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与用药原来有这层关系,细思极恐!

中国医疗投资教父杨志:生物医药是陷阱最多的一个投资领域

“在精准医疗领域,现在中国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有些像古董市场,一不小心就会走眼买假货。

99%的公司都在用国外过时的专利技术,经过技术整合,甚至纯粹的概念聚合,包装成新公司、新平台。

重温一下近期的基因检测行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各类基因检测公司数量达数千家之多。主流基因测序公司的人类医学产品大类包括:辅助生殖、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体化治疗、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肿瘤早期筛查等。

整个基因检测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有人说千亿,有人说有万亿,众说纷纭!其中除了比较成熟的无创产前诊断NIPT外,最为大家所关注的就是肿瘤患者基因检测和单基因检测市场,据行研资料比较乐观的趋势预测在2020年分别为200亿和100亿

以产前诊断为例说明行业趋势可能的变化,作为为另外两大热点:单基因病检测市场和肿瘤患者基因检测诊断市场的产值变化的一个参考!

来源:NIPT行研报告

参考比较成熟的NIPT市场可以清楚的看到,项目物价收费在不断下调过程中!

来源:上市企业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18年上半年报

因为市场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明显看到营收成本的增加和毛利率的不断降低!

对于尚处早期的,但大家看好的肿瘤患者基因检测和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的市场规模未来将如何呢?目前的评价普遍趋于乐观,实际上这些细分行业的预期市场规模和盈利肯定会随着检测技术(基因检测只是其中一种,类似的检测还有蛋白层面和代谢物层面)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惨烈而不断下滑,通过上图已经上市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发布的年报可以得知近几年无创产前诊断NIPT筛查营收成本不断增加,毛利率的不断降低

精准医疗喊了四五年,听说很多当初从药企、器械行业转过来的人才今年开始慢慢回流到药企和器械企业的现象,“基因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不好做,现在收入比以前低(特别是五险一金),初创型公司管理的问题比较多,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吧。”以前在药企做过5年销售工作,后来投身基因检测行业的D女士说。不得不说,这些第一批从行业外投身到基因检测行业的销售,很多是有眼光和情怀的,但眼前的无奈,加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领域正当火热,很多人选择了回到药企。

关于基因检测,尤其是针对临床上开发的肿瘤患者方向的基因基因检测,昨天突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这个比喻如果成真将是众多临床检测基因公司的噩梦,肿瘤基因检测就好比一个旅游景点门前的一条路,肿瘤患者就像去景点观光的乘客,检测公司就是路旁的三轮车,景区刚刚开发的时候,门前还没有正式的路,三轮车司机只能各凭经验并尽所能把游客送到景区门口,可以收取相对高昂的过路信息费,后面路开通了而且越修越宽,而且不止一条道,路上都设置了路标,游客有更多的途径前往景区并且也非常容易知道通往景区的路如何走,而这时候三轮车司机越来越多,以前赚取过路信息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还要和大量同质化的三轮司机竞争(三轮车的好坏、装修是否豪华、有没有明星代言都无足轻重),现在临床上基因检测公司的角色就相当于早期的三轮车司机,他们把有价值经验告诉患者去选择合适的治疗药,当这个信息的获取不再有难度的时候,市场就得变幻风云,临床基因检测公司的参谋价值也将不再存在!就如当今查你是不是患有有高血糖或者高血压一样,很多药店都可以免费代查,请问这里面的检测信息还有多大价值,就如查血压查糖尿病难道还能单独列出来说他们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吗?

而治疗药就如同这个景区一般,永远是坐等收费,游客或者患者过来的最终极目的是游玩或者治病,景区的门票费和药物的治疗费永远不过时(景点可能不火爆了,药物也可能有更好的药物了,但是大的景区产业或者药物产业却永远有市场的),想到这里,突然理解了数百数千年来药的市场规模貌似一直在变大是有其核心内涵的,而检查疾病的某种方法却很难江山永固,特别容易时过境迁,基因检查作为一种方法学也很难改变这种状况,虽然有基因这个神秘气息加持迷惑了众多聪明之人的耳目!

虽然很多分析师都喜人云亦云的老套路唱好,并且说法在目力所及是正确的,但是我对此的长期前景预期是不太乐观的,基因检查作为一种方法学,作为君臣配的一名臣子,在特定阶段有其重大价值,时过境迁难免不被削弱或者被替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