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赵佶为何称徽宗?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为您作一个详细的回答。

一、“徽宗”庙号之由来。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8月,宋金根据《绍兴和议》,金国将宋高宗赵构的生父宋徽宗赵佶的灵柩和他的生母韦氏送回了南宋。宋朝向金国纳贡称臣,两国休战。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南侵伐宋,两国才又重燃战火。

赵构将宋徽宗的遗骸运回了绍兴,葬于永佑陵,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立庙号“徽宗”。那么,“徽宗”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逸周书·谥法解》:

肇敏行成曰真,道德应物曰英,民无能名曰神,明知渊深曰哲,元德充美曰徽,克慎成宪曰钦。

这就是真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庙号的含义。

“元德”是指有大德。“充美”除了有美、善的含义之外,还寓意了发扬圣德。

又据《尔雅·释诂》:“徽,善也”。另据《诗·小雅》称:“君子有徽猷”。意思是:君子有美善之道。古代又有徽州,其大部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辖区。在这里,“徽”都是褒义,美善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庙号的含义是:宋徽宗不仅有圣德,而且还很善良。是一个既有德行,又有美善品行的的好皇帝。这就和金人封其为“昏德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徽宗”的庙号是在他死后安葬时,他的儿子宋高宗给他上的。宋徽宗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儿子给他的评价还是相当的高

人们提起宋徽宗,就想起那个靖康之耻中被掳到金国去的太上皇,还有《水浒传》中那个风流糊涂、追求享乐、宠幸奸臣的天子。总之对他的评价很负面。

那么,赵佶当不当得起“徽宗”这个庙号?这个庙号是不是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庙号是给先皇帝的一个盖棺定论,肯定有美化的成分,但这种美化一般来讲,它要建立在一种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如果完全罔顾事实,指鹿为马,是要被人笑话的,老百姓也不会服气。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宋徽宗究竟有什么“圣德”,有什么“美善”?

二、宋徽宗关注民生,有其“爱民”的一面。

宋徽宗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不过就他的为人来讲,他倒不是一个坏人,更不是一个暴君,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仁君。根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记载,金国废除伪齐政权时,刘豫和达懒有这么一段对话:

豫求哀,达懒曰:“昔赵氏少帝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于远迩。今汝废,无一人怜汝者,何不自责也。”

金将达懒对刘豫说:当初宋朝皇帝出京,老百姓都悲痛欲绝,哭成了一片,而如今你被废,谁也不可怜你。你不应该感到自责吗?

也就是说,北宋皇帝被掳,老百姓非常伤心,这说明老百姓对宋朝还是有感情的。在宋徽宗、宋钦宗的统治下,老百姓总体上生活还过得去。虽然皇帝被金国掳走了,但赵氏的正统地位还是无人可以取代,这也是张邦昌坚决不敢当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亡国之后,能够很快利用自己的皇子的身份,组织起自己的一套班子,与金国对峙的原因。

宋朝的皇帝都比较注重关注民生。宋徽宗在其任内,着力帮助贫困百姓解决居住问题。崇宁二年,徽宗赵佶诏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居养院和安济坊。一是设立廉租房。专门设立了收养救济贫病之人的“安济坊”。并下调公房租金,要求私有房的业主也要降租,如果遇到旱灾水灾,租客的吃饭问题都得不到保证时,政府免收租金;二是设立特困保障房。地方政府出钱,在全国各城市和大集镇建造“居养院”,给没钱租房的贫苦家庭免费居住。

他从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上入手,为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饥中送饭、病中送医,其社会救济手段很有创造性,并成为后来行政救助的模板,一直沿用至清代。据南宋绍兴《地方志》记载,徽宗时期的居养院设施齐全,非常人性化:

冬为火室给炭,夏为凉棚,什器饰以金漆,茵被悉用毡帛,妇人小儿置女及乳母,有司先给居养安济等用度,而兵食顾在其后。

冬天用炭火取暖,夏天搭建凉棚。室内装修还不错,用上了“金漆、毡帛”。物资由政府供应,连婴幼儿哺乳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

安济坊最早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建立,最初的功能是为贫穷的病患者“给医药”。徽宗把安济坊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最终形成政府的廉租房制度。可谓是“善莫大焉”。

崇宁三年春二月,宋徽宗又诏令在全国建立“漏泽园”,也就是免费的国家公墓了。据《宋史》记载,漏泽园的功能是“殡死而无归之士”。对因贫苦而死无人安葬的人员,由政府统一予以安葬,让其入土为安。所有建筑费用由财政拨款。漏泽园每个墓地长达3.2米,宽有2.2米,通常都建在寺庙后面,日常由僧人维护管理。

根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

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宋徽宗的这几项支出,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宋徽宗任期内,虽然他追求风流快活,生活奢靡,但总体上对老百姓还不错,其政治上经济上都比较开明,而且比较注重民生,社会保障工作在封建王朝里算是很不错的。即使放到现在看,其理念也不落后。

