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而且又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患者常因久治不愈而十分痛苦,从精神上、经济上均造成很大的负担,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概念

现代医学认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延误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也有时病原体毒力较弱或机体抵抗力强,无明显急性期症状,因此未予治疗,而发展成为慢性过程。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2.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无慢性盆腔炎这一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应属于中医妇科学“妇人腹痛”、“带下”、“月经不调”、“瘕”、“痛经”及“不孕”等范畴,以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异常为主症。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寒湿、痰湿之邪内侵,不及时或未彻底治疗,湿邪留连,与胞脉气血搏结而成瘀,胞脉、胞络气血阻滞,运行不畅,冲任损伤,病程迁延日久,正气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二脏虚损,近代妇科大家刘奉五认为湿热、寒湿是盆腔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凝聚、寒湿凝聚、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过程,本病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为冲任、胞宫。

3.辨证分型

石富娟认为慢性盆腔炎分为湿热内阻型、气滞血瘀、脾肾亏虚、肝肾不足四型。齐津丽认为分气滞血瘀、湿热郁结、寒湿阻滞三型。陈华琴分四型即湿热瘀结型、寒湿凝滞型、气滞血瘀型及瘕痞块型。综合各家观点,慢性盆腔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湿热瘀结型、寒湿凝滞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

4.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可伴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尿频尿涩,肛门坠胀等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后倾,活动受限。

5.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慢性病,故缓则治本。求因论治,首先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清寒湿、湿热、瘀血等病因,再根据病人体质虚损情况,予以祛邪兼顾扶正,或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中医在治疗本病的方法也日益增多,除中药内服治疗、灌肠治疗、外敷治疗、阴道用药、针灸治疗,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各种物理疗法等等。现在我把我在临床用针灸埋线疗法治疗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1)磁圆针:叩击背俞(腰椎段)、八髎、下腹部任脉 ,膝以下三阴经,叩至皮肤发红为度;

(2)毫针、火针以3  :1次交替运用,取八髎、关元、中极、归来、阴陵泉、三阴交;毫针刺代秩边(针感传至前阴,不留针);

(3)埋线:取穴: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脾虚加足三里、脾俞;肾虚加次髎、肾俞、十七椎下;

(4)中药灌肠:大黄牡丹汤加红藤30g、 益母草15g。

6.按语

盆腔炎的形成主要由于分娩、流产及宫腔内手术或平素不注意卫生,特别是经期、产后失于清洁,毒邪乘虚内侵,湿毒蕴于下焦客于胞中,气血瘀滞,毒热内结而致。急性发病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带下黄稠秽臭,属中医学湿热下注或湿热蕴郁,宜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如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临床症状相当缓和多属寒湿凝滞或气血郁滞,以本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文章选自《第二届全国九针疗法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