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市场严防“二次不良” 综合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近日,江苏一家专做不良资产处置的私募基金被曝出高管携款跑路,涉及产品规模或超百亿元。“这两年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玩家’数量增加了几十倍,懂行的、不懂行的都来收包(不良资产包),价格一路水涨船高。预计明年的价格可能维持在一定高位,但市场主体有望逐渐回归理性。”有几十年银行从业经验的老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其进入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资产处置业不算太久,但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大繁荣”时期,也就是多市场主体构成的“4+2+N+银行系”格局。
而老肖和资深同行们此前就在担忧:行业进入门槛降低、新“玩家”在增添不良资产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失序的竞争和行业乱象,资产包价格的水涨船高或许只是一个缩影。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良资产市场演化速度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市场主体需加快探索盘活不良资产的创新举措。与此同时,经验不足的不良资产“新手”机构有可能出现的二次不良风险,亟需引起重视。
□本报记者 陈莹莹 王凯文
综合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硬币有两面,不良资产市场亦是如此,市场机遇更是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新形势下,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不够。
国厚资产董事长李厚文认为,面对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AMC作为不良资产生态圈的重要力量,要练好自身的内功,提高不良资产核心处置问题,提升综合处置能力要善于利用综合手段,采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债转股、产业并购、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方式来盘活存量资产。同时需探索盘活不良资产创新举措,当前各家AMC正积极参与积累风险的化解,探索开展债务重组,问题企业救助和托管等综合服务。
中国长城总裁、执行董事周礼耀说:“面对新形势,长城资产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主要从政策性时期的‘三打’模式实现了向商业化的‘三血’模式转变。”周礼耀称,所谓“三打”模式就是“打折、打包、打官司”。所谓“三血”模式,是指在长城资产商业化转型后,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输血、换血、造血”作用。即:从政策性时期单纯地收债“抽血”,到现在的先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输血”,帮助企业改善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走出困境,再通过追加投资、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等多元化的功能手段,帮助企业获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资产,实现对企业的“换血”;最后,让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在提升不良资产内涵价值的同时,助其恢复“造血”功能,实现转型升级,直接或间接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债转股。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也在引导机构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新渠道,化解更多风险。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指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做好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降准资金落地;二是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降杠杆的重点,并积极参与纾解民营企业的困难;三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债转股的质量。实施机构要树立股权投资的理念;企业要尊重投资机构的股东权利,脱胎换骨,增强可持续竞争能力。据介绍,截至11月底,市场化债转股的签约项目总金额达到1.8万亿元,资金到位4582亿元,其中各级资产管理公司签约金额926亿元,到位金额达到456亿元。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到位率比总体的到位率高一倍,反映出资管公司的效率。
警惕“二次不良”风险
不良资产市场的前景广阔,势必吸引更多新的市场主体。新鲜血液无疑将激发市场活力,但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开始担心那些“新手”可能带来次生风险。
近日,江苏一家专做不良资产处置的私募基金被曝出高管携款跑路,涉及产品规模或超百亿。据媒体报道称,产品逾期是因为目前国内整个不良资产行业受到经济大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影响,处置进度一再延缓,加之“突发情况”的发生。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不良资产市场演化速度加快,不良资产业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重新定义,业务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对银行系统不良资产包收购处置,转变为对社会错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难度相对较大,各资产公司在资金端和收益端都面临很大压力。一旦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和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经验不足的不良资产经营机构有可能出现“二次不良”,酿成新的风险,并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四大AMC都在抓紧应对面对‘二次不良’风险隐患,其他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尤甚。特别是在扩张时期高价收来的资产包,有抵押物的可能还好,纯信用的或互保类的部分可能是不小的隐患。”老肖称。
而几位四大AMC人士也坦言,一方面,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融资期限短、成本高、渠道少等,限制了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尤其是一些地方AMC或者民营未持牌机构,融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AMC的整体战略定位不够明确:有的以不良资产为核心主业,有的过于依赖通道类业务,有的以提供市场化的资金业务为主,主营业务定位不清晰将制约这类市场主体的处置能力。
胡建忠预计,接下来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将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法治的变化。他说:“当前强调尽可能地采取更和谐的办法处置不良资产。地方在解决重大的企业危机的时候都要求采取以风险下迁,不抽贷、不压贷、不诉讼、不查封。这加大了处置的难度。”
盛宴之后回归理性
“我觉得不良资产包价格五折就已经很高了,但是之前我在江浙这边甚至看到过七折的价格,感觉市场回归理性还需要一段时间。”老肖对记者感慨道。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刚落地那阵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机构几乎不考虑价格,先把资产包买到再说。但是这种模式根本不可能持续,资金价格一上涨,我看今年下半年大家都理性了很多。”一家国有AMC广东分公司负责人**(化名)表示。
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称:“2019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的背景下,不良资产供给量有望增加,推动不良资产包价格继续回落,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夏雨指出,近期市场在偏向饱和后逐渐恢复理性。从不良资产供给角度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1.75%左右之后,今年第二季度上涨到1.86%,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1.87%。且银行三类贷款增速上,不良贷款增速开始抬头,从2017年维持在12%附近,快速上涨到今年三季度的21.66%。未来不良资产包的形成或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保持较大的供给量。从不良资产需求角度看,“4+2+N+银行系”的不良资产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变数仅在“N”(民营未持牌资产管理机构)。随着市场趋于饱和,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意向逐渐减弱。因此,未来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的数量将保持在较慢的增长水平。
据中国华融统计,不良资产的折价率从2014年—2016年的30%到40%,已经上升到2017年以来的50%到70%,不良资产市场出现阶段性的非理性繁荣。“今年以来,在严监管的情况下,供给方比较理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总体来看,不良资产供给不断增加,不良资产包的市场价格将回归正常区间。”中国华融总裁助理张斌指出。
中国长城副总裁胡建忠预计,在未来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业当中的不良资产,持续上升将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与此同时,不良资产的价格下降也将持续。他说:“银行贷款大致有100万亿元。以公布的近2%的不良率计算,存在2万亿元不良贷款。信托和其他非金融机构按同比例2%计算,也有1万亿元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有将近超过1万亿的不良规模。总值近5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供给将使价格下行。此外,房地产价格下行与股市低迷也将使不良资产包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