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系列:坐上火车去西北 (15):甘肃张掖之大佛寺

        坐上火车去西北(15)
甘肃张掖之大佛寺
作者:吴秀明
 

成佛换肉身,醉卧笑红尘。
经注人伦礼,丹疗体病魂。
天堂裁万物,地狱验一心。
——清风:《五律·佛》
                一


7月22日早餐后,我们马上去游览甘肃张掖的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是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殿内四壁还有《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
大佛寺坐落在张掖市中心的南大街,是一处由青墙红瓦围着的古迹,占地约2万3千多平方米。大佛寺前面是一个广场——小公园式的城市广场,大石板铺设的地面,有树,有花,有喷泉,墨绿色巨石上雕刻着“西夏国寺”几个大字,四周绿树环绕。广场上立有一座石坊,横楣上“塞上禅林”几个大字,气势不凡。
横穿广场的是一条笔直的路,叫县府街,因大佛寺大门就在这条街上,所以当地人习惯把它叫做“大佛寺巷”,很繁华的。
从导游滔滔不绝的解说中,我大致了解到一些情况——
1、大佛寺始建于900多年前的西夏永安元年,历时五载,是西夏的皇家寺院。这里还有个神秘的传说: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一个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遂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坐东朝西的佛殿。
2、大佛寺的名称几度更改,曾称作“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弘仁寺”等,因寺内塑有著名的室内大卧佛,所以老百姓叫它“卧佛寺”或“大佛寺”。
3、历史上大佛寺又是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古刹之一。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之精美建筑之宏伟以及张掖的繁华所吸引,曾在此留居一年之久。
二 
带着浓厚的好奇心,我提脚迈入大佛寺。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后面是一座古旧的木质大殿,这就是全寺主体建筑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这在当时已是最高的建筑形式了,如今它是全国最大的西夏时期佛教建筑。远观大殿颜色已经脱落,裸露出木材的本色,但走近时那些精美的木雕、绘画却给人以很大震撼。
走到大佛殿,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佛寺山门前两根深红色圆柱上写着的一副楹联:
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
它在令人顿感联中的哲理与智慧之余,也带给人极大的神秘感和无尽的遐思……正是:
”问千年大佛梦何醒?容颜几尘封?看今朝张掖,钟楼燕语,木塔空灵,是处华灯溢彩。弱水浪千重,更喜阳关月,不再唱秋风。
往事烟云飘渺,怅红尘万里,大漠长风,忆金台拜将,听战马嘶鸣,灭匈奴,几多遗恨?缚苍龙,浩气贯苍穹。谁知我?一腔宏愿,化作闲情。“(张真学:《八声甘州 · 张掖大佛寺随想》——注:张掖古称“甘州”)
              
              三
山门耸立在古树掩映的茂密绿意中,木质建筑,四根圆柱的颜色大多已脱落,门额上是蓝底金字的“大佛寺”牌匾,中门关闭,两个侧门开着。山门在枝桠婆娑的古树掩映下,显得庄重大方又素雅古朴。
进了山门,迎面又是一座牌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正面匾额为“佛法无边”,背面的匾额为“佛恩慈佑”。牌坊左右两侧为钟楼和鼓楼,钟鼓楼都是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
钟鼓楼两侧绿树成荫,牌坊后面则是一个殿前广场,广场上有祭台、香塔,香炉中高香燃燃,青烟袅袅,还有几盏酥油灯。
一座雄伟壮观如故宫大殿一般的佛殿矗立在眼前,殿前两棵高耸入云的大白杨,成群的燕子在牌楼、古殿的空中飞来舞去,更增添了佛寺的诗情画意和禅风。
导游说这里早上5点钟天就大亮,此时太阳已悬于半空,随便站在哪儿一拍,都有佛光普照的感觉。
这是一种只有亲临其境才能领略到的震撼!
              四

