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重峪口
文图 刘敏原创
卢龙重峪口
我有一个“小目标”,就是把秦皇岛境内的10个最美长城段落和10个最美长城村落都走一遍。这次去的卢龙重峪口村就是最美长城村落之一,也是卢龙县唯一的最美长城村落。
从抚宁往北走S261,在北寨村转道S363,至卢龙县燕河营镇右拐,再走约5公里乡道,就到了重峪口村。乍听重峪口,脑海中不禁冒出“浴火重生”这个词,其实此“峪”非彼“浴”,“峪”指山谷,“重峪”即为多条山谷汇聚,这应该也是重峪口村名的由来。
重峪口村隶属卢龙县燕河营镇,进入村子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村庄。民居集中在几条山沟交汇的谷口,从村民户数判断,重峪口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山村。穿行于村街,一座座石头墙围成的院落干干净净,院里院外披满绿色,一棵棵粗壮的核桃、栗子树沐浴在骄阳下,默默讲述着重峪口的前世今生。从村子的商业气息和民居新旧程度来看,重峪口虽然被评为最美长城村落,但并未过多宣传和开发,游人应该也很鲜见。正因为此,村子保持了朴素本真的一面,让那里的一街一巷、一房一舍、一草一木都更有看头、更具年代韵味。
初秋时节,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以及晚熟的桃子刚刚下树,收果品的汽车开到家门口,收购商正忙着过称、装车;挂满青绿色核桃、柿子的枝桠,沉甸甸探出低矮的院墙,“满园秋色关不住,一树硕果报丰收。”;浓浓的树荫下,几位耄耋老者或坐或站,聊着一辈子也聊不完的家长里短;跑跳嬉闹的孩子,在长辈慈爱的目光下,玩着极具乡土特色的游戏,尽享只有在村里才能享受得到的童年乐趣;谁家的狗儿见着生人嚎吠了几声,被轻轻喝住后,围着主人摇尾乞怜?
重峪口东、北两面环山,站在村子高处,远远可见山头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的长城敌楼。我们只顾沉浸在和谐的山村图画中向山而行,快到村东头了才发现似乎方向不对,原本一直在视线中的敌楼也不见了踪迹。问询后被告知要上长城得去村北,于是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折了几个弯,穿过一座小水库的堤坝,重新把敌楼锁进视野。
在刻着“明长城 卢龙段”的石碑前,我们听从放羊老人的建议,从东路开始上山。重峪口的山不算太高,但石头风化严重,所以爬起来要格外小心。因为少有人迹,到处都是蜘蛛网,还要不断用木棍敲敲打打。更难承受的是炎热,秋阳直射之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此时考验的是体力和意志,如果打退堂鼓,就可能无法完成后面的攀登。
一番迂回盘桓后,终于爬到长城脚下,首先看到了墙体上一个残破的拱券小门,连通长城内外,应该是没有战事时供关里关外通行。站在门券内,突然的阴凉和强劲的对流风,让刚刚的热意顿消。登上长城墙体,试探着踩上拱券门顶,还担心破败不堪的拱券门经不住我的体重呢,用力跺跺才发觉坚如磐石,让人不得不折服当年能工巧匠们的建造技艺。
拱券门东是一座敌楼,底层较为完整,二层全部坍塌。首层内呈两纵四横格局,南北窄、东西长,只有西面一条楼梯通往二层。楼梯用条石砌筑,保存完好,呈灰红色,应该是其中含铁的缘故。坐在石阶上百度了一下,重峪口为明长城蓟镇关隘,建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关门设在北面山脊,仅供单骑通过,原有关门楼,已毁损,仅存拱券门,应该就是下面的那个拱券小门。关门东西各有一峰耸立,称对面山。长城沿山势蜿蜒,中间低两端高,墙体青砖包面,内部石块垒砌,只可惜坍塌严重,多成一溜石堆状,只个别段落从侧面能看到城墙模样。
据《永平府志》记载,“重峪口,关南有堡。石城,高一丈,周一里,东西各有二门,南有一门。”这应该就是重峪口村的前身。登上楼顶临风而立,北眺群山,南望沃野,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想当年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看今朝山村静谧、安享太平。历史的脚步悄无声息地走过千百年风雨,只留下巍巍长城傲然屹立,世世代代护佑着静卧于青山绿水怀抱中的重峪口村。
我们从东路上山、西路下山,共登临四座敌楼,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好、一座坍塌了一半、两座只剩废墟,为这次重峪口之行画上了圆满句号。意外收获是在那座坍塌了一半的敌楼顶上,采了一大把野韭菜,第二天包了野韭菜馅儿的饺子,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但也圆了我多年的愿望。因为自打听说长城之上有这种长着野韭菜的“韭菜地”,见识一下野韭菜、尝一尝野韭菜馅儿的饺子就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