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与黄果树》 - 天星桥的桥
天星桥的桥
天星桥风景区,本来就是以山、水、石、树、桥的结合而得名,而著名。天星桥景区,是天生桥的谐音演变而来,天星桥,老地名本来就叫天生桥。当年贵州省委徐建生老书记确定要保护开发这一景区后,在讨论规划时,大家都感到天生桥同名的地方太多,特别是贵州、广西、云南,四川喀斯特地貌区,诞生的“天生桥”特别多,如福泉、黎平、水城、铜仁都有天生桥,而省外的南京、重庆、武定、溪口也有天生桥。为了区别同名,偶然发现军用地形图上将此地区命名为天星桥,军用地图上已经这么用了,作为旅游区便以此定名,但不是特意改的,是巧定的名。
(白水河王二河入口的落水洞口)
天星桥的桥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桥,另一种是建造的桥。天星桥景区,是喀斯特最发达的地貌区,专家考察发现,区域内有峰林、孤峰、溶丘悬谷、石林、天生桥、溶洞、漏斗、落水洞、伏流、地下河、涌泉、急滩、盲谷、峡谷等等。在这样复杂的地带开发风景区,游道没有桥来连接是不行的,为此,风景区立足于当时条件和实际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连接桥梁。
天生的桥有两座,一大一小。大的一座天生桥在天然盆景区,大白岩下的落水洞是它的入口,天星洞景区大岩壁下的冒水潭是它的出口。入口高广,容得下黄果树瀑布泻下来的白水河水,加上安顺龙宫冲出来的王二河的水。
出口较小,而且是从潭底冒出,故称冒水潭。从落水洞到冒水潭,桥面长达500米,是珠江水系最长的一座天生桥。桥面也很宽,天然盆景区就分布在这座天生桥上,实际上是自然生长在天生桥上的石林盆景。
小的一座天生桥在水上石林区,银链坠潭瀑布是入口,小冒水潭是出口。说小,其实也不小,只是和大天生桥比较而言。桥的长度也有100多米,桥面上矗立着一片石林,就是水上石林。
(冒水潭景观)
在水上石林区,石林是正在演变中的石林,银链坠潭是正在演变中的落水洞型瀑布,天生桥也是正在演变中的天生桥,桥旁岩壁上有显露的树根化石。因此,无论从科学上,从艺术上来看,这两座天生桥,都是极有特色的。
天星桥水多、沟多、壕多,所以在景区建设中,架的桥也多,人造的桥,大大小小有六十四座。从类型来说,有索桥、石拱桥、平板桥、双曲桥、造型桥、莲花踏步、边岩踏步、木板曲桥等。
索桥,在谷中谷的第一分支上,原有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桥,名八八桥,1988年8月8日建成而得名,因两次被洪水冲垮,后来就移动了一下位置,改为钢绳索吊桥,经受了1 9 9 2年的特大洪水考验,平安无事,直到如今。石拱桥最典型的有两座,一座在谷中谷第二分支上,原名夹石桥,也被称为天生桥上桥,另一座在星峡飞瀑,叫飞瀑桥,因桥孔飞跨急流而得名。
(天星桥的索桥)
这是两座用乱石拱成的桥,建设很成功,很有特色。外面仿自然造型,与两边自然环境吻合,内部钢筋水泥结构坚固。表面看不见钢架铁梁,也看不见水泥竹木。由于是采用怪石堆成,仿佛天造地设,自然形成,比天生桥还要天生桥。
夹石桥的位置很高,很显眼,造型很独特,很多旅游者总以为天星桥指的就是这座桥,这座桥原来选建在峡谷较窄的上方,是料石拱桥,建成的第二年被洪水冲塌了。后来下移选址,建成现在造型独特的夹石桥,被人们认定为标志性的“天星桥”。这座造型桥的灵感是来自于选桥址时,我和大家在一线天处,见一块大石夹在石缝顶上,便仿之造成。
(造型独持的夹石桥)
夹石桥的成功,为建造飞瀑桥提供了范本,飞瀑桥应运而生。桥最多最密集是在小冒水潭,里面水函多,跌水多,路线曲折,造的桥也多,而且一座接一座的连环桥。桥连桥,有的欲接不接,有的欲断未断,桥面上还配以莲花踏步和天然裂缝,很像蜡染冰纹。又美观又排水,实在是一些精致的艺术作品。这一带,随便一函水都有景观, 随便一棵树都有造型,随便一块石都姿态迷人,再配上这些巧夺天工的小桥,游人无不连声叫绝。
(天星桥的飞瀑桥)
以前听说扬州繁荣,桥多,有二十四座,故有二十四桥之称。其实扬州所谓的二十四桥,是位于瘦西湖内的一座有二十四步台阶的小桥,也就是二十四步桥。小冒水潭上的桥,我们也数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四座,这是天星桥的二十四桥,是实实在在的二十四桥。
相传,黄果树的风景是九天银河倾泻下来变成的,银河的主体部分落下来变成了大瀑布,溅落四周的变成了瀑布群,银河倾泻时还带落许
多星星,那些星星,有的化为既瘦且漏的石林,有的化为湛蓝湛蓝的水潭,有的化为碧绿碧绿的草木,有的化为洞里的钟乳石,还有的就
化成了这些桥……
(造型与自然协调的桥)
本文是张克同志在世时嘱咐我写的,他一再地说,很多专家学者,都赞誉天星桥,一定要把桥的持点写出来,于是便有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