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之三大规律六大范畴杂谈

唯物辩证法:5对基本范畴,讲透了方方面面的一般规律

毛主席说,哲学就是认识论。而哲学范畴,是人们思维对客观事物最普遍的本质的反映和概括,是人们从不同侧面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也是人们从不同维度反映事物发展的辩证方法。

简单地讲,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都逃不出唯物辩证法各基本范畴的“手掌心”。

唯物辩证法,有五对基本范畴,也有人说是六对,或多对范畴。

它们分别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每对基本范畴,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

接上篇文章,我们来讲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前后相继、相互作用关系一对范畴。引起某种结果的事物,或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叫原因。由于原因的作用所必然产生的事物,或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在客观世界中,任何结果都由某种原因引发或决定,故没有无因之果;任何原因都会产生一定或某种结果,故没有无果之因。因果联系不是事物表面的现象联系,而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二者之间存在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因果关系时,主要把握好以下四种情况:

①内因和外因;

②主要原因和非主要原因;

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④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

我们来举例说明。

内因和外因

内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即内部矛盾。

外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它内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

这是因为事物既有它内部的矛盾性,又同周围的事物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例如:水涨船高的因果关系。

水位上涨是船身变高的原因,船身变高是水位上涨的结果。

但是水位上涨,是船身变高外部原因,属于外因在发生作用;而船身变高的内部原因,是船具有浮水的功能,内因起到本质作用。

《矛盾论》讲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关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在水位上涨的时候,船身能跟着浮涨起来,这是船的内部矛盾性决定的。

船的内部矛盾性,就是船体独特的结构设计,能让钢铁做成的轮船浮在水面上。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内部的矛盾性),轮船是无法浮在水面的,这个内因是轮船浮在水面的根本原因。

轮船船身上涨的第二原因,是大海涨潮、水位上升,这是外部影响力,即外部因素、外部的矛盾性,简称为外因。

综合起来讲,水涨船高的这种因果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在水涨船高的过程中,外因(上涨的海水)是通过内因(轮船浮水功能)起作用的,没有内因做基础,外因无法发挥作用。

再举个例子。

1945年1月,伟大领袖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讲到: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是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这些句话,看似朴实简单,实则蕴藏着辩证法智慧。

主张自力更生,表示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经济困难,强调的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就是强调内因,内因是根据。

希望有外援、但不能依赖它,表示不拒绝外援,有人帮助自己,当然是一件好事情,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是外援,永远只是一种外力,是一种辅助作用,不能依赖它。

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外援力量就是外部因素,属于外因。

《矛盾论》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主要原因和非主要原因

主要指复杂事物,内部存在多个矛盾和多种原因。

例如:创业成功的因果关系。

如今,创业不简单,成功创业就更不简单。国内独角兽公司,之所以能快速成长,成为行业头部公司及行业领先者,均有多方面原因。

但最主要原因,是拥有优秀的创业团队,非主要原因是资本、政治、市场、时机、及其他外部因素。

资金多、资源多,却没有干成事的团队和公司,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能干成事情、快速成长的公司,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业团队够牛逼。

成功创业的团队,主要原因是联合创业团队够优秀,非主要原因是资本加持、政策扶持、时运眷顾。

又如:美军主动向志愿军求和。

在朝鲜战场上,为什么强悍的美帝国主义主动向志愿军求和?

主要原因是联合国军队在军事上失利,志愿军把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打痛了。非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反战政治、经济压力、补给线过长等因素。

两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促使美国求和停战。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个人主观想法、个人因素;客观原因是客观事实情况、外界因素。

例如:赌博败家的因果关系。

参与赌博,更多是个人主观原因,梦想赌博发财,赚轻快钱用。

客观原因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误入歧途。

如果从事件本身来分析,个人交友不慎、思想认识错误是内因;社会管理缺失,赌博风气泛滥是外因。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产生疑惑。

那么,“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与“内因和外因”又有什么区别?

内因和外因,主要侧重于某件事;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侧重于某个人。

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内因和外因的概念更宽广。

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

一个原因,引发多个结果,叫一因多果;多个原因,引发一个结果,叫一果多因。

例如:有钱可以做慈善。

你有钱,可以做各种慈善活动,支助孤儿完成学业、助力重大疾病患者、为孤苦老人送温暖、赞助科学家搞科研。

这就是一因多果,钱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引发很多善果。

又如:中国粮食连年丰收。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这是典型的一果多因案例。粮食连年丰收是结果,原因却有多方面,除了农民勤劳耕种,生产积极性高之外,还有水利灌溉、优质良种、化肥充足以及风调雨顺等诸多原因。

关于因果关系这对基本范畴,就暂时讲述到这里,它给我们带来几点重要启示:

A、打铁还要自身硬,练好内功很重要,同时不要忽视外因的作用,内因外因要统筹兼顾。

B、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正确找到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要抓住重点内容。

