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教学过程模式和教学法流派思维共性
这篇文章的思维,在之前有关《引论》文章有提过。如下文: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全书总纲|思维导图|逻辑归纳
只是我今天在复习《引论》教育学部分时,强化了我的这种认知。
《引论》介绍了教育学四大教学过程模式,分别是“传授式”、“活动式”、“发现式”和“发展式”。
其中“传授式”和“活动式”就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向。前者是教师主导,系统传授书本知识,后者是抛开书本,不用系统学习,只需要学生自己计划活动。
而“发现式”就是综合了上述两个模式的特点,既有坚持系统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科结构论”也有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发现学习论”。
而最后一个“发展式”,则是跳出“智育”的框架,到更高维度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角度去展开论述。
综合上述四个模式,发展的逻辑归结为,先有A和B两个对立流派,再有人提出综合A和B的主要观点的C流派,最后出现一个D流派,这个流派站在比上述三个流派更高的层面去讲述。
教学法流派我之前也写过,想看细节的同学参照下文: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2.2.2教学流派|背诵逻辑|助记口诀
在这里概括叙述一下思维,需要用到的相关的教学流派主要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认知法”和“交际法”。
语法翻译法就是第一个系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流派。主张通过母语解释目的语语法,翻译手段巩固加深,注重阅读和写作,忽视口语和听力,能学到比较扎实的语言体系,注重形式结构。但是,遇到交际时候,依旧很慌张,憋半天还是how are you.
直接法又称为“改革法”,其实就是为了改革语法翻译法的缺陷,但是不可避免地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方向。就是不用母语,直接联系语言符号和实际世界。强化口语和听力,但是和语法翻译法相比,缺少严谨系统的语法体系。
之后有了“认知法”。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综合的教学法。认知法虽然和语法翻译法同属于“认知派”,并且明确反对过多机械操练。但是,它依旧汲取了经验派优点,即“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口语书面语并重。
最后是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派,交际法。交际法就跳出上述流派还局限于如何教授语言知识的框架,它主张语言除了语义,还要注重语用。也就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你不管怎么教语言,最终还都是为了交际嘛!这是更高的层面。
综上,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个阴阳对立,中间来个认知法汲取两边精华,最后来个交际法,说,兄弟,你们格局都小了,看看我,直接让人学会交际。
复习完上面两个理论系统,大家应该不难感受到,它们在思维路线上的共性。即首先阴阳对立,其次,中间路线,最后升华到更高层次。
这个思维在本书其他章节也有体现,只是,这两个部分十分典型。
这是我的浅见,欢迎大家讨论,纠错。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