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为何总是叛乱?司马氏两位掌门人都因平叛挂了,只因根基太浅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把控朝野,举国上下,噤若寒蝉,无人不对司马家族侧目而视。但司马家族的崛起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平静的江面下暗潮涌动。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中最为著名的反抗事件莫过于淮南三叛,淮南三叛的爆发以及平定都和当时的时局紧密相连。
一、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是指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后,亲曹势力对司马家族发动的三次大叛乱,分别是王陵之乱、毋丘俭之乱和诸葛诞之乱。三次叛乱困扰了司马家族整整两代人。
高平陵事变
王凌之乱。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和司马懿一样,他也是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长年在地方任职,威操权柄。正始元年(240年),王凌任征东将军,节制扬州。司马懿政变成功后,魏国大臣态度各异,有的选择归附司马家族,而有的不愿归顺,起兵反叛。
当时,王凌节制扬州,其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驻兵平阿。舅甥共同统兵于淮南,加之二人对司马家族不满,遂生反意,试图拥立曹彪为帝。令狐愚派人与曹彪联络,曹彪大喜过望,一来二去双方也就关系密切起来,但没过多久,令狐愚就病死了。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企图以攻吴之名调兵,司马懿有所警惕,没有同意他的请求。王凌心有不甘,又派人联络新任兖州刺史黄华,打算双方一起叛乱。黄华害怕惹祸上身,就把王凌之事密告司马懿。司马懿闻讯后,软硬兼施,一面亲率大军南下,一面又发布诏令,表示赦免王凌之罪。司马懿军容强盛,王凌军力本就居于下方,面对司马懿的大军,王凌进退失据,只好将自己绑了起来,拿上印绶和节钺,到司马懿面前认错。
把自己绑了的王凌
司马懿假惺惺地赦免了王凌,但又派兵把他押到洛阳。途经项城,王凌路过贾逵庙,他对着贾逵像倾诉心中的抑郁:“贾梁道,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很快在庙中饮鸩自杀。曹彪也被赐死。后来,司马懿又派人掘了王凌、令狐愚之墓,将二人尸体大暴三日。王凌之乱平定后不久,司马懿就去世了,传说他死前还梦见贾奎、王凌二人作乱。
倪大红版司马懿
毋丘俭之乱。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毋丘俭长年统兵,曾征讨高句丽,战功赫赫,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友善。嘉平六年(254年),夏侯玄等人皆被司马师杀害,夷三族。正元二年(255年),毋丘俭和文钦二人夜观天星,见有彗星起于吴、楚之间,以为大祥,遂矫曹睿之妻永宁太后诏书,起兵于淮南,二人分工明确,毋丘俭坚守城池,文钦则带人在外游兵。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成了司马家的掌门人,毋丘俭起兵后,司马师也亲自率军南下平叛。别看毋丘俭和文钦起兵时歃血为盟,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势,但当司马师大军压境时,毋丘俭和文钦却乱了阵脚。司马师派邓艾示弱,引诱文钦,文钦不假思索地上了当,被司马师全灭。毋丘俭听闻文钦大败,大为恐慌,不久也兵败,毋丘俭和他的弟弟毋丘秀、重孙毋丘重藏在水边草中,被司马师的军队发现,斩首并传示京城。但是在平定毋丘俭叛乱的过程中,司马师就感染重疾,然后在回程的路上就死掉了。
《军师联盟》司马师
诸葛诞之乱。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在毋丘俭叛乱中,诸葛诞曾前去平乱,现如今平乱者成了叛乱者,而司马家的掌门人也已经换成了司马昭。毋丘俭之乱平定后,司马师去世,司马昭袭兄之位。司马家两代三个掌门人,分别对应着一次叛乱,彷佛上天给司马家族的考验。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反于淮南,他先是杀了扬州刺史乐綝,收其精兵,坚壁清野,闭城不出。与之前不同的是,诸葛诞此次遣使向东吴求助,试图内外夹击,击溃司马氏。东吴听闻老对头魏国又搞内斗了,高兴极了,立刻派全怿等人率三万大军前来应援,其中就有在毋丘俭兵败后逃亡东吴的文钦。
