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翻了翻嘀嗒出行招股书,就这?
顶着“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嘀嗒出行要赴港IPO了。
市场引用较多的数据,便是2019年嘀嗒出行顺风车市场份额居于第一。可以说,这是嘀嗒出行招股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不过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的是,这是2019年的数据。
以至于亦有业内人士称,拿着去年的数据来赚吆喝,就这?
嘀嗒出行在2019年国内顺风车市场中占据达66.5%的市场份额,着实是最大的顺风车平台。但是,如大家所知,在2019年,滴滴、高德等平台远还没有完全恢复顺风车业务。
此前,在顺风车安全监管陷入舆论风波时,滴滴们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在滴滴们的“掩护”下,嘀嗒出行是少有的一直默默发展顺风车业务的公司,可谓是捡了个“大便宜”。
在缺乏强大竞争对手下,如招股书显示,过去几年嘀嗒出行的营收与利润实现了高速增长。
然而,在滴滴、高德回归顺风车市场的当前,嘀嗒出行想继续卫冕顺风车行业第一名,似乎难度变大了。
默默赚钱
在滴滴们缺位的这几年,嘀嗒出行默默赚着大钱。
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嘀嗒出行收益分别为4890万元、1.176亿元及5.806亿元;其中2019年营收同比增幅达到394%,2017年至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44%。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1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增长66%。
按经调整利润净额计算,嘀嗒出行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
2019年及截至2020年上半年,嘀嗒的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1.724亿元、1.508亿元;同期经调整纯利率分别为29.7%及48.6%。
而嘀嗒能实现盈利也主要是依靠顺风车业务。
目前,嘀嗒收入组成中,顺风车收入占绝大比例,2019年顺风车收入占比达到91.9%,2020上半年占比达到87.8%。可以说,是顺风车支撑起了嘀嗒整体的营收及盈利。
嘀嗒从2014年开始切入出行领域,滴滴、快的此时激战正酣,网约车赛道拥挤,一定程度上出于避开竞争的考虑,嘀嗒选择主攻顺风车。在2018年滴滴因两起安全事故下架顺风车业务之后,嘀嗒进一步在顺风车市场与对手拉开差距。
根据招股书,按2019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占据66.5%的市场份额。
顺风车模式下,平台不承担拥车费用,且不必要向车主、乘客提供大额补贴,这是嘀嗒出行能先一步实现盈利的基础。随着业务的成熟,2019年嘀嗒顺风车业务毛利率高达83.1%。
竞对强大
当前,滴滴重启了顺风车,同时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这两项动作都对嘀嗒出行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嘀嗒出行能否破局,就需要比拼真功夫了。在招股书中,嘀嗒出现也表示,“我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并可能因竞争对手而失去市场份额,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滴滴们拥有更雄厚的财务、技术、营销、研发及更高的知名度或更庞大的用户群。滴滴们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推广及销售产品,并借助更大的规模优势提供更低的价格,这可能对嘀嗒出行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嘀嗒出行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为66.5%,却并未披露2020年上半年的最新市场份额。
要知道,滴滴、高德等一众出行平台在2019年几乎缺位顺风车市场。高德于2019年6月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滴滴于2019年11月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
拥有更大规模的滴滴们再入局,顺风车领域再迎洗牌。对于嘀嗒出行,当前所要面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能否卫冕?
轻资产型的顺风车业务着实可以让出行平台轻松赚到钱,但是其天然的监管风险是制约出行平台发展最大的风险。
就在日前,据中新经纬报道,在嘀嗒平台上安装“外挂”抢预约单、加钱买卖预约单在出租车司机圈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这暴露出平台监管的不力,必将存在用户消费权益难以保障的隐患。
顺风车业务的监管是个“技术活”,也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不断加强监管与流程优化,最好给出最有独创的行业解决方案,创造出真正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或许是嘀嗒出行想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
不得不说,嘀嗒出行过去取得的成绩,少不了自己的好运气,少不了行业内对安全与合规方面的共同努力。嘀嗒出行想要彻底从出行市场中冲出来,就不可能永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要直面行业挑战。
当然,创始人团队能够带领嘀嗒出行取得如今的市场,收获不断增长的业绩,着实经历了太多的历练。早在2010年时,五名创始人就出来单干了嘀嗒团,最终没做成。2014年转型做出行市场,才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迄今为止,这五位创始人(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还成立了一家叫做5 brothers Limited的公司,持有嘀嗒34.43%股份。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抱团之态。创业了十年,也到了创始人团队有所收获的时候了。
但在当前强大竞争对手回归顺风车市场后,嘀嗒出行将面临着巨大考验,创始团队更不能放松。
那么,5 brother还能成为五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