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收藏版)
1 、桂枝类方
1.1 桂枝汤:
歌诀: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温服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1.2 桂枝加附子汤:
别名:桂枝附子汤《普济方》、桂枝汤加附子方《医门法律》。
歌诀: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1.3 小建中汤:
歌诀: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
用法:水煎日三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1.4 桂枝加大黄汤:
别名:桂枝大黄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桂枝芍药大黄汤《伤寒大白》、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皇汉医学》。
歌诀:太阳本病下非宜,腹满旋惊实痛时,汤用桂枝仍解表,大黄攻里效尤奇。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大黄二两(6g),芍药六两(18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水煎日三次。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通腑泻实。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1.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别名:龙骨汤《外台》、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
歌诀:男子失精女梦交,坎离救治在中爻,桂枝汤内加龙牡,三两相匀要细敲。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9g)。
用法:水煎日分三次温服。
功用: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主治:虚劳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脉虚大芤迟,或芤动微紧。
1.6 当归四逆汤:
歌诀: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用量: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1.7 温经汤:出处《金匮要略》
歌诀: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组成: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用量:吴茱萸、麦冬(去心)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6g。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1.8 炙甘草汤:
歌诀: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组成: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用量: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1.9 苓桂术甘汤:
歌诀: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用量: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1.10 桂枝茯苓丸:
歌诀:金匮桂枝茯苓丸,丹芍桃仁五物全,等份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功尤擅。
主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拒按者。
1.11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3g) 瓜蒌一枚捣 (12g)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攻心胸,或者寒伤阳明太阴证,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1.12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剂歌诀: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生姜与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寒热错杂此方良。
处方: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功用:通阳行痹,祛风逐湿,和营止痛。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风毒肿痛,憎寒壮热,渴而脉数;痘疮将欲成脓而不能十分贯脓,或过期不结痂。
用法:水煎温服日三次。
2 、麻黄类方
2.1 麻黄汤: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量: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2 麻黄附子细辛汤:
歌诀: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组成:麻黄(去节)二两,细辛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2.3 小青龙汤:
歌诀: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2.4 麻杏石甘汤:
歌诀:伤寒麻仁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张。
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锦裹)半斤(18g)。
用法:上四味,用水七升(1.4L),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2.5 越婢加术汤:
主治:皮水,一身面目悉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者。
2.6 阳和汤:
歌诀: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组成: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
用量: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3 、柴胡类方
3.1 小柴胡汤:
歌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用量: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3.2 柴胡桂枝汤:
别名:柴胡加桂汤《三因》、柴胡加桂枝汤《医学纲目》、桂枝柴胡各半汤《痎疟论疏》。
歌诀: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做仔肩。
组成: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二合半(洗)(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4.5g),柴胡四两(12g)。
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3.3 柴胡桂枝干姜汤: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歌:参苓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
组成:柴胡60克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24克 生半夏30克 大黄30克 牡蛎24克(熬) 大枣(擘)6枚
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1600毫升,煮取8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200毫升
功用:和解清热,神经官能症,小舞蹈病,镇惊安神。
3.5 四逆散:
歌诀: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组成: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用量: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3.6 血府逐瘀汤: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用量: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3.7 丹栀逍遥散:
歌诀:丹栀逍遥芍当归,柴芩术草姜薄随,肝失疏泄呈郁热,清热疏肝莫失机。
组成: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30g 白术12g 茯苓15g 甘草6g 牡丹皮12g 焦梔10g。
用法:水煎取汁,分二次服,日服一剂。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兼清郁热。
主治:肝郁化火,潮热颧红,月经不调,少腹胀痛,经行乳胀,崩漏,带下。
3.8 大柴胡汤:
歌诀: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组成: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
用量: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未完待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