大佛殿大殿上的匾额为“无上正觉”四字,听说是乾隆所书。殿门两侧各镶以几平方米大小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袛园演法”。
大佛殿高二十多米,长五十米,宽二十五米,红砖青瓦,立柱环立,回廊环绕,很有气势。三层重歇山顶,飞檐翘角,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立柱及窗棂看上去年代久远,几乎全部呈现出木本色。其整体建筑风格具有宋元风貌,听说这种规制的大殿在中国寺院中并不多见。
此刻的大殿,历经岁月剥蚀,门板、墙体木板都似饱经风霜的老人,显现出了龟裂沧桑的岁月痕迹。大殿屋檐下额枋上,雕塑的龙、凤、虎、狮、象、鹤等飞禽走兽,被岁月洗尽铅华蒙上了一层沧桑,显得愈发逼真,愈发威猛,愈发神奇了。
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土上。正如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一样,大佛寺就是张掖的标志。
这里的天空蓝得一尘不染,时有飞鸟鸣叫而过,叫声清脆如缕不绝于耳……
              五

走进大佛殿内,眼前横卧着一尊巨大无比的佛像,很长很大,大殿里灯光昏暗,一时竟无法看全大佛的头脚。
“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也是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导游继续熟练地介绍着,“这是亚洲最大的睡佛,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何等庞大的塑像!
但见他侧身而躺,双眼微睁,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似乎在慈祥地凝视着参拜的善男信女。其右手轻托于头下,左手放于腿侧,双脚并拢,按佛家的说法,这是功德圆满之状,出神入化地表现出了佛祖的“涅槃”境界。尤其是那一对琉璃做的眼球,好似闪着朦胧的眼光,似看非看,内蕴深厚。
他的特点是:木胎,泥塑,中空。
大佛头前侍立着一尊身着玉冠龙袍、锦衣绣饰品的“优婆夷”,也就是“信女”;脚后侍立着一尊身着华贵的皇家服饰的“优婆男”,也就是“善男”,两尊“善男信女”塑得都很高大。
佛像身后侍立着悲伤哀悼佛祖的十大弟子,姿态各异,一字儿排开,头顶接近大殿殿顶,身高有五米多。
佛像头和脚两侧各九尊罗汉,均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其中有一个降龙罗汉,并不像其他寺庙中的罗汉一样龙在其脚下,而是在不远处的房顶上,这是因为皇帝为真命天子,即为龙,是罗汉不能降的。
在殿内东西两侧墙壁前的佛台上,立着生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岁月剥蚀了他们身上艳丽的色彩,昏暗的光线里他们披着历史的尘埃,默默伫立着。千百年来,他们就是以这种默默站立的姿势传扬着、记录着人类伟大的智慧——佛法。
殿内的墙壁上还画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壁画,表现了佛、菩萨、天王、天女、诸天神将、西游取经等形象和故事。
            
              六

走出大佛殿,来到后面的藏经殿。这也是一座飞檐翘角、歇山顶的木质结构佛殿。导游说里面藏的经书都非常珍贵,是甘肃现存最完整的经藏。
大殿身后有座33.37米高的土塔,为喇嘛式三层塔,就建在大佛寺中轴线上,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此时此刻,它伫立在朝阳的光辉里,肃静,和祥……
藏经殿一侧的草地上,还有一座汉白玉塑的本觉尼姑莲座雕像。
……

              七
现在的大佛寺已不是一座香火寺(无僧人,也不允许烧香),而是一座类似文物博物馆的佛寺。藏经楼就是一个精美的博物馆,门额上是蓝底金字的“法宝敷传”的牌匾。
参观大佛寺,我情不自禁为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而惊叹、陶醉。这里有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铜像;有无格而书的上下左右间距一致的经书;还有比敦煌飞天更早的飞天塑像照片等等,令人油然而生崇拜之情。
我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进了大佛寺也入乡随俗,十分虔诚静穆地参拜了规模壮观的全国最大室内泥塑卧佛像,观看了寺内古朴精致的壁画雕塑和古建筑等,深切感受到古老浓郁的宗教艺术氛围。
穿过历史的沧桑,大佛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启迪。
正所谓:
生亦死死亦生死生生死在世中,
人是佛佛是人佛人人佛羽化同。
(本散文系列所有插图均为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吴秀明(笔名:子非鱼也、非鱼),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协会员。“冬歌文苑工作室”执行主编,“中乡美”平台和《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审编室编辑。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和摄影,已在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十多万字并多次获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