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李莲英豪宅加40套四合院,换来两件故宫镇馆之宝

提起“天下第一藏”这个名号,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张伯驹,想起这位在收藏圈中赫赫扬名的人物。

在很多人的眼中,“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是潇洒不羁的,这位文艺富二代用尽一生去收藏,尤其钟爱于古代书画。张伯驹收藏过的历代顶级书画有118件之多,而且品质之高也令人啧啧称奇。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存的这些书画国宝,大多都来自张伯驹之手。

1898年,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他是张镇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他父亲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盐业银行,怕自己的儿子玩物丧志,便安排十几岁的张伯驹去自己的银行挂职。

因为盐业银行的特殊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物都被抵押在这里,张伯驹接触的多了,自然对古玩字画有了一番研究。在这里,张伯驹锻炼出了超高的欣赏与鉴赏能力,并逐渐的踏入古玩收藏圈。

从那以后,中国古玩圈里便多了一个名声大噪的人物。低调稳重,温文尔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张伯驹,出手也相当的大方,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女儿曾回忆道:“我父亲看准的古董从不还价,只说你什么时候来取钱就可以了。”

在所有藏品中,有两件是他最为得意的,其一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墨宝的《平复帖》,另一件则是天下第一名画的《春游图》,这两幅作品在800多年前曾被宋徽宗收藏,并称之为“书画双璧”,可见作品的分量。

在1936年,唐代韩干所绘的《夜照白图》被溥儒仅以一万大洋的价格卖到日本人的手里,这件事震惊了中国文化艺术圈,也令惜画如命的张伯驹心痛不已。

-《夜照白图》,韩干(唐)-

《夜照白图》从唐朝到民国的收藏历史脉络清晰,称得上是无价之宝,这件作品流失日本令张伯驹久久不能释怀,甚至立下“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之志。

他听闻溥儒还准备出售《平复帖》,这幅帖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卷后有包括宋徽宗、董其昌等历朝书画名家的鉴藏印,共有几十方,可谓是朱印累累,满卷生辉,也被世人称作“墨皇”。

-《平复帖》,陆机(晋)-

经过几番周折,张伯驹最终以四万大洋从溥儒手中买下《平复帖》。在当时,4万大洋甚至足够买下京城内恭王府的宅院,为了这幅作品,他几乎倾尽所有。

但《平复帖》易主的消息很快便被日本商人知道了,甚至表示愿出5倍价格,以20万大洋的高价收买《平复帖》。张伯驹坚决不同意,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威胁,他携家人南逃,书画被他缝入衣被之中,从不敢疏忽。

另一幅作品《游春图》,为隋代名家展子虔仅有的存世名作,是我国最流传至今最早的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距今1400多年。卷前有宋徽宗的题签,后方有董其昌、乾隆等历代藏家的数十枚收藏印迹,无疑为镇国之宝。

-《游春图》,展子虔(隋)-

抗战胜利后,张伯驹得知《游春图》在某个古董商手中,对方张口就要800两黄金,而后看到张伯驹是处于保护国宝之意,也同意降到220两。

但是当时5两黄金就可以在京城买一套四合院,220依然是个天文数字。张伯驹变卖了自己那处原为李莲英住所的豪宅,又卖掉家中的金银首饰,才从商人手中购回。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人家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张伯驹为了收藏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这种丝毫不拿钱当回事儿的态度,为免让人有些不解。但是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了他们不是为了钱,是怕他们流入国外。”

1956年,张伯驹把自己用尽万贯家财,穷极几十年收藏、保护的八件珍贵文物,包括了《平复帖》和《游春图》在内,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至今这些作品而然是故宫的镇馆之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