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第七
八
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则不复也(4)。”
【注释】
(1)不愤不启:愤,郁结于心,心有所思而未通达.启,启示,开导.
(2)不悱不发:悱(fěi),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发,启发,开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yú),角落.
(4)则不复也:复,回复,重复.
【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但却无法表达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举示一方他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方,我就不再重复了。”
【感悟】
这一章里面有三个成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前两个成语是直接使用到现在,而“举一反三”是精简了孔子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意思演化而来。这三个成语,都是孔子非常值得称道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受教育者首先要有疑问、想弄清楚的问题,或者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再去开导他,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不愤不启”。而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较强,可是表达能力很弱,心里面想说的自己知道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不知从何说起,这个时候再去启发他,教给他表达出来的方法,这就是“不悱不发”。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是启发式教育的肇端,孔子是开创启发式教育的鼻祖。在我们的教育和日常生活当中,有一种思维方式非常重要,那就是举一反三。这就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通过前面“不愤不启”和“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育,反复的训练和学习,一般的学生都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到这个时候,学生还不能举一反三的话,要么他根本没安心认真学习,要么他确实就不适合接受教育,所以孔子说对这种人就不要浪费时间跟他重复再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