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忆.水坝之城

王云飞
  我们欧洲双河游之莱茵河段的起点是阿姆斯特丹,荷兰的首都。
  荷兰位于西欧偏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面和北面都濒临北海,其正式名称是尼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注1)。尼德兰(Netherlands)是“低地”的意思,因为其国土24%的面积位于海平面之下,1/3的面积只高出海平面1米,约1/5的面积是筑堤、拦坝、填海而成的,堤坝的分量对于它来说可想而知。因而当我看到介绍说,阿姆斯特丹的名字(Amsterdam),源于 Amstel 和 dam,意为“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一点也不意外,“低地之国”的首都是“水坝之城”,顺理成章。
  “水坝之城”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西部,面积219.3 平方公里,人口约87万,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名列欧洲第三,仅次于伦敦和巴黎 。城区的大部分低于海平面1~5米,全靠坚固的堤坝和抽水机,才使得城市免遭海水淹没。而城市本身就是围绕着一座水坝发展起来的,其发源地是城市中央的水坝广场,是我们在此城的主要游览地之一。
  水坝广场(也叫多姆广场,Dam),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广场。因1270年阿姆斯特河上的第一个水坝修建于此而得名。广场四边遍布恢宏的历史建筑,如王宫、新教堂、蜡像馆等,周边则是繁华的商业区,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购物区之一。
  水坝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一座白色的国家纪念碑,建于1956年,纪念二战中的牺牲者。纪念碑通体用白洞石筑造,高22米,气势恢宏。在方尖碑底部刻着“De Vrede”意为“和平”的铭文。方尖碑底部正面4名被锁烤的男性雕塑,姿态各异,表现出战争的苦难;左右两侧的男性雕塑,分别代表了工人和知识分子对侵略的反抗;正面中段抱着婴儿、被和平鸽环绕的女性雕塑,象征着胜利、和平。纪念碑的左右两旁有狮子雕塑,犹如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保卫着纪念碑。
  国家纪念碑的对面是荷兰王宫,是荷兰王国的四座王宫之一。这座王宫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兴建时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厅,1655年7月20日揭幕。1808年法国占领荷兰时,成为路易·波拿巴的王宫。1813年归还市政府,1935年为王室所有,但再无国王愿意在此居住。如今,这座不住国王的王宫用作王室的迎宾馆。王宫的石砌地基由埋于地下14-16米的13659根木桩支撑,在木桩上用石块砌成地基,然后在地基上建造楼房,因此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建筑奇观“木桩上的宫殿”。(阿姆斯特丹过去的建筑物几乎都以木桩打基础,全城有几百万根涂着黑色柏油的木桩打入地下14~16米的深处,整个城市就象架在无数个木桩之上)
  我们在王宫前面留影,不由感叹世事之变迁。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581年7月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17世纪时国力达到鼎盛,成为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的世界第三代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也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我国的台湾就曾经被荷兰占据,后被郑成功收回。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荷兰先后在海上败于英国(英荷战争),在陆地败于法国(法荷战争),因而衰落下来,殖民体系逐渐瓦解,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1795年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荷兰共和国灭亡。1814年脱离法国,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一战期间保持中立,二战初期宣布中立,仍被德国侵占。战后,放弃中立,加入北约、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荷兰如今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 1740万,人均GDP 52247美元(2019年)。
  荷兰王宫的北边是阿姆斯特丹大教堂,一般称为新教堂。这座哥特式的教堂初建于1408年,19世纪重建,用于历代君王加冕礼(最后一次是在1980年)和婚礼(最后一次是在2002年)。据介绍,这座教堂现在已不再举行礼拜,只是一个普通的展览场地,也举办风琴演奏会。
  广场南边一幢雄伟壮丽的历史建筑,是久负盛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全世界开设的第一家分馆。
  王宫前的广场上鸽子成群,旅友们童心大发,与鸽共乐。
  王宫前的广场上复古马车,成了游客们的拍照焦点、留影背景。
  一辆加长豪车缓缓驶入广场,一对恋人,携手秀恩爱,婚照证佳缘。
  广场边上两位街头艺人在弹唱,路人少有关注,司空见惯了吧。
  水坝广场一带有一些艺术雕塑,引人注目。我逛到杜莎夫人蜡像馆侧面时,看到一个地铁站的站前广场上,有一尊现代主义的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阿姆斯特丹的特产有郁金香、奶酪、木鞋等。水坝广场东南转角上有一只巨大的木鞋,就像小船一样,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还在水坝广场的周边漫游。在荷兰王宫与新教堂之间的大道向西,看到一幢融合了哥特和新文艺复兴元素的历史建筑,最初是阿姆斯特丹中央邮局,现在名为麦格纳广场,是当地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富丽堂皇的穹顶玻璃、拱门和雕花石柱,让人仿佛置身宫殿。

