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教育,师生兴趣已经点燃

酝酿许久,眼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在游戏、影视、医疗之外悄悄潜入教育领域,点燃学校师生的兴趣。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学经过了文字教学、视频图片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三个阶段,其后,VR教学新阶段正在来临。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http://www.eecf.com.cn)上,本网记者就虚拟现实技术等话题,对教育装备用户、一线教师展开了调查。

至于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参与”模式,工具还是融合?技术还是互动?威瑞研究院的李楠对此中肯又憧憬:还没有那么快下结论,但是,扎根教育行业的同行们正在探究中,它一定会到来。

第六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苏州会议中心

虚拟现实走进校园、课堂

VR实验室。在“VR元年”确认之前,在许多人尚不知VR为何物之时,北京第65中学便迎着60周年校庆的东风,于2015年落成了北京市中小学范围内的首家虚拟现实实验室。据称,实验室面积达220平方米,分为虚拟现实实验区、3D打印创意区和交流讨论区。在虚拟实验区,戴上3D眼镜,可以徜徉古迹景点;通过传导控制器,学生可以将汽车发动机的14万个零件一个一个剥落下来。学校还购买了汽车发动机、航空母舰、石油钻井平台、太和殿建筑等30余个3D操作项目,并已着手组织数理化教师和相关专家研发配套教材,推出校本课程。

VR课堂。IES沉浸式课堂系统问世后,紧接着在北京体育馆路小学和北京培新小学的部分班级学生展开应用。只要有VR眼镜、wifi和一个装载控制系统的终端iPad,随时随地都能上课,甚至一个老师可以同时给多个班级上课,内容不再是二维,它们都活了。据说,学生们和教师对VR课堂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远远超出老师的预期。

VR体验。2016年儿童节,香厂路小学的孩子早早就排队等待体验,眼神中充满好奇——他们有了最给力的礼物——学校引入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这个词最近总是听说,但没见过,刚才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后感到这种科普形式很有吸引力。”一位老师如是说。

虚拟现实教育VS传统教育教学方式

打破地域限制,学习空间无限延展。中国式传统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即便是到了视频图片时代,多媒体技术时代,多元化课堂,实现的也仅仅是位置的挪移,课堂相对位置不变,主体结构不变,知识维度不变。如果进入虚拟现实课堂,学生可以成鸟,成鱼,成探险家,飞上天空,探入海底,置身沙漠。初中物理课不需要真实的蜡烛、透镜和光源,也能完成凸透镜成像实验。书本上的三角函数公式直接变成立体的桥梁;医学院的学生可以看到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癌细胞怎样在人体里生长、变异——我们的学习空间被进一步拓宽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时空上实现“穿越”,与历史人物“对话”,“见证”文明与古迹的消失……这些以往只能通过书本和文字了解到的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上的认知,给学习者沉浸式的直观体验。

有设备,有体验,游戏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动力和参与度是游戏式学习的关键因素,而虚拟现实将这两大因素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MissionV董事总经理科贝特表示。最近,在北京VR教育产业高峰论坛上,一款在线互动教育平台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装备,孩子们跟着英语老师进入虚拟的非洲大草原,边学英语,边和长颈鹿比身高,量大象的长鼻子,看远处奔跑的犀牛、狮子……“好玩”“有趣”,是孩子体验之后的普遍评价。将虚拟现实引入教学,让学习游戏化、情境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VR教育,在实现人与机器的交流、通过网络进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同时,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教学的游戏性。

“不可能”变“可能”,学习更安全。威瑞研究院的李楠告诉记者,在处理一些危险性实验上,以及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书本上提到的危险场景演示上,VR技术、AR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对地质灾害的学习,通常只能通过一些影视图像、文字资料或一两次疏散演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VR技术则让人“身临其境”。“建构式学习和游戏式学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儿童在亲自动手或感受时学习效果最好,”科贝特说道。

教师:新时代新需求 实验室更欢迎VR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教师对虚拟现实技术持积极态度,认为“虚拟现实技术进课堂会更好”,“学校可以引入VR作为试点”,“VR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在改变传统教学上,值得引入和探究”。

“我们已经有些落后,需要跟进”“希望能进一步与课程相结合,提高可操作性”“VR多增加资源”……这也与威瑞研究院技术人员谈爽所说的一致——目前,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突出性壁垒问题,就是“资源”。

当然,也有人持审慎态度:“软件开发要跟上,护眼需改进, VR设备在实现独立运行(脱离顶级电脑)前,VR技术还不适宜走进课堂”。成本也成为VR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

此前,在与企业沟通时,记者了解到,他们与一线教师沟通时,得到的更多的需求是理化实验。这一需求稍稍有些意外。而在调查“数字化实验室的未来方向”一题上,同样有老师指出,未来的实验室,“应当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如李楠所说,这样的教学形式更安全,而且,并不减低动手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和现象观察。

PS:采访对象:康邦科技威瑞研究院;受访数据来源——第六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http://www.eecf.com.cn),论坛与会者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南昌、杭州、呼和浩特、青岛、宁波、深圳、厦门、无锡、苏州等28个城市和区县,均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一线教师等。数据的样本总数500人,收到有效反馈273份。

微信名:教育装备采购网
微信ID:jiaozhuangcaigo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