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童年阴影,换个视角看《聊斋》:一部富有诗意的恐怖小说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聊斋自志》
◆ ◆ ◆
来源 | 《聊斋志异》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短篇志怪小说之一,其中讲述了将近500个小故事,多以神仙或鬼怪为叙述方式,但在这些奇异故事背后,讲的是社会现状,讲的是人情世态,读《聊斋》,如果只读到奇诡恐怖,那就可惜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01
▲
蒲松龄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目标,呕心沥血一辈子,但最终也不能成功;另一种呢,看似随心所欲,却无意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彪炳于史册。
蒲松龄是这两种人的综合体。
他为科举生、为科举死、为科举奋斗一辈子,临老了才得到个安慰性功名;他写《聊斋志异》,只是一时兴起,但他这兴一起,就坚持了大半辈子,才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部奇书。
蒲松龄的家庭,也是书香门第,曾经十分辉煌,明朝万历年间,他故乡全县一共出了8个食饩秀才,相当于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读书人,俗称廪生,这8个人中,老蒲家族占据6个名额。可能也是太过辉煌,到蒲松龄祖父这一代就考不上秀才,家道开始衰落了。
蒲松龄的父亲蒲槃,也没有考中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干脆放弃科举,做起了生意,你别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可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捉弄,有钱了却没儿子,他又放弃经商,开始吃斋念佛,等到晚年时,家底被吃得差不多了,拜佛也起到了成效,老来得子,一得就是5个。
这时蒲家已经很穷困了,请不起老师,就由父亲兼职,毕竟也读过书,在后来经商生涯中,也没有放弃过读书,继续研读经史,所以当孩子的启蒙老师还是够格的。
父亲的教育,让蒲松龄从小就对商人意识和佛家感兴趣,这也影响到了他后来创作《聊斋志异》——其中很多跟商人、佛家有关的故事。
19岁那年,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以3个第一考中秀才,本以为可以重振门楣,却没想到起点就基本上是终点,直到他去世,也只是个贡生。
02
▲
创作《聊斋志异》
公元1690年,蒲松龄58岁,这一年他的书斋落成了,因为房子太小,摆上桌凳后,一进去就得面壁,故起名叫“面壁居”,后改名“聊斋”,这便是《聊斋志异》书名的由来。
把时间往上追溯,蒲松龄第一次考中秀才后,也有雄心壮志,得到了许多当时名流的赏识,他一面追求艺术成就,对文学创作有十二分热情,另一方面又热衷于功名,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
正在人生得意之时,家庭发生了变故——蒲松龄的儿子出生后,引起了大嫂的不满,导致分家,大哥大嫂分走了大部分财产,留给蒲松龄的少得可怜,这次变故对蒲松龄的刺激很大,《聊斋》中许多悍妇的形象,都有他大嫂的影子。
家也被分了,自己一个读书人,也拉不下脸去经商、种地,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后来朋友宝应知县孙蕙实在看不下去了,邀请他去做幕宾。这是蒲松龄一生唯一一次离开山东,时间也不长,但这次出远门增加了蒲松龄的见识,他从一个只会埋头读书的腐儒,变成了一个可以融入社会的社会人了。由于是在官府做事,他也能深入地了解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老百姓受到的压迫,这些经历,都为蒲松龄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大概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蒲松龄萌生了创作《聊斋志异》的想法,于是他四处搜集民间传说,比如他在游历楚国故地的时候,听说当地信奉“青蛙神”,后来便创作了《青蛙神》一篇故事。
《聊斋志异》的创作,大多数素材都是蒲松龄通过这种形式搜集来,或听闻别人讲述后,再由他加工润色,朋友们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大诗人王渔洋等人,都为他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
03
▲
《聊斋志异》讲的是什么
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聊斋》故事,绝非纯粹的鬼怪传说,他只是依托鬼怪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来表达那些不便于明说的事情。
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鬼怪,而非其他呢?这是源自屈原和李贺对他的影响,在《聊斋自志》(蒲松龄自己写的序)中就明确了这一点: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披萝带荔出自《九歌·山鬼》,说山鬼以薜荔为衣、以女萝为带,屈原有感而发,创作出了《离骚》;李贺号称诗鬼,最喜爱以鬼神入诗。
正如屈原和李贺,以鬼入诗,但绝不是单纯写鬼怪一样,蒲松龄的创业,也有深层次的目的——《聊斋志异》有劝诫和批判性目的: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聊斋志异》也有抒发心中愤懑的目的: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聊斋志异》也有蒲松龄对知音的苦苦寻觅:
“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同时,《聊斋志异》也是一部具有诗的品格的小说,《聊斋自志》中,蒲松龄并没有把创作源头追溯到志怪、传奇小说较为鼎盛的六朝时期,而是直接上溯屈原和李贺,他说“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这是蒲松龄对《聊斋志异》文学性的自评——具有诗的品格,和屈原、李贺一脉相承。
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章,写《聊斋》故事很久了,一直沉迷于故事情节当中,忽略了《聊斋》本身的意义,故此把我自己的理解,和平时在书中读来的解析,整理成文,写在这里。
希望大家在喜欢《聊斋》中美丽的爱情和姑娘的同时,也能了解这部书在鬼怪妖狐的外表下,有着怎样的内涵。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