  继水坝广场之后,我们观景于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文化遗产--运河网。阿姆斯特丹境内水系密布,是一个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水城。建成于17世纪的运河分布全城,共有165条河道(其中3条主河道分别名为王子运河、绅士运河、皇帝运河),总长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个岛屿和1500座桥梁,而且纵横成网,水上交通就像道路一样四通八达,还停泊着2500艘“房船”(住房用船)。
  我们自水坝广场东行,来到运河边,欣赏迤逦河景。运河边也是五花八门的繁荣商街,酒吧、餐馆、礼品店鳞次栉比。在工艺品店里摆满了木鞋和风车。有的店门面还以风车做装饰。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网是荷兰的第九处世界遗产,在纵横交错的运河边游走,除了看水、看桥、看小船,感受“威尼斯”的风情外,还可以领略荷兰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因为运河边紧密排列的房屋大多建于17世纪中期,多为红砖建筑,梯阶尖顶高耸,外型精致优雅。稍加留意,便可看到这里的房屋有正面很窄、房顶装有吊钩、房子倾斜等特点。
  首先是房子正面很窄,而且据说越是穷的人家房子越窄。这是因为当时是按房屋的门面面积收税,精明的荷兰人便尽量减少房子正面的面积。由于门面狭小,上部便采用山墙形式并精心装饰,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家的山墙都不雷同,真是百花齐放。
  历史上,阿姆斯特丹的富人最先在市中心的“王子”运河边上建造了宽敞豪华的住宅。于是中产阶级就只好在运河对岸建造宽度略小的房子,房子盖好他们又顺着住宅开通了“绅士”运河。钱少的人就只能和中产阶级隔运河而居,在绅士运河的对岸搭建更窄的房子,并开凿了第三条运河“皇帝”运河,而更穷的人就在“皇帝”运河的另一边建造他们的房子。因此以阿姆斯特丹三条主要运河为界,房子的宽度由于贫富差距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十分有趣。
  其次是每栋房子都长“吊钩”。由于房子正面窄,大型家具物品进不了房门,就要从窗户吊进去,为此房顶上都装了突出的吊钩,用来吊运大件物品。
  再次是运河边的房子往往是倾斜的。那些高度只有三四层的房子,通常面朝运河向前倾斜,有的倾斜度将近20度,体现了早年荷兰人的良苦用心:一来为吊运家具提供充裕的空间,避免吊运中物件撞坏墙面、砸碎玻璃,操作起来方便一些;二来可保护房子正面墙壁和窗户等少受雨水侵袭,避免雨水渗入房屋。不过我看到有的房子左右也是斜的。如果说向前倾斜是有意设计的,那么左右倾斜应该是河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结果。因为在远离河岸的地方很少看到左右倾斜的房子。
  荷兰人思想开放,在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的赌博、吸毒、嫖娼在这里是合法的。因此,在阿姆斯特丹,展现给游客的不仅有海堤、风车、郁金香、奶酪、木鞋,还有宽容的社会风气下的黄、毒、赌,这里还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度。我们在阿姆斯特丹一日游,没有接触毒、赌,稍稍看到性交易的一些表现,那就是红灯区。
  我们在水坝广场东面的运河边,向北而行,往阿姆斯特丹最大的红灯区“花街”而去,先是来到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老教堂。老教堂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本堂区教堂,初建于1306年,占地约3300平方米,其屋顶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木制拱顶,拥有欧洲顶级的声学效果,许多音乐会在此举行。
  看过老教堂的风貌,在河边过桥,就进入“花街”(De Wallen)。这是一条200米长的窄窄的街道,与周边井陌相连的小巷组成合法卖淫的区域,是阿姆斯特丹3个红灯区中最大的一个。在花街的街巷里,有数百座小的单间公寓,由女性性工作者租赁,她们在以红灯照亮的橱窗或玻璃门后面,展示自我,象商品一样供嫖客挑选。橱窗的开门时间是上午10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红火的时段在晚上,虽然我们是下午来的,但是路两边的店铺橱窗里已有几位女郎亭亭玉立。我们一位港澳旅友与其中一位女郎寒暄了一番,为大家模拟演示了如何开始春游。当然橱窗女郎是不可以拍照的,我们只能对着小巷街道来个留影。
  且从网络上找几张花街照片看看。

