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任姓 寻根山东——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山东考察行

视频加载中...

【视频】中华历史文化外宣纪录片《济宁·任城与任子》

自古齐鲁多名胜,山水名人冠中华。

齐鲁大地,好客山东。作为孔孟之乡,这里不仅有壮美的山水,更有着几千年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一山一水一圣人”更是道出了其精华。

伏羲女娲像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形成于2500多年前的儒家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思想,一方面在政治上产生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渗入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发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蕴藏着伏羲女娲文化遗迹的凫山

十月,素有膏壤千里之称的山东大地,秋色烂漫。河南省社科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副秘书长任海彬,印象河南网管理中心主任、总编辑曲宁等一行赴山东考察调研姓氏文化。

任薛同根:枣庄是任姓薛国立国之地

枣庄市地处鲁南,濒临泗水之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上古时期海岱文化、黄河文化、东夷文化与伏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薛城,古称薛国,因境内薛国故城而得名,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也是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

奚仲像

奚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后裔,夏代异姓诸侯,古薛国始祖,任姓、薛姓、奚姓的先祖。《新唐书·薛姓表》载:“薛氏出自任姓,黄帝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

10月16日,任姓作为薛姓的同源姓氏,任华副会长和任海彬副秘书长受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薛姓文化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举行的“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薛姓文化研究会成立暨首届薛姓文化高峰论坛”。

任华在翻看书籍资料

任海彬认真倾听会议内容

会上,任华发表了有关薛姓起源与任姓一脉相承的演讲。任华说,任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黄帝儿子禺阳被封在任而得任姓,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宁市。任姓十二世孙奚仲在夏禹时期担任车正,即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zhěn)恢复薛国,相传三十一世后为齐国所灭,任姓薛国后裔此后就以薛作为自己的姓氏。作为最重要的薛姓源流出自黄帝的任姓,与任姓一脉相通。

会上,任华向薛姓研究会赠送书法作品,以示任薛同根之情。

10月17日上午,任华、任海彬等一行又前往位于奚公山上的奚仲纪念馆,参加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薛姓文化研究会举行的祭祖大典。

奚公山上,古树参天,景色清幽。奚仲纪念馆大殿正门两侧立柱上所书“四海轮驰自车祖石辙可鉴,三朝国盛始薛宗经典能稽”的楹联,反映了车祖奚仲的生平和事功。由墓碑,碑亭,墓冢组成的“夏车正奚仲墓”,在苍松翠柏间,更加显得肃穆庄严。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奚仲在4000多年前发明了马车。至今,在当地仍广为流传着“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奚仲,不仅是造车鼻祖,也是古薛国的祖先。

古薛国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诸侯国,是中华薛姓的发源地。据《滕县志·薛氏家》载:“传六十四代、国祚千九百年。”夏大禹时,奚仲因造车有功,官封车正,地封薛而立国。商汤时,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居薛,为商汤左相。西周时,周武王封任姓后裔任畛为薛侯,复国于薛。任氏薛国共传31世,国存1900多年。

古薛国自夏代立国,到秦统一六国止,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两千年之久,可谓意义和影响深远。

在祭祖大典结束后,任华、任海彬一行,又继续前往奚仲故里——奚村参观考察。

奚村村名自商周沿用至今。据考证:夏朝奚仲始封于薛,古奚邑(今奚村)为其封邑。4000多年前,奚仲在村北千山(后人称之“奚公山”)制造发明马车,因造车有功封于薛,为薛国始祖。商灭夏后,奚仲十二世孙仲虺为左相,封于薛,西迁都城三十里邳城邑(今微山欢城)。随之奚邑人烟渐稀,规模逐渐缩小,商周时渐沦为村落。2018年,奚村被列为山东省传统村落。

参观期间,任华认真听取了薛城区爱奚邑义工联盟负责人和当地村支书对奚村情况的介绍,仔细询问了有关奚村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文物保护现状。参观了整洁的村容村貌。对来到4000年前先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感慨不已。

尊贤敬长 探源任姓文化

任华对任姓文化研究的老前辈一贯尊重有加。在枣庄薛城考察期间,任华、任海彬一行在枣庄市文化学者孙井泉的陪同下专门拜访了潜心研究任姓文化和抗战史实的任世淦老先生。

任世淦老先生(左一)为任华(左二)、任海彬(右一)、孙井泉(右二)讲述他在鲁南地区搜集证据资料的过程

任世淦是枣庄的一位退休老师,今年86岁。在四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中,非常注重搜集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从退休开始,一直到八十多岁,骑行七万里路,走访了鲁南、苏北的1600多个村庄和城镇,访问了5000余名知情老人,整理记录了100余万字,搜集整理的整个鲁南地区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所犯罪行的证据资料,已被国家有关机构收藏。

