之,隔门有一人云 :“君合成虎,今有文牒 。”此人惊异,不觉引手受之。见送牒者手是虎爪,留牒而去。开牒视之,排印于空纸耳。心甚恶之,置牒席下,复寝。明旦少忆,与家人言之。取牒犹在,益以为怪。疾似愈,忽忆出门散适,遂策杖闲步,诸子无从者。行一里余,山下有涧,沿涧徐步,忽于水中,自见其头已变为虎,又观手足皆虎矣,而甚分明。自度归家,必为妻儿所惊,但怀愤耻,缘路入山。经一日余,家人莫知所往,四散寻觅,比邻皆谓虎狼所食矣,一家号哭而已。此人为虎,入山两日,觉饥馁,忽于水边蹲踞,见水中科斗虫数升,自念常闻虎亦食泥,遂掬食之,殊觉有味。又复徐行,乃见一兔,遂擒之,应时而获,即啖之,觉身轻转强。昼即于深榛草中伏,夜即出行求食,亦数得獐兔等,遂转为害物之心。忽寻树上,见一采桑妇人,草间望之。又私度 :“吾闻虎皆食人,试攫之,果获焉。食之,果觉甘美 。”常近小路,伺接行人。日暮,有一荷柴人过,即欲捕之。忽闻后有人云 :“莫取莫取!”惊顾, 见一老人须眉皓白,知是神人。此人虽变,然心犹思家,遂哀告。老人曰 :“汝曹为天神所使作此身,今欲向毕,却得复人身。若杀负薪者,永不变矣。汝明日合食一王评事,后当却为人 。”言讫,不见此老人。此虎遂又寻草潜行。至明日日晚,近官路伺候,忽闻铃声,于草间匿。又闻空中人曰 :“此谁角驮?”空中答曰 :“王评事角驮 。”又问:“王评事何在?”答曰 :“在郭外。县官相送,饭会方散 。”此虎闻之, 更沿路伺之。一更已后,时有微月,闻人马行声,空中又曰 :“王评事来也 。”须臾,见一人朱衣乘马半醉,可四十余,亦有导从数人,相去犹远,遂于马上擒之,曳入深榛食之,其从迸散而走。食讫,心稍醒,却忆归路,去家百里余来。寻山却归,又至涧边却照,其身已化为人矣,遂归其家,家人惊怪,失之已七八月日矣。言语颠倒,似沉醉人。渐稍进粥食,月余平复。后五六年,游陈许长葛县。时县令席上,坐客约三十余人。主人因话人变化之事,遂云 :“牛哀之辈,多为妄说 。”此人遂陈己事,以明变化之不妄。主人惊异,乃是王评事之子也。自说先人为虎所杀,今既逢仇。遂杀之,官知其实,听免罪焉。(出《原化记》)

  虎恤人

  凤翔府李将军者为虎所取,蹲踞其上,李频呼 :“大王乞一生命 。”虎乃弭耳如喜状。须臾,负李行十余里,投一窟中。二三子见人喜跃,虎于窟上俯视,久之方去。其后入窟,恒分所得之肉及李。积十余日,子大如犬,悉能陆梁,乳虎因负出窟。至第三子,李恐去尽,则己死窟中,乃因抱之云 :“大王独不相引?”虎因垂尾,李持之,遂得出窟。李复云 :“幸已相□,岂不送至某家?”虎又负李至所取处而诀。每三日,一至李舍,如相看。经二十日,前后五六度,村人怕惧。其后又来,李遂白云 :“大王相看甚善,然村人恐惧,愿勿来 。”经月余,复一来,自尔乃绝焉。(出《广异记》)

  范端

  涪陵里正范端者,为性干了,充州县佐使。久之,化为虎,村邻苦之,遂以白县云 :“恒引外虎入村,盗食牛畜 。”县令云 :“此相恶之辞,天下岂有如此事?”遂召问,端对如令言。久之,有虎夜入仓内盗肉,遇晓不得出,更递围之,虎伤数人, 逸去。耆老又以为言。 县令因严诘端所由,端乃具伏云 :“常思生肉,不能自致。夜中实至于东家栏内窃食一猪,觉有滋味。是故见人肥充者,便欲啖之,但苦无伍耳。每夜东西求觅,遇二虎见随,所有得者,皆共分之,亦不知身之将变。“然察其举措,如醉也。县令以理喻遣之。是夜端去,凡数日而归,衣服如故。家居三四日,昏后,野虎辄来至村外鸣吼。村人恐惧,又欲杀之。其母告谕令去。端泣涕,辞母而行。数日,或见三虎,其一者后左足是靴。端母乃遍求于山谷,复见之。母号哭,二虎走去,有靴者独留,前就之。虎俯伏闭目,乃为脱靴,犹是人足。母持之而泣,良久方去。是后乡人频见,或呼范里正,二虎惊走, 一虎回视,俯仰有似悲怆。自是不知所之也。(出《广异记》)