  在网上搜索花街照片时,看到一则17年前阿姆斯特丹裸体摄影的新闻,谨摘录如下:“2004年9月3日,美国著名裸体摄影师斯宾塞·图尼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展开了一系列集体裸体摄影活动。活动从早晨开始,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场景是在一个圆形的高层室外停车场,参加裸体拍摄的2000人宽衣解带,在停车场内围绕环形围墙并排站立,为这个白色的建筑和阴暗的天空增加了无限的色彩。”(摘自新浪博客《阿姆斯特丹裸体摄影,两千人宽衣解带》博主:尼古丁眼泪)

  言归正传。花街还有许多性用品商店、性剧院,还有一家性博物馆、一家大麻博物馆,以及许多提供各种大麻制品的大麻咖啡馆。
  穿过花街,来到善德街。这里是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遍布中文店招的餐馆、商店,其地标性建筑是2000年荷兰女王亲自参与揭幕的佛教寺庙“荷兰佛光山荷华寺”。
  看过花街和唐人街后,我们步行回游轮,一路观赏阿姆斯特丹的街景,看到许多建筑,无论是商店、餐馆、超市,还是银行、博物馆,房子的正面和窗户多是细长的,正面顶上多是尖顶的山墙,保持着17世纪的传统风貌,很吸引人。
  教堂、广场、雕塑、古楼,运河、桥梁、小船、水湾,阿姆斯特丹处处是景,风情万种。
  

  回程途中经过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车站。车站主楼的两边各有一座尖顶塔楼,右侧塔楼是钟楼,左侧塔楼的“针”却是风向标,很特别。欧洲城市的火车站往往位于市中心,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车站同样如此,而且离我们游轮停泊的码头不远。我们的行走路线在火车站的河对岸,无缘入内参观,就隔河拍了几张照片,也算一睹真容。

  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笔者没有参观中央火车站,却意外地参观了“荷兰最有看头的教堂之一”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就在中央火车站的河对岸,雄伟的巴洛克式大圆顶,两座高耸的钟楼尖塔,双塔之间美丽的玫瑰窗,汇成了阿姆斯特丹新文艺复兴风格。我们的团队就在门前经过,可是非但不入,也不停留(也许是因为游程计划上无此项内容,也许是为了赶回游轮)。我可不想错过,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进入教堂。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高敞的空间,华美,灿烂,令人平生一种神圣感。我快速瞻仰后,便带着不能尽览的憾意退出,追赶团队去了。蜻蜓点水,也胜于视而不见。旅游还是需要一点敏感性的。

  回到游轮,用过晚餐,到甲板上坐了许久,欣赏港口夜景,眺望月夜星空。夜里十时许,游轮起锚、转弯,缓缓离开码头,驶向新的目的地。我恋恋不舍地望着渐渐远去的阿姆斯特丹的灯火,临别回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自然是一言难尽,于是想到一条记一条,最后就有了9句话,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好歹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小结,权作本文的结束语。

