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宜内敛,练拳时眼睛该看何处?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关于练拳时眼睛该看何处,各人的认识不一。我想正如医眼病不能只靠外用眼药一样,不要忘记了眼睛是整体的—部分。
视线或视力,通常称之为眼神,可见与精神有关。眼神的强弱,反映了精神的盛衰,实际上反映了体质的好坏。垂危的病人,眼睛就无神了。
用眼过度,不仅会患近视、神经衰弱和贫血,还会过早地出现白发,甚至诸病丛生,不爱运动的文弱书生,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医书上说“肝开窍于目”,还说“久视伤血劳于肝”、“目受血而能视”。可见眼神与肝、血关系密切。
在谈到太极拳的眼神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全面考虑,不能简单地认为眼睛的功能就是看,首先该想到拳谱上的教导,要“神宜内敛”、“默识揣摩”、还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这就给眼神定了大方向。
其次,我们不要忘记太极拳是内家拳,它绝对不同于外家拳。如果连内、外都不分,只因它是拳术,就该“炯炯有神”,或者该看远处以医治近视眼,这都明显地违反了“神宜内敛”和“默识揣摩”等原则,也破坏了练拳时应有的静象,毫无理由地与拳谱唱了反调。
不重视汲取前人成功的经验,吃亏的将是我们自己。
练拳架的目的,从技击方面说,是培养基本功。应在身内去默识揣摩,去落实拳理,不断充实拳味,使拳味更加浓厚。从养生方面说,则是养气、蓄神。这两者是统一的,并行不悖的。总之,练拳架是积蓄,不是消耗;是收入,不是支出。这是与外家拳的根本区别之一。
如果练拳之时,故意聚神于目,做出炯炯有神,甚至怒目而视的神态,则上述技击与养生两方面的目的,都统统不能达到。既要看远处而思想上仍能做到“神宜内敛”和“默识揣摩”的,倘非六祖、憨山大师等辈,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到的。无缘无故的“炯炯有神”,实质上是一种浪费行为,耗气伤肝,于养生不利。
古人还告诉我们,要“呼不出声,行不飓尘”,亦即不要无故耗神伤气,浪掷精力,才可能长寿。道理相同。
眼神与思想联系紧密,既然练拳有练体、练气、练神三步功夫,眼神当与用意一致,即逐渐由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初步可以似看非看,既要照顾两手运行之线路,姿势的正确,又不能专注两手而在思想上忽略了整体。
如老是死死盯住手指,不仅易成呆像,思想也易生执著,挂一漏万,违反全面照顾的原则。到练气、练神的阶段,眼神无疑当内守才与思想一致,因而半闭(垂帘)则是必然的措施。
如此说来,眼神岂不是没有用处了?
岂有不用之理,不过不妄用罢了。练拳是为了养气、蓄神,不是使用眼神的时候,也正是为了当用才用时的大用。雅轩老师练拳时,一种旁若无人、宁静深思的气氛,简直到了可以感染观众的程度;但在推手发劲之时,他眼睛一瞪,神气逼人,令人生畏,就将人打出去了。
如果随时都强为贯神于目,到该用的时候,神已衰乏。儿时听评书,说关云长眼睛常半闭着,倘一睁眼,就要杀人。从中不也透露出一些消息么?
眼神像电筒,练拳之时是充电,不能随时无缘无故地照射着去耗电,该照的时候,才照一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