在他的统治下, 汴京城成为十二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到了137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百姓总体上安居乐业。1101年, 张择端作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反映了宋徽宗统治时期汴梁城的繁华景象。同时,张择端也向徽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顽疾,如: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商贾囤粮、酒患成灾等场景,以画曲谏。该画作收入御府后,赵佶明知张择端含义,也不责备,在卷首题上五签,并加盖上双龙小印。

三、宋徽宗待人谦恭,有其勤政的一面。

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表现在宋徽宗身上,他除了很好玩,自己对待臣属真的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世的乾隆皇帝,那是乾纲独断,是绝对的权威。两相比较,宋徽宗有时甚至就不像个皇帝。

宋徽宗还是王爷时,就毫无骄娇之气,待人接物非常谦恭,能够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他的人缘非常不错。后来他贵为天子,对大臣也很谦虚。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给事中陈禾因看不惯宋徽宗宠幸的童贯、黄经臣等奸臣弄权,上书弹劾童贯、黄经臣。并当着宋徽宗的面,骂了很长时间。到了中午,宋徽宗肚子饿了,想要去吃饭。对陈禾讲:你说的这个事,我知道了,我们以后再谈,先去吃饭行不行?陈禾说不行,今天这事你不让我说完还就不好走!

那么宋徽宗对此是什么表现呢?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宋徽宗见他说的没完没了,实在忍不住了,到了饭点肚子又很饿,起身就要强行离开。陈禾一把拽住他,直接就把龙袍扯破了。这种事如果放在清朝,那简直就不敢想象。像乾隆皇帝那样的天威难测,大臣在他面前简直气都不敢多喘一口,更不要谈去拽袖子了。

可是徽宗呢?不仅没有发怒,反而把撕破的衣服收藏起来,留着以后警示自己。

这是他对待大臣。他对待政务又是怎样呢?别看宋徽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玩得欢,可他每天的公务也没落下,尤其是在他继位之初,处理公务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随着他皇帝时间当长了,越来越追求享受,逐渐荒废了政务。

徽宗酷爱艺术,他将画家的地位提得非常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作为宫廷画院。并把绘画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门,甚至经常自己亲自担任主考官。又常以诗词为题,鼓励创作出不落俗套、有灵感的作品。常以此与大臣们同乐。他强调作品要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是工笔画的创始人,擅长创作花鸟、山水、人物、楼阁等作品。其创作的瘦金体书法,自成一派。据明代于慎行《谷山笔麈》评价:

宋徽宗时,立书、画、算学,当时留心艺文,厚昭忮巧,故缥缃翰墨至今珍之,亦一时之盛也。

四、为什么会亡国?

两宋的亡国,不是因为自己内部统治出了大问题而导致,都是由于外敌入侵而亡。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一大半是宋廷自找的。这就是“联金击辽”和“联蒙击金”。

宋徽宗虽然治国能力不强,北宋本来倒也不会因此被金国所灭,可是宋徽宗错误的选择了“联金击辽”,企图通过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夺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故地。辽国被灭后,北宋失去了辽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刚刚崛起的金国。而长期的和平,平时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北宋军备松懈,部队战斗力很差,没有能力抵御金国的侵略。这是北宋亡国的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到了南宋末年,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朝廷竟然再次“联蒙击金”。企图通过联合蒙古灭掉金国,夺回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故土。最终导致失去了金国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强大的蒙古,从而亡国。

元朝脱脱对宋徽宗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说: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就是说:宋徽宗这个人各方面都还不错,让他干啥都行,就是不能让他当皇帝。

宋徽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他从小就养尊处优,形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宋神宗对他也没有过多的培养,因为本来根本轮不到他当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25岁的宋哲宗病死,哲宗无子,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但当时掌权的向太后担心如此一来,钦成皇后朱氏(宋哲宗的母亲)就成了两个皇帝的母亲,自己将来的地位就不稳了,因此最终立了端王赵佶为帝。章惇虽然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也无可奈何 。

因此,让宋徽宗当皇帝,他一天都没有接受过治国理政的培训,自己玩都玩不过来。皇帝当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宋徽宗虽然采取了诸多保障民生的措施。但由于他不善于管理、监督各级官员。常常是上面的政策很好,而下面的歪嘴和尚念错了经。

比如,徽宗下诏拨款在全国建居养院。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各级官员和各地的老百姓都夸徽宗的仁德。北宋在每个州都建起了居养院。但在有的地方,居养院虽然建成了,却成为了形象工程,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比较突出的是和州、真州等处。和州、真州人口都有十几万,但和州的居养院只建了十六间房屋,真州的居养院也只建了二十五间房屋,最多只能救济几百个贫困人口,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同样,安济坊和漏泽园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建是建了,只能解决少部分人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贫困人口增多的问题。加之由于管理不善,财政为此拨款的专项资金,又被有些腐败的官员贪污挪用。从而使这项好的民生工程,实际效果不佳。

由于诸多因素,北宋末年,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宋徽宗着力倡导的一些民生工程起的作用又不大,这就导致在宋徽宗的任期内,不少地方发生了农民起义。如大家熟知的宋江、方腊等人的起义。这也是加剧北宋灭亡的一个因素。

主要参考资料:《宋史》、《逸周书》、《谷山笔麈》、《挥麈后录》、南宋绍兴《地方志》、《老学庵笔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