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康·1996年,从北京给女儿背回了18本书

家里书架的一角,有18本《郑渊洁童话全集》,那是1996年我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去北京,给当时13岁的女儿背回来的书。真的,是背回来的。1996年已经上初中的女儿,不知怎么喜欢上了郑渊洁的童话,于是,家里订阅了《童话大王》杂志。后来获悉《郑渊洁童话全集》出版了,可是因为正在出,还没出齐,所以,绍兴的新华书店里还没进这套书,那是也没有网上购书,一时还真的没有办法。女儿要买书,我们家里一向是全力支持的,我还找了新华书店的朋友,可他们一时间也没办法。这年,浙江绍剧团的《大禹治水》应邀晋京演出,为稻粱谋,我在文化部门混饭吃,奉派一起赴京,做点联络、跑腿、文字事务。于是,就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买《郑渊洁童话全集》。

那次赴京是3月份,我们前后在北京待了10天,可在《大禹治水》演出完成之前,真的是跑来跑去,忙进忙出,根本不得闲。加上集体出行,我又比较老实,人生地疏,事儿真的不少,所以,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新华书店寻找这套书。一直到演出各项事宜都完成了,北京的专家座谈会也顺利举行,于是,大部队回撤了,我们还有3个人又留了一天,处理善后事宜,有半天时间自由活动,才有时间专门去新华书店完成这次北京之行的另一项任务:买书。打听清楚,直奔王府井大街的新华书店。那书店在我这个乡下人看来真的很大。我无意看其他的书,直奔目标,找到了《郑渊洁童话全集》。不过,全套一共20本,但当时还只出了18本。定价15元一本,18本要270元,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但我毫不犹豫,坚决买下。这次去北京,我其他什么也没买(我出门一向不买什么,因为不懂事务,买东西回家后总要遭到批评,所以后来就一概不买)。

第二天我们离开住的景山宾馆乘坐火车回绍兴。三个人,一位女领导,一位老同志(比我大十多岁),我自然是主要劳动力。或许是要回家了,有点小小的激动,把两包各种杂物和那18本书用力一甩放上肩膀时,竟不慎将眼镜打落掉在地上,塑料边框的眼镜中间断裂,变成了两瓣。这可惨了,我这个深度近视眼没了眼镜,行动大大不便。时间容不得多耽搁,只好瞎蒙着,跟在同伴后面。跌跌撞撞地一块出行。终于艰难地登上火车,我急忙拿着跌断的眼镜,在同伴的带领下去找列车员,请他们帮忙看看有什么办法。最后,她们给了我一大块橡皮膏,我把中间断裂的眼镜七缠八缠,硬是连接在一起,虽然有点歪歪扭扭,黑框眼镜中间一块突出的白胶布,但勉强可以戴上而不掉下。只要可以独自行路了,难看与否不在考虑之列,解了燃眉之急,终于把这18本书背回了家。

后来,我出门去,总要完成一个任务:给女儿买点她所要的书。去日本,买了漫画书;去台湾,则跑了两次诚品书店,按她开列的书单买了6本书。现在,每每看到这些书,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当然也有一点感慨。

(0)

相关推荐

  • 【城事】莘庄新华书店的变迁

    [城事·第43期] 丁酉年·处暑刊 书店,一个曾经我们多么熟悉而今渐渐陌生的的名字.你是否还记得上次去书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2017年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开幕之际,袁童鞋想和大家聊一下莘庄的新华书店, ...

  • 购书札记(2021-06-12)

    昨天下午,午睡之后,忽起去新华书店一观的想法,说干就干,三时乘公交车到天桥新华书店.浏览一番,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最后选定一本康震<古诗词81课>带回家. 老伴问我,你不是可以去省新华书店去 ...

  • 快速针刺疗法

    快速针刺疗法 --图书欣赏之五一二四 <快速针刺疗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沈阳医院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北京书刊出版业营业许可证出字第〇四六号) 北京崇文区緓子胡同十五号.中国青年出版 ...

  • 小城里的古典文学

    如果<中国诗词大会>早办那么十几年,我觉得我可能有机会进"百人团".毕竟,在那个学习诗词主要来源是课本的年代,我遇上了一家无名小书店. 书店也许是有名字的,只是我从来没 ...

  • 袁宝璟:被称为北京李嘉诚,身家千亿被注册死刑,死前大喊我不服

    短短的几十年,新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长达200多年的奋斗之路,这当中离不开每一位中国人的拼搏奋斗.但是,一些人在奋斗途中迷失了自我. 袁宝璟便是其中堕落的一位,他赶上了时代的浪潮,顺应时代潮流,他从一个 ...

  • 康铂酒店(北京广安门丽泽金融区店):帝都首秀

    经常住康铂东营店,早餐扎实,像极了山东人的秉性,实在. @主持人程方圆 目前,康铂在国内有43家已开业酒店,即便是像濮阳.郴州.海盐.汉中这样的非一二线城市也有布局. @主持人程方圆 详细地址:北京市 ...

  • 何宝康·柯桥中学旧事漫记

    柯桥中学建校70周年了.而我,进柯桥中学读书也50年了,或许可以算有点年头了.这里,录出几件记忆较深的旧事,凑个热闹.     "两倍扣分" 我们进柯桥中学读高中,整整读了两年半, ...

  • 何宝康·牛弄和大樟树

    我的老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很小很小的小村子,一共就30多户人家100多个人,既没有名胜古迹,也没见名门望族,虽然三面环水,可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道的.记得当年台门口上方曾经悬挂一块上面写着"风 ...

  • 何宝康·订阅报刊似不再

    我曾经订阅过不少报刊.自费订阅报刊,在我,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的时候.现下,我已经有十余年没有自费订阅了,这其中缘由,毋庸多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真的是文学和梦想飞翔的岁月,自小爱好文学的 ...

  • 何宝康·怀念掉到河里的没事的小时候

    眼下,谁要是掉到河里,肯定是摊上大事了.不管是掉下去被淹的,还是跳下去救人的,都会成为焦点,广受关注.这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下水救人被誉为"见义勇为"的事例吗?但在我小时候,掉 ...

  • 何宝康·我所享受的“特权”

    本人情商.智商都不高,更少心机,所以一直到了退休,依然是功不成名不就,一无所成,自然与很多人都羡慕嫉妒的"特权"无所牵涉,倒也省心.但仔细回想,似乎也曾享受过那么一点"特 ...

  • 何宝康·河景房的变迁

    朋友邀我去参观他的新居,高层,十分敞亮,站在窗口边,朋友指着隔了一条公路和几幢高高低低的建筑的一条有点宽阔的河说:能够清晰地看到河道,这样的河景房还不错吧?!我笑笑,答一声:嗯,不错.从朋友向我有点炫 ...

  • 何宝康·眼镜记趣

    而今,近视率越来越高,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已习以为常.倒回去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尤其在乡村,眼镜可是稀罕物.而我,很早就成为深度近视,上小学时裸视力就只有0.1左右了.但到1970年代初读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