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设计方法论:“元情节变换”操作的案例示范
听完这一节,你就会写各种通俗故事了。我讲这一节的目的是给你展示一个民间故事的元情节变换的案例,但是,如果你看懂了这个案例,你就掌握了一个创作通俗故事的超级方法了。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写任何类型的短篇故事。里面用的都是“元情节”的变换。
听这一节,最好是配合换元法那一节来听。听过拉故事1.0课程的同学已经听过换元法了。后面的操作篇里,我会把换元法再讲一遍,讲的会比之前稍微多一点。还没听过换元法的同学,你记得,等听完后面的换元法之后,再返回来把这一节重听一遍。到时候,你的理解会又不一样的。
天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所有的新东西,无非都是旧东西的重组、再重组。所有新故事,也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这个基本的观点,是在19年前,我的老师告诉我的。我那个老师是一个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到大学毕业,已经出版了3本书。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是某大学的老师和某报纸的主编。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12本实体书。
我一开始,根本不相信他告诉我的这个观点。我认为,如果事实真的是那样的话,那么,文学创作,也变得太没意思了把。我追究原创,纯原创,我不屑模仿,借鉴和利用前人的东西。我觉得利用已有的情节来做故事,那是抄袭,那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我需要新鲜的刺激。我认为我脑子里想出来的,就都是新鲜的。
到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我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甚至是无知,愚蠢。
先说说我是怎么开始印证和相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吧。
在很多年前,我最初到北京北漂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段儿做自由撰稿人的生涯。那段时间以给杂志,和报纸副刊投稿为主。一开始是写一些美文,散文,随笔之类的东西,一篇几十块钱,而且稿费发的很慢,通常上稿之后,两三个月才给,再通过邮局的邮递,到自己手里,一般又半月之后了。也就是说,做这个,根本就难以为生。后来跟文友交流发现写故事比写美文随便更赚钱。我就开始写故事,写的大多是通俗故事。那时候,国内还有几份专门刊载通俗故事的刊物。主要就是给他们写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故事,都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但慢慢的,脑子里的想法就枯竭了。有过写作经验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验,就是你持续写一段儿时间之后,你脑子里出来的故事就会开始出现趋同,点子和情节都会开始趋同,这种状况,实际上是你的储备被用干了。一般来说,如果你是天天写,那么,这种状况到来的时间绝对不会太长,你发现你很快就吐干了。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两条途径:一是去生活里搜集,去听别人说故事,跟蒲松龄一样。我老舅会讲故事,从小就听他讲。我就去找他,让他讲。他那些故事,小时候听着新鲜,长大了再听,发现不好听,而且都是老掉牙的故事,没有多少新意。又找了几个别的人讲,大体也是如此。他们讲的东西,并不具有多少价值。
另一条途径,就是去图书馆里翻各种书。我当时叫去找灵感。当时我还是灵感派,相信写出来好故事,是依靠灵感的。但很快就证明,这个方法也不可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对所谓的灵感开始质疑,开始转向技术。再到后来,多年之后,我发展成了彻底的技术派。写故事,完全依靠技术,而不再靠灵感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有幸遇到了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些书籍。一开始,我是看民间故事,从里面找灵感,再写自己的故事。后来发现明见故事挺有意思,就开始顺藤摸瓜,去翻民间故事的理论书籍,研究书籍。
就在这时候,我接触到了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
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主要是把民间故事进行分类梳理,提取出来故事主干,然后研究这些情节的演化和演变。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是对我在故事研究方面,第一个,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东西。
当我接触到某些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书籍时,我就知道,以后我就不用再愁故事灵感了。而且我的通俗故事创作,从此以后可以随心所欲,源源不断的写下去。
为什么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等你看完我给你举得这个例子,你就也会了。如果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你就饿也能够随心所欲,源源不断地写作通俗故事,或短篇故事了。
下面的例子,选自一个德国人,叫艾伯华的,所写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该书是艾伯华博士于1937年用德语写成的。这是一部近百年来有西方学者撰写的,在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方面,最具有价值的力作。这本书,一直在反复再版。
这本书里抽取出来了将近250个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流传的,所有类型的民间故事。换句话说,这个外国人,把中国的民间故事进行分类归纳后,然后,他抽取出来了几乎所有中国民间故事的“元情节”。