任世淦老先生为任华和任海彬讲述《东史郎日记》里面的线索

《东史郎日记》是东史郎如实记录自己随日军第 16 师团步兵第 20 联队侵华期间相关见闻的一本日记。在这本日记中,也留下了当年日军侵华到处烧杀淫掠的残暴恶行。但这本日记被公开后,许多日本人并不承认日记里记录的罪行是真的。任世淦老先生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搜集整理的整个鲁南地区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所犯罪行的证据资料,将《东史郎日记》里记录的罪行一一进行核实,找到当时的村庄与当事人家属。最终用大量确凿的证据充分证实了《东史郎日记》中记载的日军在鲁南一带侵略活动中犯下的残暴恶行是真实的。

任世淦老先生向任华、任海彬讲解“仲虺之诰”的故事

任世淦老先生对古薛文化和姓氏文化研究也造诣颇深。据老先生介绍,薛国的始祖为奚仲,奚仲是造车的鼻祖,他是任、薛、奚诸多姓氏的先祖,任薛的姓氏文化之根就在薛国。在薛国故地,有一个古老的任姓村落,是大康留村,这个村子里有不少任姓薛国的原住民。如今,在大康留村仍有一株古槐,并立有“任氏宗族碑”。

任华、任海彬认真倾听任世淦老先生讲述薛国历史

古滕县志把大康留任氏列于全县氏族之首,并称:“任氏,奚仲裔。世为薛人,自殷仲虺、臣扈、祖己、祖伊,而后传至元代居敬、择善最著。”康留任氏数千年,史志有载碑有刻,古薛第一姓,代代如是说。

在大康留村《任氏族谱》上题有“古薛第一家”文字

任世淦老先生自己手抄有关任姓和薛国的书籍资料

任世淦老先生向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赠送“诸任有称,封薛是始,烨烨后来,代见于史。”书法作品

任世淦老先生十分健谈,虽至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头脑敏锐,对于他从事的研究如数家珍,一件件往事,一件件成果给任华一行娓娓道来。不仅讲述了他对姓氏溯源,谱牒编修的理解,而且强调任姓溯源六据:“古史有载,考古有证,方志有记,氏族有谱,权威论述,国家承认。”话语间流露出对任姓文化研究的中肯嘱托和希望。

任世淦老先生向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赠送自己亲自题写的《任姓溯源六据》

任世淦老先生多才多艺,拉得一手好二胡。谈话间,老人兴致颇高地拿起二胡演奏了一曲著名的《二泉映月》。琴技娴熟,演奏从容,音韵柔美抒情,仿佛老人用琴声穿越了往事,运弓之间又仿佛诉说着老人一生追求的艰辛和快乐,惆怅与希冀。

视频加载中...

任华、任海彬认真倾听任世淦老先生演奏【视频】

任世淦老先生展示“传夏车正 奚仲之墓”的题字

任华、任海彬一行对任世淦老先生的拜访,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在这位老人身上,看到了一位可敬的人民教师,也看到了他在退休后仍不忘为社会做奉献,发挥自己的余热。同时,更是看到了他老人家对姓氏文化研究的热爱和严谨态度。

告别之时,任世淦老先生紧紧握着任华的手,一遍遍交代着,要把任姓文化做好,研究好。

临行出门,任华和任世淦老先生依依不舍,相拥告别。任华再三嘱咐老人家要保重身体,并恳切地说道:“您是我们任家最大的宝藏啊!”

任世淦老先生向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姓委员会赠送《夏车正奚仲墓碑文》

不忘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枣庄市薛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古薛文化和深厚的姓氏文化,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建铁道游击队,以薛城为中心,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于影片《铁道游击队》。影片中的故事、人物、画面、歌声和英雄事迹一直牢牢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在枣庄期间,任华、任海彬一行专程前往位于薛城区临山路东首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参观学习,感受红色教育,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辉历史。

纪念馆中展示的文字、图片以及陈列实物,再现了铁道游击队的光辉历程,彰显了“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铁道游击队精神。

展出的任子仪物品

在参观过程中,还专门观看了任姓老前辈任子仪的展出物品。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记载着老英雄的感人故事。

参观结束之后,任华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永不磨灭的铁道游击队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珍惜、铭记和学习。

探访任姓起源地:济宁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微山湖北端,大运河之滨。东依泰沂山脉,西接中原平地,古泗河流贯全境,历史上就被誉为“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伏羲女娲祭拜广场