C、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因势利导,引导事物往正确方面发展。

(2)必然性与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一定要出现的趋向,是由事物本质原因产生的,属于规律的东西,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由事物的非本质原因产生的,影响事物发展的进展速度。

通俗地讲,必然性就是一定要出现的,偶然性就是不一定出现。

我们来举例说明:

兔子突然撞到木桩折颈而死,公交车冲到江里面,天上掉下一架飞机,在马路上捡到1000块钱,用2块钱买彩票中了1000万,这些都是偶然性事件。

这些充满偶然性的事情,由事物本身非本质的原因产生的,同事物只是短暂的联系,简单地理解是意外和巧合。

苹果树长出苹果,梨子树结出雪梨,脐橙树挂满脐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十六的月亮特别圆,天会刮风天会下雨,太阳能晒干湿衣服,这些现象都是必然性。

这些充满必然性的事物,是由事物内部本质原因所产生的,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关系,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中有偶然性。

例如,苹果砸到牛顿同志。

苹果熟了往地上掉,是地球引力的作用,这属于必然性的自然现象;苹果落地,偏偏砸到牛顿同志,这属于偶然性的社会现象。

但是这个偶然性事件,引发牛顿同志的深度思考,最终发现地球存在引力,这就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又如,鲁班发明锯子。

鲁班上山砍树,在走路过程中,不小心被野草划破了手,渗出血来,这属于偶然性。野草两边长满锋锐的细齿,能划破人的皮肤这是必然,这是由事物本质决定的。

但这个偶像现象,启发了鲁班同志的思考,最终发明了砍伐树木的锯子,偶然引发必然。

偶然潜藏着必然,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

比如开车跑高速问题。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驾驶,是非常平稳安全的,这是驾驶的必然性。

如果司机疲劳驾驶,开车时常打瞌睡,导致汽车失控撞倒护栏,引发多车追尾的大型交通事故,这种情况就是偶然性,也是必然转向偶然的现象。

到了高速加油站,停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补充点能量,然后再开车上路。人精神了,开车不走神,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为零。充满偶然性的交通事故,转向为充满必然性的安全驾驶,这就是偶然转化为必然。

必然性与偶然性可以相互转化。

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就讲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它给我们带来以下重要启示: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掌握事物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做工作的正确思维。

B、既要按照事物的必然规律办事,也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偶然因素,促使工作顺利开展。

C、善于通过偶然现象,看到事物的必然。

(3)可能性与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客观根据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只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通俗地讲,可能性就是尚未发生的潜在事物;现实性就是已经发生的事物。

比如:阿里云可能会在国内A股上市,这个就属于可能性。因为阿里云发展势头好,盈利能力也很强,A股需要这样高科技企业,所以阿里云在上交所A股上市,完全存在这种可能性。

蚂蚁集团暂缓在国内A股上市,这是现实性,即实实在在已经发生的事情。

又如:中国在2035年,GPD将来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可能性,即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中国GPD已经超越日本、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已经实现的可能性,即为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

现实性与可能性二者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再来举个例子。

1954年,伟大领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到:

“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

在当时看来,这件事还没有能力实现,只是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有具体根据的,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民具有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气。

故此,伟人充满信心地说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经过3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就是在伟大领袖思想武装下,勤劳而智慧的中华儿女披星戴月地奋勇追赶,用3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转型。

后通过改开40年持续努力,基本实现了高度现代化,伟人当年的预言得到实现。

再以美国为例。

美国现在仍是全球最发达、最强盛国家,这是现实性。

如果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搞单边主义与长臂管理那一套,违背全球合作共赢的主流价值观,势必会激发各种尖锐的国际矛盾,美国存在逐步走向衰落的可能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性就会转化为现实性。

用《矛盾论》来解释: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

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这对哲学范畴,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示:

A、既要争取好的现实性,也要防止坏的可能性,并为克服坏的可能性做准备,遇到事情就不会惊慌失措。

B、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好的可能性,也要看到坏的可能性,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为建设美好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C、防止坏的可能性,争取好的可能性。

(4)内容与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所谓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也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形态和面貌。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例如:房子,空间是内容,墙壁是形式。

