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往事| 留住乡愁,赣榆县城古城门
留住乡愁,赣榆县城古城门
周明军
赣榆县赣马镇属于历史上的赣榆县治,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赣马也算是赣榆的“六朝古都”了。
2013年3月3日,由连云港市文保所、市文物学会组织赣榆县赣马中学碑墙拓片活动。赣榆县博物馆徐馆长到场,市文保所高所长亲自动手指导,除了市专业人员外还有连云港风情版友等共二十多人浩浩荡荡开到赣榆县赣马中学,进行石碑拓片以及文物保护宣传。
就是市文保所那次拓片活动,把赣榆人关注历史遗迹,关注古碑刻推向高潮。正是有人关注了,才有了保护和研究。
所以,我在说赣榆古城之前,首先要感谢连云港市文保所。
赣榆县城旧有土城,高二丈,周围四里一十一步。元至正二十四年,平章王信修筑,有西、南、北三门,池深四尺。正德六年,霸州刘七攻克赣榆县城,堂宇、簿书全被烧光;正德十一年,知县冯泽增筑,高二丈五尺,加雉堞,修城门及楼,凿池深二丈,明万历十五年把土墙改为砖墙,城成椭圆形,有南、西、北三座城门。因旧三门加以谯楼,南曰“迎薰”、北曰“拱辰”,西曰“瞻圣”东面无门,亦建楼其上。明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清军攻破赣榆县城,烧杀抢掠一空,包括文昌阁都被烧毁,所存文书资料损失殆尽。正德十一年,有赣榆县教谕刘方撰有《赣榆县城池谯楼记》、万历十九年,陈文燧撰写《赣榆县创新砖城记》。
清康熙七年,因地震损坏,当时的县令增修城墙,乾隆三十三年,赣榆知县舒图南用银一万九千八百余两修浚城墙,门楼。
现今发现有赣榆“迎熏门”和“ 聸圣门”城门匾,这两块石门匾距应当就是乾隆三十三年修建的,在“聸圣门”城门匾右上“乾隆戊子年孟秋”,左下:“县知事舒图南书”字样。
乾隆三十三年,就是公元1768年,距今已有250年历史。
“迎熏门”城门匾为石材制作,重约130余公斤,厚13厘米,长88厘米,宽43厘米。顶面还有当时用做固定的镶槽,镶槽内可以看到零星的铁质锈迹。从门匾以及拓片上可以清晰看出“迎熏门”字样,落款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
“迎熏门”三字就是迎接南来温暖之风的意思。全国各地历史老城叫 “迎熏门”的很多,象山西平遥古城,河北保定的保定南城门等。
赣马,说是六朝古城,是一点的也不错,在马厂,很随意就发现一块万历年间的石碑,可惜还有几块不知道下落了。
赣马古城,随处一看都有发现,每一块石碑、每一处地方都是故事。这里有为官清正的胡松年的旧居,可以和清正廉明的光禄寺正卿裴天祐去意气风发;《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当代心理学泰斗朱智贤等都在这里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听关于“金蟹泉”的传说、“文峰塔”的故事,站在”人济桥”上看“玉带河”小桥流水;功德碑在叙说着昨天的感人故事,激励我辈勤勉进取;也可以蹬“文峰塔”观东海望旭日,见证赣榆文化事业的昌盛。
牌坊石首说前贤,碑荫题名惠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