注1 荷兰的名称

  荷兰有3个名称:尼德兰(Netherlands)、荷兰(Holland)、德奇(Dutch)。尼德兰是正式名称,全称是尼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是尼德兰最大最富有的一个省的名称(如今分为北荷兰与南荷兰两个省),后来常常代指整个国家。还有一个常见俗称“德奇”(Dutch),用于称呼荷兰的主要族群,也就是荷兰人(Nederlanders)。据荷兰政府决定,自2020年1月起,国家名称统一使用“尼德兰”,停用“荷兰”,其旅游 LOGO 也由“Hollad”改为“Netherlands”(见下图)。

附注

(0)

相关推荐

  • 阿姆斯特丹现状,一起看看真实的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的民间有句谚语:狼即使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心里面想的还是吃羊!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一个历史与文明分界之地.在17世纪时期,阿姆斯特丹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如今,它 ...

  • 荷兰掠影:(5)水坝广场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阿姆斯特丹水坝广场. 到底是水坝还是广场? 以前是水坝,现在是广场. 水坝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中心,也是源头. 1270年,修了阿姆斯特丹的第一条运河,河上的第一个水坝就建在那里. ...

  • 水坝广场(阿姆斯特丹)

    水坝广场(Dam Square),得名于过去这里曾经有个水坝,现在的广场及周边的建筑大都是填河而建的.其实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就是阿姆斯特尔河(Amster)上的大坝(dam)的意思.水坝 ...

  • 忆解放莒县城前夕争取伪军起义经过(文/何庆宇)

    一九四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人从华北抽兵南调.敌在其占领区的兵力有所减少,敌我斗争形势有新的发展.我军加强了对敌人的攻势,沂蒙山区周围各交通线上的敌人,不断受到我抗日军民的打击,我 ...

  • 双河忆.归程趣事

    <双河忆.归程趣事> 朋友们常说,看游记不仅喜欢看其中描绘的风景,还喜欢看其中讲述的故事.其实这里所谓的故事,不一定有什么精彩的情节,主要还是游记作者的一些经历和见闻.这些经历和见闻可能是 ...

  • 双河忆.陶易勒特

    <双河忆.陶易勒特> 现今走出国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国外旅游常常有一些多发问题冒出来,其中之一是如何解决"内急",因为在欧洲除了收费景区外,远道而来的观光客很难找到公 ...

  • 老骥丨忆游梅城

    忆游梅城 作者:老骥 前年浪迹到梅城, 记得乘舟江上行. 水过深湾难濯足, 山多奇态不知名. 子陵钓处石犹在, 李白吟时诗未成. 悲乐人生岂齐一, 世间万物莫相争. 吊 念 周 总 理 文/老骥 新年 ...

  • 双河忆.遥远的桥

    王云飞2019年仲秋,笔者参加欧洲双河游后,撰写了<图看欧洲双河游>,简述了莱茵河.多瑙河沿岸景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意犹未尽,便以<双河忆>为题,回忆.记叙旅行中的一些见闻 ...

  • 双河忆.欧河双姝

    王云飞   在欧洲,乘坐内河游轮旅游,最佳路线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首先,它们都是欧洲著名的长河,莱茵河是欧洲第六长河,又是西欧第一长河,多瑙河更是欧洲第二长河.坐船优哉游哉的,一周不嫌少,半月不为 ...

  • 忆城湾八大坑端午

    ​<忆城湾八大坑端午> 绿野云苍苍, 松风谷幽凉. 石涧藏艾蒲, 草庐粽飘香. 缪家树于2021年端午. 2010年初至2020年底,我有幸一直工作生活在城湾村.这是一个美丽的山水村落,山 ...

  • 再忆岛城秋色

    霜降至,世界就变了样子.八大关的银杏树映着金黄的夕阳,叶子落英缤纷,脚踩在金黄的地毯上,软绵绵的,连走路也格外优雅. 对于青岛的秋天就是这般的印象: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听着不远处海水的独唱,微眯着眼睛 ...

  • 【军史琐忆】胡少浩‖攻打莱阳城的地道

    攻打莱阳城的地道战 胡少浩 1947年秋冬季节,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山东.仅在胶东半岛就调集了正规军第八军,五十四军和整编第二十五师近二十万人的兵力,从胶济铁路.平度两个方向向东推进,妄想把我胶东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