济宁素以“始祖故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所辖十一个县区中,曲阜和邹城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宁城,即任城,历史悠久。夏为有仍,周封任国,秦置任城县,素称“风姓古国,运河之滨,尚德之部”。黄帝少子禺阳、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曹彰、文成公主之父李道宗先后封于任城。任城是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任姓起源在济宁(任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中载:“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因以为姓。”《山东省古地名词典》载:“任国,周代古国,风姓。遗址即今济宁市市中区济宁城。”上古时期,黄帝幼子禺阳受封于任城,其后代以封地为姓,即任姓。伏羲后代,原姓风,封于任国,并以国为姓,属另一支任姓。周时谢、章、薛、舒、吕、祝、路、泉、过、毕十国均为任姓后人的封国。两支任姓族,均起源于任城。

18日上午,任华、任海彬一行来到任姓起源地济宁市,寻根探源,与当地任姓家人交流姓氏文化。

任兆海(右一)、任永东(左一)陪同任华(右二)、任海彬(左二)参观古楷园

在中国孔子基金会世家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济宁市儒学与始祖文化研发指导中心理事长任兆海以及济宁任姓家人任永东的陪同下,任华一行先后来到古楷园、凫山羲庙遗址、伏羲女娲祭祀广场、伏羲庙、微山湖、夫子楼、朝阳祠参观考察。

任兆海向任华、任海彬讲解古楷园历史

古楷(jiē)园位于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刘庄古楷园小区内,园内宁静和谐,四周被楼宇环绕。

古楷园内的黄连木,又名楷木。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古黄连木是大自然的活化石。这棵楷树是城区树龄最大的古树,其历史比济宁城还早,素有“先有楷子树后有济宁城”之说。

任华深情地凝视“古郡任城”这四个大字

传说这里原来是为纪念孔子第十七任弟子任不齐而建的任子祠遗址,为唐初所建。这株黄连木当时就栽在祠堂前面。经多次历史变革,原祠堂已无踪迹,只留下数千年来历经沧桑的古楷树。作为市重点保护树木,2008年市博物馆、刘庄居委为该遗址树碑,碑文“古郡任城”。随着城市发展,围绕古树建成的小区也因此得名“古楷园小区”。

怀着崇敬之情,任华与任海彬佩戴黄色祈福围巾与任兆海、任永东一同在古楷树前静默鞠躬,以表后世子孙对先祖先贤的尊崇之情。

任兆海为任华一行详细介绍了任姓先祖任不齐的历史概况。

据史料记载,任不齐,字子选,古有仍国任氏后裔。古谱《任氏族谱》载:任氏六十三世悝,娶南宫氏,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生任不齐。有关古籍载:他学于孔圣门下,为高才异能门徒,伴孔夫子游于洙泗,读于峄山,周游列国,学成六艺,精研诗礼,尤精于乐。孔子去世守灵三年后,返回故里桃乡。楚王聘他为上卿而不就。潜心作《诗传》,后又有《礼纬注》《乐经》《逸语》三篇。死后葬于桃乡。史载的“桃乡”,即任城区二十里铺葛亭段街村。

先贤任子因其才华出众,崇儒尚德,为历代当政者所推崇。汉代诸帝均以孔门圣贤陪祀。直至后有唐赐“任城伯”,宋朝加封“当阳侯”,明朝尊称为“先贤任子”。宋高宗、宋理宗亲赐御赞:任城建伯,其表曰选;淑闲雅驰,才华清远;競辰力行,受曰黾勉;礼教崇崇,令绪显显。历代受享于曲阜孔庙东庑第十五位。《任子遗书·为学篇第二》中,曰:“德为福根,恶为祸门,去恶积德,终身胜人。”这是任子尚德思想的经典之言。所以,在孔孟之乡,“孔子讲礼,曾子行孝,孟子论义,任子尚德”这种高度概括,可谓是妇孺皆知。

任子祠是当初历代当政者与任氏后裔供奉祭祀先贤任不齐的神圣公祭场所,历经千年,饱经历史风霜的任子祠,如今只剩下一株古楷树。但历经千年,古楷树仍枝繁叶茂,依旧生生不息。任子的“尚德”思想也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伏羲文化 源远流长

随后,在任兆海、任永东的带领下,任华、任海彬一行又来到了位于邹城市郭里镇庙东村的凫山羲皇庙遗址和伏羲女蜗祭拜广场参观考察。

任兆海讲解凫山羲皇庙遗址的情况

凫山羲皇庙遗址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已有记载,宋时形成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体,是山东省内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一处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建筑遗址,也是省内有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一处代表性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任华、任海彬认真查看碑文上的字迹