元情节,这个次我反复用了好几次了。这里插一句,解释一下。我说的元情节这个词,跟前面所说的情节原型的区别。情节原型和元情节,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过情节原型是更根本,概括性更强的归纳,数量较少,而元情节所概括的没有情节原型程度高,数量也比较多。你可以这么理解,元情节是情节原型的下一层,下一层细分,把有限的情节原型,细分的更小,更多了。
下面。我要给你举的这个例子是——傻女婿的故事。
在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里。傻女婿故事这个条目,下共有11个变种。但这写变种,都纯属一个模型,一个元情节。
但这一个傻女婿的元情节,变化起来,流传到了中国的全国各地,几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里,都有这个元情节变化出来的不同版本。
傻女婿故事,不仅是在中国各地流行甚广,流长时间也比较长,具有典型性。而且在全球也流行甚广。
我敢保证。其中的有些版本,你小时候你就听过。
……
……
……
……
……
……
(提示:例子略。这里有6个例子,篇幅太长了。暂时省略。可以去“扒桥段”课程里,看这些例子。)
类似上面那样的,在傻女婿这个元情节下面,有11个变种,每个变种里面具体的元素还会再发生变换,又演化出来很多具体的不同故事。
我把其中——傻女婿:祝寿2,的条目原文,拍照,贴在了该节ppt的最后面。通过原文条目你会看到,这一个变种的众多出处,流行地区,和其中其他具体元素的变化。
由傻女婿故事的“元情节”,又延伸出来,许多傻媳妇等傻子故事。
通过上面的6个例子,你是否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共同的情节模型。虽然故事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有所改变,每一个都不一样,这些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故事的表象层,这些元素可以随心所欲的,变来变去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在国内,在国外的傻女婿故事,其表象层,都不一样,但是里面的这种情节主干,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或者是在这个主干上,稍有不同变化的变种。这个通行全国,通行全世界的,藏在傻女婿故事里面,一直不变化的东西,就是傻女婿故事的“骨骼层”。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应该已经知道,其实你只要掌握了傻女婿故事的,这个元情节,你就可以随心所以变换这个元情节的表层元素,来写任何关于傻子的民间故事了。
你所要做的,只不过依旧用这个核心,把它外面的情节外衣,进行改变而已,把里面的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道具等元素,进行改变而已。把里面具体的小细节,进行改变而已。
自古到今,全世界所有民间故事的演变和演化,都是在利用这些基本的情节模块,这些模块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在进行适合本地的各种变种和变异。这种连续不断的变种和变异,让故事看上去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但隐藏在其中的这些情节内核,基本上还都是一致的,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基本上都没有再变化过。
全世界的所有傻女婿的民间故事,都是在以这一种基本内核和基本的情节结构为主干,一直在进行着这种连续不断的变种和变异。
全世界的,每一个民间故事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看上去,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再被归类合并之后,就变成了有限的数量,和有限的情节模型。这些有限的类型和有限的元情节,就是民间故事的内核。
讲到这里,我还没有给你点破,但是,你已经应该明白,我要教给你的,那个通俗故事的超级创作方法是什么了吧?其实,我讲到这里,你就应该已经学会了。
到现在为止,前人在民间故事的研究方面,已经几乎把全世界所有的民间故事进行类似的研究,并且已经总结和抽取出来了,几乎所有民间故事的这种内核,还探索明白了这些内核变化的规律。这些成果,一直都躺在书本里,躺在图书馆中。
如果你能够明白了这些,如果你现在知道了这些。
那么,如果是写通俗故事的话,你就该改换一条全新的路径了。你从此就可以从依赖灵感,变成依赖技术了。
对于一个通俗故事的作者来说,他就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他就应该明白:靠自己的脑袋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第一是非常有限的,你的任何想想,也根本出不了这些已有的情节。第二,你想出来的情节,不管任何情节,不见得真正的切合读者的接受心理,能达到如此的戏剧效果。而使用一个前人已经验证有效的内核来写一个新故事的话,读者接受的效果,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另外,你也会知道,即使你像蒲松龄那样去收集故事,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你收集到的东西,也不过如此,也不会超过一本民间故事研究书籍里所总结的那些故事情节模式。
如果你是个聪明人的话,你就应该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国内外关于民间故事研究的书都找过来,——说实话,不用都找来,用3-5本,甚至只用1本最棒的,就够了——因为一本这样的书里,就把全中国或者全球,所有民间故事的情节内核,都像刚才我举的傻女婿的例子一样,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全部给你集合在一本书里面了!
你只需要依据某个类型的情节模式,你就能变换和写出来无数个该类型的故事。
你依据里面其他的故事模式,你能几乎写出所有的经典民间故事。你几乎能把全世界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演绎出来一个属于你的个人版本!
如果真的做起来,你会发现,你写起来,会毫不费力!
另外,你也会发现,前人研究的这些成果,他们提取的所有的情节模式,都是经过广地域流传和长时间流传,被大众筛选过出来的最有效的情节主杆,而那些无效和低效的情节模式,在流传过程中,早就已经自己消失掉了。
我要告诉你的这个通俗故事的超级创作方法,就是,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把他们从全国,全世界的民间故事里,抽取出来的情节内核,用他们抽取出来的这些元情节,把他们进行表象层层面的变换,给他们换上新的外形,把他们变成你的个人的专属版本!
