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命、礼

承续春秋思想,孔子形成了影响后世两千年的儒家思想。

首先,孔子对于鬼神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先懂得奉事人,才能讲到奉事鬼。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偏重在实际人生上,这一态度,让孔子不能创立宗教,中国思想走不上宗教的道路。

孔子与弟子们谈论人生理想。子路说: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富与朋友分享。孔子的人生理想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和孔子都不是自私自利的人,都有一颗真诚待人的心,谁会不喜欢跟他们做朋友呢。但谁都想有这样的朋友,却不一定能够做这样的朋友。

孔子的“仁”,很简单,有一颗爱人之心就是“仁”。父母爱子女,这是“慈”;子女爱父母,这是“孝”,慈、孝,尤其是孝,人人都有,是仁之根本,把对父母和子女的爱推而广之,就是“仁”。

“仁”是人类共有心情的自然流露。想要做到“仁”,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做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很少计较个别的利害得失,赞同命,赞同仁。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是赞成的意思。)

宇宙之复杂,命途之多舛,有时候不是人能预料的,尧舜这样的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是人的局限,但在“命”中,人是可以做到“仁”的。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在不可能中做可能之事,这是孔子给后人的教导。既然有了不可预知的“命”,人类就能坦然面对自己将遇到的任何坎坷和苦难。这有点宗教中的安慰之意。但孔子没有妥协,而是教导人去求“仁”,做能够做到的事情。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今天看来, “命”换成“机遇”更合适,并且是更真实的存在。“仁”也可看作比爱人之心更包容的概念,强调人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似乎更适合今天的社会。

杀身成仁,这可能是古代所有志士仁人的气节之源,今天看来,有可用之处,也有过度之虞。

“仁”是人心内部的情意和态度,如何表达出来就要说到“礼”。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不知礼,无以立。”

“礼”是人生相处之种种节限。本来是从人与天、人与神、人与鬼接触的宗教仪式发展出来的。人往往为私利逾越“礼”的节限,孔子只能教人人自己克制,却不能确保别人也能恪守。这是无法解决的矛盾,西方的宗教也是。

孔门言仁必言孝,言礼必言葬和祭。葬和祭是活人对待死人,毫无利益可图,所以孔门认为最能见“仁”。有一句古话说: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这就导致了厚葬,剥夺活人的物质资料供给死人。

我认为,葬和祭并非没有利益可图, 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尊敬,实际上也是一种提高声望的作秀。内心是否悲痛,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你问我,孔子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还有用吗?我会说有些还是有用的。儒家提供了一套人生之道,按照这条道路,人能够获得心理的安慰,有助于更好地度过一生。

我们需要警惕一些关于君臣、父子、繁文缛节的束缚,让儒家的学问更轻松些,更适合今日的社会。

我认为,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被选为中国人的正统思想,在于他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性,最符合人情。

孔子是个圣人,而圣人难做,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圣人以及圣人的思想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诚然如果人人能够遵守,自我约束,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是个相对理想的社会。儒家的理想社会也是符合中国人情的社会,当然要剥开封建君主父权的外壳。

(0)

相关推荐

  • 关公文化的儒学价值观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有两位圣人,堪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纬,即: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公.孔子以思想言论传世,关公以道德实践立身.两位圣人,一文一武,一柔一刚,交相辉映,光明朗照,共同为中华儿女提供思想上 ...

  • 以内省为枢纽的儒家修持方法

    儒家修持属于人生主体自我的规范.改造和完善,是完善人性的自觉活动.提升道德意识,加强德性修养,是儒家修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为得益于其学术体系的根本特点,儒家修持思想和实践指向明确,境界高雅,内容丰富 ...

  •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礼,儒家提倡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儒家这个思想学派,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想来也是,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过程中,儒家学说既是主流.也是正统,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中的发 ...

  • 中国哲学特辑2:儒学至圣孔子的开创性哲学——'仁'与'礼'之道

    孔子生平 孔子在公元前551-479年活动于山东地区鲁国,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的儒家学者以及封建官府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也许正应了那句朱熹在<朱子语类>卷 ...

  • 老子为何认为,儒家不能救世?看看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礼

    春秋战国时代,曾有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他们每一个学派都有着自己的主流学说,也对当时的天下事态进行了自我分析,并且给出了不同方向的治国之道,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去拯救天下,也都认为自身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根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之中心思想——仁、礼、乐

    孔子论教化之中心思想--仁.礼.乐 孔子以"六艺"."六经"为内容教化弟子,贯穿于其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q ...

  • 命礼言

    ( 随笔/感悟)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礼节,就不能立身处世:不会分辨别人的言 ...

  • 名家谈 | 牟宗三:孔子的仁

    新专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反映孔子思想的基本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诸多方面,对当代治国理政.社会文明进步具 ...

  • 《孔子家语》辩礼运第三十二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q ...

  • 《孔子家语》辩论礼第二十七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游侍①,论及于礼.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语汝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如何?"子曰:"敬而不 ...

  • 《孔子家语》问礼第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①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