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顺昌铁厂对
中国抗战之贡献
作者:王超明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25年的上海顺昌股份有限公司铁工厂。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时,已发展成为上海比较有名的机器制造厂之一。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勇反击。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遍地废墟,军民伤亡惨重。日军的暴行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随着战事的发展,形势日渐危急。为保护民族工业和产业,为持久抗战并最终打败日寇,大批爱国的企业家们坚守民族气节,壮烈呼号“誓与日寇周旋到底,抗战到底,绝不以厂资敌”,开始了载入世界史册,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实业界之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任上海顺昌铁工厂厂长马雄冠,是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的爱国青年才骏。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动员厂里工人一道将工厂内迁至战时后方,誓死抗战到底。工人们目睹日寇暴行,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支持搬厂。当时的上海已是战事激烈,已无法雇到卡车、轮船和搬运工人。厂里工人们不惧日军飞机投下炸弹和猛烈炮火,亡命拆卸搬运机器设备,有的人被炸倒的房屋掩埋,有的被炸伤,稍加安置又投入拆卸搬运,通过人拉肩扛将87吨机器设备送上好不容易雇来的四只木船上。至8月22日,工人们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将机器设备全部装上了船,并立即启航划出,成为第一个撒离上海的厂家。消息传出,各厂家急急跟进,拉开了中国实业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序幕。顺昌厂的第一船撤退,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厂长还精心挑选出厂里主要工种的七名青年技术工人隨船队撤退。一是在路途中保护机器设备,二是为以后复工留下火种。后据七名技术工人之一,十三岁就进厂学木型技术的王敬信先生晚年回忆,在船上时常都要遇到敌机轰炸,他们巧妙地用树枝和茅草遮盖船身日夜兼程,沿途由于战乱,补给困难,饿肚子乃是经常的事。再加上船是重载船行较慢,工人们还要和船工们一道负重拉纤。好不容易沿苏州河辗转到武汉,最终将机器设备安全运到重庆江北猫儿石。顺昌厂在猫儿石的厂址是在嘉陵江边的山坡上,工人们开山平地建厂房,加紧安装调试机器设备。由于没有公路,还创造性地在江边45度陡坡浇上水泥,铺上钢轨装上缆车,从船上上下货物,解决了运输这个大难题。顺昌厂在当地大批招聘工人,条件极为严苛,尔后分配给上海技工当学徒,为抗战也为工厂后来的发展培养了技术人才。如王敬信在解放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技师,他教的徒弟也被评为最高等级的八级技工。顺昌厂在猫儿石建厂后首先为抗战出力,为抗战需要而加紧生产。工人们经常冒着敌机的轰炸,加班加点地为兵工厂生产炮弹壳体。同时还根据抗战需要,生产鼓风机、空气锤和纺织机等。大家敢想敢干,还试制出我国第一台日产2吨造纸机,这在战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顺昌厂也成为了抗战时期,撤退到后方的钢铁机器厂家中赫赫有名的"六大金刚″之一,为抗战保存经济实力和发挥生产能力,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放后重庆通用工业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资料参考
作者王超明的父亲王敬信生前讲述
林志英著《林继庸与抗战初期的工厂内迁》
孙孝獳著《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造纸机》
作者简介:王超明,男,69岁,退休前任重庆通用工业(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其父亲王敬信为抗战时顺昌铁工厂,第一批随船撤退的七名技术工人之一。)曾获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海馆方案设计入围奖;重庆市金点子征集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