房子都有门窗和墙壁,没有它们就不能遮风挡雨,但是房子的内容不是有形的墙壁,而是中间无形的空间部分。

房子中间空虚部分,才能放置各种家电家具,为人提供生活休息的地方。房子没有空间,房子本身就没有居住的意义。

同样的道理,如果房子没有墙壁窗户,那么房子的空间部分也就不存在,房子依然没有居住的属性。

很显然,房子形式与房子内容是相互依存的。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通过一系列的普遍规律和范畴,从各方面来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主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三大基本规律所担负的任务和回答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唯物辩证法同时还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如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等。这些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这些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反映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总体,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方面和基本过程,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反映的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某些方面和某些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起着决定的作用,它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受基本规律制约的,处于被支配地位;同时两者的表现形式也是各异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以判断的形式,把概念组合在一起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和联系。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则是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范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的。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范畴的现实基础和实在内容,范畴则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继续、补充和具体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把握是了解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基础,也就是只有了解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才能科学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又是揭示基本规律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就无法体现了。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因此,我们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是既区别又联系的。既不能离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去谈基本范畴,也不能离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去谈基本规律,两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构成唯物辩证法完整而科学的体系。那么是不是在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诸多基本规律的地位与作用是平等的呢?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基本规律各自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的规律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动物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这种关系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正是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发展。所以,离开了对立统一规律,既无法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也无法理解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人的发展需求推动了工具的产生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一条红线,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就更容易理解其它基本规律和范畴。质量互变规律所揭示的质和量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两个规律既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贯彻,又是它的展开。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它们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见,揭示联系和发展的最深刻本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只有了解了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更深刻地说明和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别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最后分界线。形而上学否认联系和发展,其最终根源就是不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就在于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所以,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是两种发展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是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基本规律范畴的关系是?

认识大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地分析矛盾和正确地解决矛盾,所以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不等于是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不能用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唯物辩证法除了对立统一规律以外,还有其它的规律和范畴,它们各自有着独立的内容。我们强调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地位,并不是以此来代替或否定其它规律和范畴。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仅仅意味着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不意味着掌握整个辩证法体系的全部内容。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是为打开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宝库,为全面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容,提供了-一把钥匙。

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一切联系都是本质的。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列宁;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规律即时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的秩序。规律总是体现、贯穿于事物发展的现实过程之中的,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在发展中的表现。所以一讲规律,指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规律的理解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即以坚定地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规律同物质一样,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着作用。人们既然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物质,当然有不可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规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成功。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其结果必将一事无成,并且要接受客观规律的惩罚。

什么是范畴?

范畴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哲学范畴则是反映整个世界普遍规律本质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

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唯物辩证法是有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按期内在联系所组成的科学体系,他通过哲学范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反映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及其理论来源;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正视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包括三个规律。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

否定的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两个最明显的属性或规定性——质和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从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进入到它深刻的内容。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是肯定自身——否定自身而转化为他物——否定这一否定再回到自身的前进运动。把握这一规律,可以从整体上理解事物自己运动、自我发展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一部分内容都有它的相应的基本范畴。

在唯物主义中,有物质、意识、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等等;

在认识论中,有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谬误等等;

在辩证法诸基本规律中,包含有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对立、统一、肯定、否定等基本范畴;

此外还有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等各对范畴。

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存在着普遍联系,但并不是一切联系都是本质的。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列宁;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规律即时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的秩序。规律总是体现、贯穿于事物发展的现实过程之中的,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在发展中的表现。所以一讲规律,指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规律的理解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即以坚定地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规律同物质一样,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着作用。人们既然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物质,当然有不可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规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成功。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其结果必将一事无成,并且要接受客观规律的惩罚。

什么是范畴?

范畴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哲学范畴则是反映整个世界普遍规律本质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

学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唯物辩证法是有一系列的哲学范畴按期内在联系所组成的科学体系,他通过哲学范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反映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及其理论来源;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正视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包括三个规律。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对立的相互渗透规律。

否定的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两个最明显的属性或规定性——质和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从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进入到它深刻的内容。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是肯定自身——否定自身而转化为他物——否定这一否定再回到自身的前进运动。把握这一规律,可以从整体上理解事物自己运动、自我发展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一部分内容都有它的相应的基本范畴。

在唯物主义中,有物质、意识、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等等;

在认识论中,有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谬误等等;

在辩证法诸基本规律中,包含有质、量、度,量变、质变、矛盾、对立、统一、肯定、否定等基本范畴;

此外还有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等各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之三大规律六大范畴

两大特征:这是一种考量事物的基本方式,比方说论据的选择要有“古今中外”的角度

永恒发展(时间角度)“道可道,非常道”,时间上是不断演变的;

普遍联系(空间角度),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一、三大规律:出自《道德经》,三大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可以作为万金油理论论据使用的。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分析事物既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方说以前讨论的在有剥削存在的社会制度当中,剥削阶级内部是实行民主的,这种观察是客观的,也是和古希腊的所谓民主一致的,但是就整体上看,也就是主要矛盾的角度来看,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是社会的主流,局部的民主和平等并不能代替整体上的专治和不平等。这就是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以偏概全的道理。(对一个事情要反复的思考和分析,不要觉得以前想过就不必再提了,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的。)

2.量变质变规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否定之否定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转变的关节点是在“度”的把握,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二、六大范畴:(范畴即外延最大的概念)