类似的操作方法,不仅适用于民间故事,通俗故事领域,还适用在写美文,尤其哲理美文领域,也可以同样操作。另外,童话,寓言,小小说,和短篇故事领域,也都同样适用。
以上领域,我都已经亲自实操,验证过了!
还记得,我开始跟你提过的吗?这套操作,要结合换元法。
换元法,我会在操作篇的第一节里给你讲。
上面那些都是简单形态的故事。
至于像影视,动漫,长篇小说,网络小说,这样复杂形态的叙事里,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操作呢?当然是可以的!我这个扒桥段的课程,给你讲的不就是这个吗?
这些复杂形态的现代故事,他们也是故事,他们的根源都是诞生于神话和民间故事,神话和民间故事,只不过是故事的初级形态,简单形态,朴素形态,就像是小木舟或者小帆船。而现代的长篇小说,电影电视剧,动漫这些复杂故事,都是在神话和民间故事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他们的形态,看上去更复杂,结构更精密,但其本源和本质,跟神话和民间故事是一脉相通的。
我们拨开其复杂的外形,看清其内部的结构,你会发现他们跟最初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复杂变化了的,只是故事的外姓。而故事的灵魂和骨骼,从来都没有变化过。
我们完全可以用上面写民间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把现代精密故事里面的情节主干抽出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创作。但其中的规律和变化,比民间故事复杂了许多。毕竟现代的复杂叙事,已经从远古的小木舟,进化成了现代的,复杂精密的,巨大的钢铁巨轮,甚至航空母舰。
以上内容,节选自半镜先生《扒桥段》课程
想学习更多,请报名订阅《扒桥段》
↓↓↓↓
这是一套故事情节设计的终极方法论
简洁实效,直指本质
美人在骨,不在皮。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的骨相决定故事的皮相。
故事“骨相”是有桥段组成的。
每个真正的编故事高手,都是精通“桥段”的高手。
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桥段就是剧情的“基本粒子”
学会抽取,变换,重组桥段,你就能随心所欲设计故事情节了
《扒桥段》试听,点击即可收听
主讲:半镜先生
一套你闻所未闻的故事创作方法论
直指故事创作本质,直指故事创作根源
简洁,实效,颠覆,震撼
直接拨开一直困扰你的故事创作迷雾
颠覆你的故事认知,震撼你的创作三观
让你的故事创作系统立马升级
你听完就会发现:你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白学了
一套让你相见恨晚的故事创作课程
故事设计终极方法论
扒桥段
故事的情节原型与千变情节
专为职业故事人量身打造的课程
主讲:半镜先生
目前国内最专业,最系统,最实用的“故事创作”课程
最新课程 干货密集
更简洁,更系统,更实用
主讲介绍
半镜先生,故事创作实战派和故事研究者。写作”半镜奇谈“系列故事。前出版人,和图书作者。曾写作出版实体图书100多本。现居石家庄,带领团队在做原创故事和漫画。业余从事故事研究,举办故事创作培训。其人具有一眼洞穿事物本质的智慧,其课程简洁实效,直指本质,极具穿透力和震撼性。讲授有《拉故事》《扒桥段》《冲突线》《故事原理》等课程。“半镜奇谈”系列漫画,院线电影等已启动。
适用对象
1.想提高编故事能力的人
2.想提升故事鉴别力的人
适用范围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网络小说,通俗故事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动画剧本,漫画脚本
课程介绍
这个课程讲的是“换元法”在故事情节方面的具体运用。同时,这也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故事原创认知论,会刷新你故事创作的视野和三观;这也是一套另辟蹊径的故事创作方法,让你在编故事和设计情节方面,实现简洁,实用,高效,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威力。这堂课,也是带你进入故事殿堂的一条奇特门径,让你直接窥见故事创作的本质。从而转换你的思维模式和创作观念,帮你发现故事创作的崭新洞天。
本课程是半镜先生亲身故事创作实战经验和长期故事研究成果相结合而开发的一门实用型“故事创作”课程。该课程的重点讲解“故事情节”,给你详细解析故事/情节的“基本粒子”——桥段,教你正确认识桥段,学会抽取和变换桥段,学会重组桥段,以及建立属于你个人的“桥段库”,教会你高效的故事情节设计方法,从而令你的故事创作水平,直接跃迁到一个新境界。
本堂课成里,半镜先生会告诉你:所有新故事,都不过是旧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已——这不仅是创作的真相,更是一种接近本源的,高效的创作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写短篇小说等小故事,用来写电视剧,长篇小说,网络小说等大故事,则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