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让评价凸现人性化的特色
梁华超
——浅谈新课改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策略
新课改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1、2002--2003年,我与初二级部的教师进行评价体系改革的试点,着手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其中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打破以往只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把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小测等都纳入对学生的评价当中,充实评价的内容,使评价更趋于合理。实验之初,师生的热情都很高,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都大有改观,但随着实验的一步步深入,很多问题浮出水面,先是学生出现反弹,热情降低,作业、课堂表现均有下滑的趋势;其次是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智力因素的影响,评价成绩始终居于下游,对自己失去信心,实验曾一度陷入僵局。2003—2004学年伊始,在总结上学年经验的同时,及时收集老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反思,剖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实验不可能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学生是虎头蛇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评价方法,给予学生新鲜的刺激;其二,评价的内容虽然充实了,但仍然没有摆脱分数的束缚,这种硬性的量化分数能够促使中上的学生更加努力,但不可避免的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最终对评价丧失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经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意见,提出了新的评价策略——“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让评价体系更显人性化的特色。具体的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完善“硬评价”——实施分层评价和二次评价:
“硬评价”是指严格按照已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小测、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量化得分。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能较好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接受上学期的教训,我大胆尝试,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以及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A、B两个层次,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两套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五个作业题A层次的同学做对三个可能只得乙,而B层次的同学做对三个至少得甲,而在作业的书写认真程度方面、解题思路的新颖与创新方面又执行的是统一的标准。这样以来,平时考试成绩居于下游的学生其评价成绩可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也能品尝到名列前茅的滋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B层次的同学我们还实行二次评价: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的各种差异造成学生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很快,而有的就较慢。对于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允许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直到自己认为可以了为止。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向老师提出要求,允许他们经过精心的准备,重新答题,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就以第二次的成绩记入评价,同时给与鼓励性评价。这样就避免学生在受到挫折时产生自卑感,总能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利于学生的纵向发展。
二尝试“软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
“软评价”是指教师、学生、家长定期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评语式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中肯的指出不足,淡化分数和等级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建立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发展性功能,而“软评价”恰恰体现出这一点,它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的观察、作业批改、单元小测,发现学生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或严重不足,以口头或书面评语的形式及时给予评价,评语无固定的模式,但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评价的重点在课堂观察,重点应观察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作业);观察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并询问、讨论与交流);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有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观察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等。我曾经和我的学生一起讨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100名选手进行象棋单淘汰赛,要赛多少场才能决出冠军。有的学生一一排列,有学生一轮一轮计算,不少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炀同学说:能不能这样想,要淘汰一名选手就要进行一场比赛,因此要决出冠军,就要进行100-1=99(场)比赛。同学们也认为他的解法最妙,我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这时,我就恰当地对他进行了评价:刘炀同学很爱动脑子,他的想法也很好,我们就给陈聪同学的解法取个名,叫“刘炀解法”,大家说好不好?没等我话说完,大家已经用热烈的掌声他表示了祝贺。又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意!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这样的评价,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
我们过去偏重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听从老师的话,这好象是天经地义的事,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在本学期初,我开始实行了一种师生新的交往方式------数学日记,所谓“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对每节数学课内容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实践证明:“数学日记”不仅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的工具,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更是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新思路。如我班周佳声同学的一篇数学日记是这样写的:
10月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的数学课上四则混合运算,上课时老师叫我到黑板上去做题,题目是这样的:(49-49÷7)×(-15)我认为这实在是太简单了,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49-49÷7)×(-15)=(0÷7)×(-15)=0×(-15)=0,但是同学们却说我错了,老师要我仔细想想,当时我还真不服气,怎么会错呢?我在心里又算了一遍,还是认为没错。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原来是错在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应该是(49-49÷7)×(-15)=(49-7)×(-15)=42×(-15)=-630,我真是太粗心了,以后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今天的数学课,我的收获真大,我虽然算错了,但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我以后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同时,我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得要的。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淡化彼此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同学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的反思。避免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分等级上,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比如,下面一个评语:“辛宇在本学段数学学习中,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乐于提出问题,常常想出与同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的正确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小组学生的着眼点是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家长评价
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而不是过多的关注作业的对错,甚至陪着孩子做作业。这样做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而且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家长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据报载有一所中学的老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假期,如果你们一家人想到上海旅游,请制订三种旅游计划,分高、中、低三档,其中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各景点门票等费用,必须详细列出,最后根据家庭收入状况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显然,这样的题目很具有新课程理念,是一道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作业,是一道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结果很多学生家长不知所措,抱怨学校作业怪。因此,我对家长的要求是:不做时间上的限制,不做内容上的规定,强调有感而发,什么时候觉得孩子有变化了什么时候写。这样做,家长乐于配合,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四) 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与此同时,还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以及对假期作业的改革等措施来弥补“硬评价”所存在的不足。例如:寒假期间,初二级部的作业是收集各种各样的商标图案,分析图案中存在的几何图形,并且为威海三角轮胎集团设计一枚新的商标。五一的作业是利用你所学到的几何知识,为光明小区设计一个街心花园,要求花园的设计需包括尽可能多的几何图形。母亲节到了,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为日夜操劳的妈妈做一个精美的鸡蛋箱,并且在箱子上写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
针对初二级部学生人数多的特点,我们开展了“问题诊断卡”活动,即同学们只要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在一张自制的卡片上,放入“问题诊断箱”中,就会有“值日老师”主动服务,深受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我身边的数学”手抄报比赛、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测量威海标志性建筑如火炬大厦、环翠楼等的高度等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以前,电脑是我的最爱,数学是我的克星,可是本学期的数学却让我找到了二者的结合点。”每次活动结束,我们都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创意、最佳组织、参与奖、鼓励奖等奖项,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于挑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建立成长记录袋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我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挡案,其中保存了学生的数学日记,教师、家长、小组同学的阶段性评语,学生作品等原始记录。当学生的思想出现反复时,拿出评价档案,本人所取得的进步历历在目,从而鼓起他的勇气。每过一段时间,把评价档案发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自己取得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总之,经过一年的摸索、尝试,饱尝了挫折,我们对评价的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总的感觉是:评价不仅仅是体现在分数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评价无处不在,我们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天的相处都是对学生评价的好时机;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好学生,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