  石井崖

  石井崖者,初为里正,不之好也,遂服儒,号书生,因向郭买衣,至一溪,溪南石上有一道士衣朱衣,有二青衣童子侍侧。道士曰 :“我明日日中得书生石井崖充食,可令其除去刀杖,勿有损伤 。”二童子曰 :“去讫 。”石井崖见道士,道士不见石井崖。井崖闻此言惊骇,行至店宿,留连数宿。忽有军人来问井崖 :“莫要携军器去否?”井崖素闻道士言,乃出刀,拔枪头,怀中藏之。军人将刀去,井崖盘桓未行。店主屡逐之,井崖不得已,遂以竹盛却枪头而行。至路口,见一虎当路,径前攫取井崖。井崖遂以枪刺,适中其心,遂毙。二童子审视虎死,乃讴歌喜跃。(出《广异记》)

  械虎

  襄梁间多鸷兽,州有采捕将,散设槛阱取之,以为职业。忽一日报官曰 :“昨夜槛发,请主帅移厨 。”命宾寮将校往临之,至则虎在深阱之中。官僚宅院,民间妇女,皆设幄幔而看之。其猎人先造一大枷,仍具钉锁,四角系绳,施于阱中,即徐徐以土填之。鸷兽将欲出阱,即迤逦合其荷板。虎头才出,则蹙而钉之,四面以索,趁之而行,看者随而笑之。此物若不设机械,困而取之,则千夫之力,百夫之勇。曷以制之?势穷力竭而取之,则如牵羊拽犬,虽有纤牙利爪,焉能害人哉! 夫欲制强敌者,亦当如是乎?(出《玉堂闲话》)

  商山路

  旧商山路多有鸷兽,害其行旅,适有骡群早行,天未平晓,群骡或惊骇。俄有一虎自丛薄中跃出,攫一夫而去,其同群者莫敢回顾。迨至食时,闻遭攫者却赶来相及。众人谓其已碎于銛牙,莫不惊异。竞问其由,徐曰 :“某初衔至路左岩崖之上,前有万仞清溪,溪南有洞,洞口有小虎子数枚顾望其母,忻忻然若有所待。其虎置某崖侧,略不损伤,而面其溪洞叫吼,以呼诸子,某因便潜伸脚于虎背,尽力一踏,其虎失脚,堕于深涧,不复可登。是以脱身而至此。其兽盖欲生致此人,按演诸子,是以不伤。 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危哉危哉!(出《玉堂闲话》)

  陈褒

  清源人陈褒隐居别业,临窗夜坐,窗外即旷野,忽闻有人马声,视之,见一妇人骑虎自窗下过,径入西屋内。壁下先有一婢卧,妇人即取细竹枝从壁隙中刺之,婢忽尔腹痛,开户如厕。褒方愕骇,未及言,婢已出,即为虎所搏。遽前救之,仅免。乡人云 :“村中恒有此怪,所谓虎鬼者也。(出《稽神录》)

  食虎

  建安人,山中种粟者皆构棚于高树以防虎,尝有一人方升棚,见一虎垂头搭耳过去甚速。俄有一兽如虎而稍小,蹑前虎而去,遂闻竹林中哮吼震地,久之乃息。明日往视,其虎遇食略尽,但存少骨尔。(出《稽神录》)

  周雄

  唐大顺景福已后,蜀路剑利之间,白卫岭石筒溪,虎暴尤甚,号税人场。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甲列队而过,亦遭攫搏。时递铺卒有周雄者,膂力心胆,有异于常。日夜行役,不肯规避,仍持托杈利剑,前后于税人场连毙数虎,行旅赖之。西川书记韦庄作长语以赏之,蜀帅补军职以壮之。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虽闻泛言,往往而有。先是西川监军使鱼全諲特进自京搬家,憩于汉源驿。其孀嫂方税驾,遂严妆,倚驿门而看,为虎攫去。虽驱夺得之,已伤钩爪也。仆尝行次白卫岭,时属炎蒸,夜凉而进。一马二仆与他人三五辈偕行,或前或后,而民家豚犬交横道路,山林依然,居人如昔,虎豹之属,又复何之?景福乾宁之时,三川兵革,虎豹昼行,任上贡输,梗于前迈。西川奏章,多取巫峡。人虫作暴,得非系国家之盛衰乎?(出《北梦琐言》)

