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诊疗进展”学习笔记
2021年04月23-24日,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承办的“广州痔病及便秘诊治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南湖假日酒店召开。子敬(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潘新智)应邀参会学习,记录下部分内外科治“便秘诊疗进展”等相关内容,现总结归纳后分享如下:
一、肠道菌群与便秘——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会长)高春芳教授。
1、肠道菌群分布以回肠和盲肠最多;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屏障作用,代谢作用,免疫作用。人体肠道有三大类细菌:有害菌,中性菌,有益菌三种。有益菌数量越多越健康,反之,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2、肠道群失调可能是便秘发生的一种病理机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有功能性便秘的成年人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拟杆菌的数量却增加。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罗斯氏菌和粪球菌已被消耗掉,但是参与产氢、甲烷生成和甘油降解的菌群却表现出很高的丰度。
3、双歧杆菌能酵解寡糖等产生乳糖和醋酸,它们可促进肠道运动,使粪便连续不断地推向肛门,最后排出体外。当肠道微生物群受到破坏,双歧杆菌等常住厌氧菌数量下降,难消化的寡糖在大肠中堆积,就会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4、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沟通被称为肠-脑轴。肠-脑轴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被称为脑-肠-菌群轴(BGBA)。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自闭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是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之一。
5、粪菌移植(FMT)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突破,是未来可能取代药物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6、常见的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天然果蔬益生元、菊粉、合生元、菩萨心肠益生菌.纤维。
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诊疗现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吴保平教授。
1、便秘的分型:1)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生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盆底肌肉共济失调或结构异常,如直肠前突,此型占25%。2)慢传输型便秘:左半结肠多见,直肠、乙状结肠的运动失调以及直肠感觉阈值的降低。此型占13%。以上2种情况均有的占11%。3)传输正常型便秘:占47%,主要表现为IBS-C。
2、IBS-C的常见症状包括腹部症状和排便改变: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硬/块状/颗粒状粪便等。功能性便秘(FC)患者和IBS-C患者都属于功能性因素引起的便秘,可以认为属于一个连续的疾病谱。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存在症状。
3、乳果糖的作用:由于PH值降低的直接刺激和粪便体积增加的间接刺激,最终导致肠道蠕动增快和预期结肠通过时间缩短,加速排便;乳果糖加速升结肠排空快于聚乙二醇;乳果糖是一种经典益生元,显著改善肠道微生态;对于便秘孕妇,乳果糖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三、便秘、内痔肛肠动力学相互作用及对内痔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珠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渝萍教授。
1、便秘是一种基于症状诊断的疾病,其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的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2、排便障碍其排便动力则对其中的组织结构如肛垫产生挤压、摩擦、下推等组织损伤,从而引起肛垫充血肿大下移,加重或促进内痔的产生。
3、痔是粘膜下动静脉窦集合的血管垫,是正常肛门直肠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起协调与控制排便的作用,幵有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免受伤害。
4、肛垫是肛管直肠结合部局部增厚的部分,包括黏膜、血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及结缔组织等黏膜下层组织构成。肛垫参与部分肛门闭合功能。是正常的解剖结构,任何原因造成肛垫的微循环调节障碍,局部充血增生、肥大,或破坏了肛垫内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使肛垫失去支持而下移,突入肠管腔内即形成痔。肛垫下移学说是目前痔的成因的主流观点。
5、 正常肛管静息压由三部分组成:内括约肌60%、外括约肌 25%、肛垫15%;正常肛垫基础压为10cmH2O,稍高于毛细血管压;正常肛垫压不影响粪便排出。便秘时因粪便摩擦、挤压、下推肛垫,肛垫充血肿胀,肛垫压升高,肛垫下移,内痔加重,痔病患者排便时高肛垫压,加剧排便时肛管压升高,使排便压力梯度丧失,导致排便迟缓反射异常,排便困难,内痔与便秘形成恶性循环。实验研究显示,正常肛垫压只占肛管压15%,但内痔明显时,可占到肛管压的50%,显示内痔的存在对便秘的影响。
6、临床证实:痔切除后肛管静息压下降,便秘缓解;内痔通过套扎、硬化等措施降低肛垫压,消除内痔,缓解便秘,自然消除症状。
7、内痔术后,通过监测排便的动力学模式,可以早期前瞻性预测复发及复发的早晚,同时为生物反馈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四、从肛肠外科视角看便秘诊断及外科治疗——中山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刘勇敢教授。
1、便秘概念:自发完全顺畅的排便(SCD)小于或等于2次/周,并至少有以下一项,1)至少有1/4时间排出硬质粪便;2)至少有1/4时间排便费力;3)至少有1/4时间排便不畅;持续3个月以上,即为慢性便秘。如经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即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十个便秘九个疯,还有一个想腾空”,大多数便秘患者有精神障碍。
2、便秘危害:肥胖口臭、痔疮肛裂、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疾病、直肠癌、肛功损害、色斑暗沉等。
3、便秘常用药物: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润滑性泻剂:石蜡油、食用油;容积性泻剂: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刺激性泻剂:果导、番泻叶。
4、便秘的常用检查方法:电子肠镜、直肠排粪造影、盆底肌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球囊逼出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及全结肠压力测定、腹腔造影、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盆腔动态造影、盆腔动态MRI检查。
5、不同类型便秘的鉴别诊断: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型):大便次数少,很少急迫感,大便小、硬,腹胀,用导泻剂后输易排空,直肠检查正常。出口梗阻型(肛门直肠型):正常或偏高的大便次数,尽管急迫还需用力,软便也难排出,有阻塞感,用导泻剂后仍有排便不空的感觉,需要人工排便,直肠检查异常。
6、内痔治疗比较复杂,建议Ⅰ-Ⅱ期内痔可以内镜下治疗,Ⅲ-Ⅳ期外科治疗;如何避免内镜治疗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处理很重要。
五、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方式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钱群教授。
出口梗阻型便秘(ODS)发病率高,外科治疗方式无统一标准,是肛肠外科的难题,非常棘手,术后效果差异大,复发率高,部分要反复多次手术,术前需要MDT讨论,以免纠纷。
六、成人巨结肠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张卫教授。
巨结肠、巨直肠定义:盆腔入口处直肠直径大于6.5cm,结肠直径大于8-9cm。主要表现为便秘,排便困难,腹胀,有时一个月不解一次大便,出现假性肠梗阻。结肠运输试验:口服标记物20粒,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摄影,记录排空情况;钡灌肠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外科手术前正确判断病因对治疗选择很重要。
子敬(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潘新智)2021-04-23至2021-08-15整理,此次学习给子敬较深印象为红色字体内容,感谢陈渝萍教授协助审稿,语音摘录内容不全,谨供各位老师参考,语音摘录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是子敬(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潘新智)个人的学习笔记,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授课老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