1.个别和一般:中间环节是特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个性和共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一般存在于个别,个别比一般丰富。这个对于议论文的论证很有用,一般的举例论证就是这个思路,但是要防止以偏概全的问题,所以例子要有典型性。比方我们说毛泽东、袁隆平的爱好促进了事业的发展,推理出所有人的爱好都会有这个作用。中间用特殊人群的情况再搭建一个推理过渡区,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强调事物的个性,有一句话叫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就是说看问题要随机应变,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看清楚情况。

2.本质和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蒲松龄笔下的的狼有阴谋诡计,被屠夫识破。分析事情不能仅仅只看到事情表面现象,也不能停留于现象背后的浅层原因,而是要层层推进,最终把握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可用于议论文演绎推理的层层分析,自证其理。如对诸如“官逼民反”这种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民反是表面现象,官逼是浅层原因,官逼背后可能就是整个经济、整治体系行将崩溃,而至于临近崩溃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体制性的,还有一方面是天灾,也许更多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样就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

3.内容和形式:(旧瓶装不了新酒,源于《圣经》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旧的形式不能适应于新的内容,比方我们经常说的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大变革)。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形式也是反作用于内容的,比方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要是内在气质所决定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也是重要的,所谓的“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既有内在,又有外在,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议论文的观点、论据、论证是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但是具体表达方式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的,所以既要考虑内容,也要注重形式。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具体的答案是内容,卷面的整洁是形式,形式也是要算分数的,如果形式极端不佳,就会严重影响内容,因为内容和形式之间都是相互转化的。

4.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不是简单的前后关系,人的心理上有天然把前后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的倾向。因果关系的证实有时候不能直接做到,故反证法有时候可行。一般的议论文论点不是很强的因果证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关联证明,但因果分析是议论文强化自证的最有效的方式,要予以重视,就是说证明观点,不能仅仅用外在的类比论证,而要用更有逻辑证明力的因果分析。原因里面有内因和外因的区别,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所以分析因果关系的时候,要学会从内外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5.必然性和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必然性就是所谓的“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纯粹以偶然性来看待世界,会没有确定的立场,纯粹以必然性来看,会时时认命,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灵活而符合实际。就像不懂写作和阅读的基本技巧,考试不能的高分是必然的,但是偶尔一次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拿到高分还是可能的。只要有实力,迟早总会在考试上体现出来的。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绝对精神(der absolute Geist)。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乎理性(vernünftig)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wirklich)的。反过来讲也同样成立。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本来意思。事物演变有其自身规律,要来的必然要来,要走的必然要走,只不过来和走的具体方式有所区别而已。

6.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是不能兼容的,但是同样是可能性,也有可能性大小的问题,可能性比较大的叫做现实的可能性,可能性小的叫做抽象的可能性,前者比如方了了考上了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者比如方了了当上了日本天皇。有了可能性并不一定就能够实现,转化成现实性,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比方说温州医科大学明年就撤销了,那么方了了就没法去读书了。

另外还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事物有用,比方说“实然性和应然性”,实然就是指现状怎样,应然就是指实际应当怎样,比方说教育应当需要最优秀的人才去从事,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而实然和应然不一样的情况,正是我们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0)

相关推荐

  • 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 ...

  • 阴阳是中医的辩证法,五行是中医的整体观

    辩证法 毛主席曾经说:"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它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 ...

  • 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运用两则

    闺女的课堂体验延及唯物辩证法 昨夜睡前照例去看一看仍在写作业的闺女,顺便又向其灌输了自己新悟得的学习观.在随后的闲聊中,闺女兴奋地说了她在课堂上经常能感觉到老师在某个提问时间点肯定要提问到她,问我这是 ...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 ...

  • 思想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和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

  • 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规律,千年不变,谁都无法解释清楚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规律,千年不变,谁都无法解释清楚   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有长达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而且在这片中华大地上先后崛起了无数个朝代,总之是各个帝王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部轰轰烈烈 ...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2014-06-26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 ...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转发)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矛盾论 阅读数:18289 2014-06-26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 ...

  •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l ...

  • 经济学三大规律[经济学三大规律]

    在价值规律中蕴藏着财富规律,价值规律的发展--财富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实质就是能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能力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商品传递给另一个商品.在能力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

  • 真正深藏不露的得道者,往往能看透了这三大规律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平时言语不算多,表现不突出,就算遇见危机时,也是一副不急不躁.波澜不惊的模样,轻松就把危机转圜. 那些足以令我们慌了手脚的意外,在他们面前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之事. 低 ...

  • 老子最早发现辩证法三大规律,为何却又违背了它们?

    老子最早发现辩证法三大规律,为何却又违背了它们?

  • 宇宙三大规律:因果规律、无中生有规律及熵增规律。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熵指混乱程度) 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 "死神永恒",所有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