(0)

相关推荐

  • 家乡的水井

    石井(摄于2004年7月) 水是生命之源,有人定居就必须有水源,比如河流.溪流等,但更多的是水井,因为水井可以因地制宜,在村庄和房屋的边上挖掘,更近更方便.因为水井的重要性,人们往往把水井作为家乡.故 ...

  • 陈虎║岂有此理

    相传当年某地县令大人察看民情,当走到一僻远山村时.看到有二年轻男子用简易担架抬着老妇道人往山上走. 县令大人询问男子抬的是谁,又往何处去.男子回答到:"这是我母亲,准备抬上山让她在山上饿死后 ...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汧阳令

    汧阳令 唐朝汧阳有个县令,名字没有记录下来.他做官的时候,忽然说:"我想出家."然后开始虔诚的读诵佛经.一个月后,他的住所生出五色祥云,又看到菩萨骑着狮子对他说:"你的心 ...

  • 聊斋志异《查牙山洞》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查牙山洞>原文章丘查牙山[1],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 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2],饮共处,共谋人探之.三人受灯,缒而下.洞高敞与夏屋等[3];入数武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

    李奴 马拯 张升 杨真 王居贞 归生 郑思远 李琢 谯本 李奴 词(陈校本"词"上空缺一字.)举人姓李不得名,寄居宣州山中.常使一奴.奴颇慵惰,李数鞭笞.多有忿恨.唐元和九年,李与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

    李大可 蔺庭雍 王太 荆州人 刘老 虎妇 赵倜 周义 中朝子 李大可 宗正卿李大可尝至沧州.州之饶安县有人野行,为虎所逐.既及,伸其左足示之,有大竹刺,贯其臂.虎俯伏贴耳,若请去之者.其人为拔之,虎甚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

    牛 金牛 银牛 青牛 牛斗 潜牛 凉州人牛 洛水牛 牛拜 桓冲 光禄屠者 朱氏子 牛偿债 卞士瑜 路伯达 戴文 河内崔守 王氏老姥 牛伤人 邵桃根 牛异 洛下人 宁茵 仲小小 牛 大月支及西胡,有牛名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

    马 周穆王八骏 汉文帝九逸 隋文帝狮子骢 唐玄宗龙马 代宗九花虬 德宗神智骢 曹洪 司马休之 慕容廆 秦叔宝 张纳之 宋蔡 舞马 续坤 杨翁佛 季南 赵固 韩晞 江东客马 陈璋 马 马.虏中护兰马,五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

    马 卢从事 韦有柔 吴宗嗣 汉威 于远 张全 王武 韦玭 骆驼 明驼 知水脉 风脚驼 两脚驼 白骆驼 骡 白骡 推磨骡 驴 僧朗 厌达国 村人供僧 张高东市人 贺世伯 王甲 汤安仁 王薰 卢从事 岭南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

    犬下 李道豫 朱休之 李叔坚 王瑚 李德 温敬林 庾氏 沈霸 田琰 王仲文 崔惠童 李义 胡志忠 韩生 杜修己 袁继谦 李道豫 安国李道豫, 宋元嘉中, 其家犬卧于当路.豫蹶之,犬曰:"汝即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三十九 畜兽六

    羊 月氐稍割 西域大羊 宾青羊 齐讼者 梁文 顾霈 潘果 李审言 杨氏 陈正观 安甲 豕 燕相 杜愿 都末 刘胡 耿伏生 李校尉 汤应 安阳书生 吴郡士人 晋州屠儿 元佶 崔日用 李汾 徐州军人 月氐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

    鹅(鸭附) 史悝 姚略 鹅沟 祖录事 周氏子 平固人 海陵斗鹅 鸭 鹭 冯法 钱塘士人 黎州白鹭 雁 南人捕雁 海陵人 鸜鹆 勾足 能言 桓豁 广陵少年 雀 雀目夕昏 吊乌山 杨宣 乌 越乌台 何潜之 ...

  •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 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 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 孝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