在凫山羲皇庙遗址,任华一行听取了任兆海的详细介绍,并一同在实地查看了散落的的遗迹。在查看过程中,任华向任兆海仔细了解询问了有关羲皇庙遗址保护、发掘的有关情况和经验。

地基遗迹

残存的石雕像

四季更替,日月轮回,时代几经变迁。现今的人们虽然无法亲眼目睹矗立在凫山之上的巍巍神庙,但从散落在黄土中的残碑断壁中依然可以感觉到它厚重且悠久的历史气息。

在离凫山羲皇庙遗址不远的地方,就是伏羲女娲祭拜广场。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邹鲁一带民间举行祭祀,纪念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日子。

邹城境内以凫山为中心的区域内,分布着诸多伏羲女娲文化遗存。任兆海向任华、曲宁介绍到,郭里镇正在打造与羲皇庙遗址配套的伏羲女娲祭拜广场和始祖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现正吸引着海内外华夏儿女来这里观瞻朝拜,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瞻仰和朝拜始祖的圣地。

离开伏羲女娲祭拜广场,任华一行又驱车前往位于微山县两城镇刘庄西的伏羲庙。

伏羲庙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靠凤凰山,南临独山湖。伏羲庙是依山建陵,陵上建庙,陵庙合一的建筑风格。这种庙建于陵台之上的庙宇格局,极具特色,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

任兆海与任华一行查看古碑上有关伏羲庙的记载

任华查看记载伏羲庙的石碑

坐落其中的伏羲殿,为祭祀中华民族的人伦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所建。据记载,魏朝时期就已成为名胜。该殿几经损毁、修缮,现存主体为宋代所建,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八柱六重梁九檩,是中国现存伏羲殿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处。

任兆海向任华介绍古石碑

任兆海向任华介绍伏羲庙的历史

任华在参观伏羲庙后,他眺望着远方的凤凰山感叹到,济宁是一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丰富、厚重的伏羲文化。

查看伏羲庙里古碑上的文字记载

残存的石碑上有关任姓文字仍可辨认

18日下午,任华、任海彬一行在任兆海和任永东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微山县两城镇的独山岛。

两城镇,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位于独山湖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独山岛就是两城镇的一颗明珠。

独山湖

独山岛耸立在独山湖上,古道运河环绕而过。登顶而望,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柔美清秀,观之使人心旷神怡。

任华凭栏观望独山湖

独山岛,灵山秀水,树木葱郁间掩映着一批名胜古迹。在任兆海的带领下,任华一行先后来到夫子楼、朝阳洞等地探寻古文化。

在独山岛上,有一座夫子楼,是春秋时期,孔子每逢夏天三伏季节带领弟子登临独山避暑,并在独山著书讲学之地。孔子盛赞独山美景,流连忘返,有了“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感悟。任不齐作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伴孔子讲学于此处。

观看朝阳洞内的文化遗迹

查看朝阳洞墙上的文字记载

随后,又来到易医道三教鼻祖圣地朝阳洞。朝阳洞,是远古时期一个天然的山洞。据史料记载,上溯远古,附近有原始古洞三处,朝阳洞、华祖洞、桃花洞。上古三皇时期,人类曾栖于山林、居于洞穴。该三洞为伏羲、神农、轩辕所穴栖的踪迹,至今仍留有三皇行迹的神奇传说。

任华查看相关书籍资料

走近这座朝阳洞,看着那石壁上浸透历史的纹路,感受它掩映于独山之间的神秘,其跨越历史的沧桑巨变仍保存至今,已然成为当地人的祈福之地和三皇文化的载体。

短短几日,任华一行与山东任姓家人的相聚短暂而充实。考察历经枣庄、济宁两市四县区,涉及伏羲文化、儒家文化、任薛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等领域,可谓收获满满。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探寻,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加了对齐鲁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加深了河南、山东两地任姓家人的情感,更加深入的探究任姓文化内涵,了解任姓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加强了两地任姓家人的联谊。

任华向济宁任姓家人赠送书法作品

调研期间,任华、任海彬还专门拜访了济宁当地的任姓家人。大家欢聚一堂,畅谈友情亲情,相约期待再次团聚。

任华向济宁任姓家人赠送书法作品

在山东考察期间,不仅感受了齐风鲁韵,更加感受了山东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君子情怀和崇礼尚宾、热情好客的人文品质。

有道是:好客山东欢迎您!期待老家河南再相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