听到诸葛诞又在淮南起兵叛乱,司马昭估计也很郁闷,他就不明白为啥老是有人和司马家过不去?他爸司马懿亲征了一次,他哥司马师也亲征了一次,但两人都在平乱后不久就挂了。不消说,这次他也得亲征了,至于是不是在事成后也挂了,那就先不管了。
《军师联盟》司马昭
诸葛诞拥兵十余万,再加上东吴派来的三万人,实力不容小觑。司马昭的部将认为应该“速伐之”,但司马昭认为这样硬碰硬,容易让诸葛诞以逸待劳,遂先派兵阻隔吴兵的支援,断其后路,后又对诸葛诞、文钦等人围而不打,“赢形以示之,多纵反间”,诸葛诞、文钦等人率兵突围不成,时间一长,军心大乱,甚至发生了将领叛逃。
更为致命的是,主将之间也出现了矛盾,诸葛诞与文钦火并,将其杀死了,但没想到这相当于给自己挖好了坟墓。文钦属下听闻主将文钦已死,四处溃逃,投降司马昭。司马昭趁机进兵,攻克诸葛诞,将其斩首,夷其三族。至此,前前后后长达数十年困扰了司马家两代三个人的淮南三叛才画上了句号。
二、淮南为何频频叛乱?
淮南为何频频叛乱?就算是有了王凌、毋丘俭的前车之鉴,诸葛诞为何还是选择起兵叛乱?这其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原因。
首先是共性的。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三人在当时都是亲曹的,其中毋丘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而文钦更是“曹爽之邑人也”,而诸葛诞也是“与玄、飏(夏侯玄、邓飏)等至亲”。王凌更是四朝元老,世受曹家恩典,他在贾奎庙喊的那句“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就可以说明一切。因此,淮南三叛的主谋当时多多少少都带有亲曹背景,尤其是司马懿当政后,诛灭曹爽九族,大行白色恐怖,在这种情况下,亲曹势力难免人人自危,发动叛乱也是合理之事。
曹爽向司马懿请降
其次就是淮南的特殊性。淮南乃是四通八达之地,自曹魏建国就是对抗东吴的前沿阵地,曹魏在此屯重兵,大兴屯田,并且派亲信驻守淮南,例如曹仁、曹休、满宠等人先后都曾驻守淮南。与关中不同,司马家的势力在这之前很少侵入过淮南,所以相对而言,淮南地区是司马家势力的一个盲区。
三国局部地图与淮南郡位置
诸葛诞的叛乱尤其值得一提。诸葛诞在毋丘俭之乱时是平乱者,可见他并非坚定地反对司马氏,但他后来之所以也起兵叛乱,实则是司马昭刻意“逼迫”的结果。司马昭曾暗示诸葛诞支持他代曹魏,但遭到拒绝。为了消除隐患,司马昭才逼诸葛诞造反。
文史君说
平定淮南三叛是司马氏扫清障碍,代曹魏而自立的重要步骤。在这之前,司马氏在淮南地区势力薄弱,这一地区多由亲曹势力把控,对司马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淮南三叛之后,淮南反叛势力基本都被清理干净,司马氏势力成功打入淮南地区,将这一重要的战略位置牢牢的抓在了手里,这宣告了司马氏取代曹魏的步伐更进了一步。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司马家三代开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分别平叛了淮南三叛中的一乱,为司马炎建立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淮南三叛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从当时而言,司马氏代魏自立已是时代大势,王凌、毋丘俭、文钦、诸葛诞等人世受曹家恩典,终究成了曹家的陪葬人。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胜败品评人物,当时代潮流与个人价值观、荣辱和命运紧密联系时,很难保证每一个人都作出“符合历史趋势”的决定。是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千百年前的他们何曾没有思考过?但在那个位置上,终究还是走出了这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必友:《“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2、仇鹿鸣:《谁是司马氏的敌人:地方势力与淮南三叛》,《人文杂志》2012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