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对于提笔忘字的我们,书法还有什么意义吗?

不会写字、提笔忘字

生活在网络交流和无纸化办公的环境里

键盘侠的我们

还需要学习写字吗?

写字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赵普

著名书画家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对于提笔忘字的我们

书法还有什么意义吗?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我们中国的书法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作品。书法它已经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了,它变成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非同小可。

书法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象,它是表象,它不是具体的中国人的模样,但是通过它抽象的状态,能看出我们中国人的气质。

我小时候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教我描红模子,拿着毛笔每天要写45分钟,一直写到小学毕业。小孩子学习书法,他能安静下来,孩子很活泼,蹦蹦跳跳,坐不稳屁股,这是很正常的。那时候我也不觉得我是什么出色的人,大家都这么写。

后来到了五、六年级,可能我比一般的同学写得稍微整齐一点、好一些而已。所以小孩子能够安静下来,能够很好地、勤劳地、执着地、刻苦地去从事各项事业,这都是培养品质的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一点、一画、一撇、一捺、一次、一篇的培训,小孩子审美能力肯定提高。

我说句老实话,我60岁以前写的字,我现在都不愿意看了,我50岁以前写的字,我拿上来就可能把它撕掉,这说明我在提高。我已经看不上以前的我了。小孩子、每个人都是这样,只要你是这样做了,你就越来越体会到书法对培养人的品格、品质,它的精神内涵,学识修养陶冶心灵,都是大有好处的。书法的点画,它的结构蕴藏着阴阳五行,蕴藏了哲学辩证法。

唐代有一位孙过庭,这位老先生写过草书,草书写得非常棒,他写了书谱,这篇文章不但是讲了许许多多的书法理论,而且文字非常之优美,简直像散文诗一样。清代的刘熙载、康有为等等。还有王羲之门后的智国、智勇,这些人都有很好的书论很好的作品,对我们大大有益的。

中国的书法史源远流长

咱们中国的书法史是挺漫长的,至少应该在3000年以上。在这3000多年的时间当中,书法从古到唐,发展成了四大体,这就是篆、隶、草和楷书。就篆而言,应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大篆,一个是小篆,大小篆的分界线基本上应该算作秦,先秦历史阶段叫大篆。

大篆包括最早的甲骨,甲骨之后就是石鼓。石鼓的原物现在在故宫博物院,它是十个鼓形的石头,上面刻的篆书。实际上是大篆。大篆写起来很麻烦。

所以到了秦代是小篆的阶段,李斯把大篆改造了之后,他就笔画简了一些。规格上也规整一些。最重要的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的文字。

秦朝那么大一个帝国,它的文字是在小篆的基础实践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向简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从秦末开始可以说,咱们中国的书法就出现了隶书比较早的面貌。  西汉时期的隶书和秦朝时期的小篆联系非常之多,好多结构都是小篆,但是它的方折却出现了,因此它就在变化了。到东汉这两朝400多年隶书就已经很成熟了,我们今天在书店里能够随便地买到的像茔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等,西部汉中一带的石门颂普歌颂、西狭颂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东汉以后的隶书就到了魏朝了,这个汉碑向魏发展。同时魏朝以后出现了行草书,出现了王羲之这样的大书圣。汉碑实际上是楷书和隶书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而行草的出现也就是在晋魏当中已经达到了高峰,不然的话不可能产生王羲之和兰亭序。到了隋唐就变成了楷书,所以从楷到魏到汉碑。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上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国,它绝不次于今天的美国,它的文化发展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都读过唐诗,数以万计的唐诗,足以说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不应该忘记那些伟大的书法家,比如颜真卿 柳公权 虞世南 褚遂良 欧阳询等等,这些人留下来的我们今天仍然是学习范本的这些作品,这真是千古流芳。

再过1000年、2000年,它仍然是顶尖的作品,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今天再想复制,只能学,很难再产生那样的作者和那样了不起的作品了。

从唐以后,元、明、清、民国直到我们现在,它不会再产生新的主体,也实实在在就没有产生,但是却产生了许许多多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朝代都产生了很了不起的书法家,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尤其是宋徽宗皇帝,他写出瘦金书,也是千古流芳的东西。元代产生了赵孟頫,也很了不起。明代产生董其昌,到了清代产生刘墉,像明清很多皇帝,比如说像乾隆雍正等等,他们都是很会写字的。

乾隆的诗他写的很多,在书法上他的成就并不是多么出色,但是清代有很多出色的,像邓石如、赵之谦,像扬州八怪,郑板桥、金农、这些人都是很有建树的。但是这些人的建树,都是在我们唐以前的老祖宗们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创新。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汉字书法的格局,到我们今天更是如此,可以说我们今天也产生过不少书法家。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启功,启功先生写的那笔隶书,很刚健秀美,他也是前无古人的一种风格,大家都很喜欢,很多人也愿意临摹,而且上手并不是多困难。这就说明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书体形式,在真、草、隶、篆这四大书体的范围内,真书实际上就是楷书。

当初学习书法的条件很艰苦

我小时候写字,要想找一本好字帖很不容易,比如70年代,就想看乙瑛碑的真面目,乙瑛碑是汉碑当中的一个很著名的碑。这个碑在曲阜。我70年代去访这个碑,就是想看看原物,以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可我到那一看,一片黑乎乎的,为什么黑?历代都去拓,以前管理的也不严。拓一次就是一次墨迹,就沾上了好多墨,所以日久天长它积了厚厚的一层墨。这些墨把字迹已经弄得含糊不清了,你想看到当初的面貌,不可能。所以我是扫兴而归。

还有一次我去云南,云南有个曲靖县,曲靖县有一个中学,这个学校里保存着一块碑,是魏朝时候的一个碑,叫爨宝子碑。 就是爨底下村,我们西郊那个村子。爨宝子实际上是一个人名,主要是来歌颂爨宝子这个人在执政期间的那种清廉,为民谋福利的那些功绩的一个纪功碑,他在魏碑当中是一个很有名的碑,特点极其突出,棱角清楚极了。

我欣赏这个我也到云南去看,这个也同样是看不清。那天还碰见一帮日本人,日本人对中国书法大家也都知道,他们很下功夫,甚至可能比我们下功夫的人还要多。他们见到爨宝子趴在地下,又磕头磕了很久,足见他们的崇敬。然后再去欣赏这个碑的,能见得这个痕迹,也是很不清楚。不管怎么着,他是祖迹,它是我们魏朝的公元200年左右的东西。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学书法了?

但是我们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由于手机电脑的普及,以至无纸办公,键盘侠遍地皆是,造成我们中国人不会写字了。很多学位很高的人,什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等,让他填个表,拿回来一看,好多都是不堪入目,大夫写出来的方子,人家不认识!试问这种局面,我们14亿人口的大国,大中华还有多少人能够提起毛笔来写字?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我们忘了根,完了,不能忘的!历史上最会写字并且创造了不起辉煌的大中华。我们中国人却不会写本国的文字了,这局面是太不可思议了,也没法让人理解。所以我们至少感到很耻辱。当然从另一面,我们也可以谈谈互联网的,互联网也是有功劳的。现在的电脑,我们按键想查什么东西,想查查古典的东西,你找篆隶楷草,任何一大体是都能找到非常丰富的资料,给你学习、浏览、欣赏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这种情况历史上是没有的。

请大家提起笔来,从我做起

所以我们今天学书法,有很好的条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拿起笔来,下定决心去追回我们的辉煌,我们现在就差的是行动。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少。所以你不要当做随便一朵眼前花,无所谓,不愿意下马看花,总是崇尚西方,而忘了我们自己老祖宗所创造的这种独一无二的辉煌,那是很悲惨的事。我说少学点英语和奥数,学习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吧!

经过我们认真地理解我们古人的碑帖,不断地进步,你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你的精神境界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家看大屏幕,我上这篇字,这是我头几天写的,就为我们这个活动写的。这一共是十几个字。他是艾青,我们现代诗人艾青在他的新诗白话诗边一句话,蚕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一个蚕从吐丝开始就是它成熟了,到它变成蛾子,那就是它死之前了。它用一生的时间吐丝。它吐多少次了,据统计至少是1500米,最多的达到3000米。我今天写这句话也就是启示我们,今天这种书法状态下,人们要学书法,要学习蚕的精神,要用蚕的精神来鼓励我们,坚持认真勤奋,挤出点时间来。

真草隶篆四大体的这种美学的内涵可以说浩如烟海,你只要钻进去,你就会有一生一世的福气。我不是耸人听闻,只希望大家实际地去实践一下。 谢谢大家。

编辑:白玉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