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华妇科临床惯用方3
39.祛斑八珍汤
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5克,当归、生地各10克,川芎5克,白芍、白芷、白鲜皮、地肤子、何首乌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化斑。主治面部黄褐斑。由四君与四物,既补气又可健脾补血;何首乌滋肾养肝;白芷、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消散。全方益气养血,气血调和,运脾渗湿,祛风化斑。
40.固肾安胎饮治先兆流产
桑寄生、当归、白芍、杜仲、阿胶、川断、菟丝子各9克,炒艾叶3克,甘草4.5克,生地、生黄芪、西党参、苧麻根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补气益血,固肾安胎。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脾肾不足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故方用党参、生黄芪补脾益气;当归、白芍、生地养血和营;阿胶、炒艾叶安胎止血;甘草、白芍缓急止痛;胎系于肾,故用杜仲、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固肾强腰以安胎;苧麻根养阴安胎,清热止血。本方重用杜仲补益肾气,肾气充则胎安。主治先兆流产。加减:如阴虚血热者,去炒艾叶,加旱莲草9克;如有外伤诱因,加砂仁3克。治疗56例,治愈率为96.4%。一般服10~30剂就能达到保胎的目的。
41.通经散治疗输卵管阻塞
当归、赤芍、炮山甲、土鳖虫、川牛膝、红花、三棱、莪术各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适用于输卵管阻塞不孕:输卵管条索状增粗,造影提示阻塞不通,经前乳房胀痛,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胀痛,舌边瘀点,脉弦涩。辨证为冲任郁结,邪瘀阻滞,以致胞脉络阻塞不通者。
42.通经汤治疗闭经
当归、赤芍、红花、桃仁、三棱、莪术、川牛膝、乌药、穿山甲、丹参、刘寄奴各10克,川芎5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由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方用桃红四物汤去地黄、加丹参养血活血祛瘀;“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为化瘀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川牛膝通血脉,引瘀血下行;穿山甲、刘寄奴活血通经,消瘕破积;肉桂温经止痛,散寒除积;乌药顺气通经、温肾。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散寒消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宿疾瘀阻胞脉而致闭经,或月经后期量少淋漓不畅者。症见月经数月不行,或量少淋漓不畅,小腹胀痛,脉沉弦,舌尖边有瘀点。加减:有热象者,加丹皮10克,去肉桂;如积瘀过久,已成干血痨者,加地鳖虫10克。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43.加减四物汤
当归、白芍、生地各10克,龙胆草5克,黄芩、丹皮、栀子、郁金、川楝子、大蓟、小蓟、贯众、川牛膝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平肝,凉血止血。主治肝经火郁、冲气上逆引起的经行吐衄。方以龙胆泻肝汤合四物汤化裁而成。肝主藏血而司血海,冲为血海,又属肝经所主,肝经火郁,冲气逆上,故取龙胆泻肝汤中的主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配合丹皮、生地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大蓟、小蓟、贯众凉血止血;川牛膝引血下行。全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具有苦燥泻火而不伤阴之特点。若行经不畅者加桃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
44.头痛逐瘀汤
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仁、丹参、制没药、僵蚕、延胡索、蔓荆子、刺蒺藜、菊花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主治瘀血阻滞所致的经行头痛、月经不调等症。方中桃仁、红花、丹参、制没药、川芎、延胡索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专为瘀血而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僵蚕祛风通络;刺蒺藜、蔓荆子、菊花平肝祛风,清利头目;又蔓荆子、菊花轻清上浮,可载桃仁、红花等活血药上行,直达病所。本方特点:重点突出,重在化瘀通络,旨在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若头剧痛者加全蝎、炮山甲。
45.半夏天麻白术汤
天麻、姜半夏、白术、神曲、麦芽、泽泻、党参、茯苓、黄柏、陈皮、干姜各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燥湿,祛痰降浊。主治经行头晕。天麻性味辛微温,善能祛风化痰,为治疗肝风而夹痰湿之眩晕要药;二陈汤加泽泻、黄柏化湿除痰、降逆止呕;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神曲、麦芽健胃和中;生姜宣散水湿。
46.三参术泽四物汤
炙黄芪、太子参、党参、北沙参各10克,大熟地、当归各6克,川芎3克,白芍、白术各6克,泽泻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养阴,补血调经。主治经行嗜睡。气阴虚以太子参、党参、炙黄芪益气养阴为君,四物补血调经为臣,佐以白术、泽泻健脾渗湿。全方从气阴入手,以调经为枢机。健运淡渗,使清气升,气阴充,则嗜睡可解。
47.逐瘀止崩汤
当归10克,川芎、制没药各5克,五灵脂10克,炒艾叶3克,丹皮、丹参各10克,龙骨、牡蛎各15克,乌贼骨10克,三七粉3克,阿胶、炒蒲黄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逐瘀止血。主治血瘀崩漏,月经过多。当归、川芎名佛手散,调经和血;丹皮、丹参、制没药、五灵脂活血逐瘀镇痛;阿胶、炒艾叶止血温经;龙骨、牡蛎、乌贼骨止血固涩;三七粉、炒蒲黄既能止血,又能消瘀。合为逐瘀止血镇痛之剂。
48.百合甘麦大枣汤
百合10克,炙甘草8克,麦冬、知母、生地各10克,生龙齿、生牡蛎各15克,炒酸枣仁、茯神各10克,五味子5克,珍珠母、合欢皮各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肾养心,镇静安神。主治肝肾阴亏型绝经前后诸症。本方为《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三方加减组成。百合、炙甘草清心保肺,和百脉,补中益气,宁神益智止咳;炙甘草、大枣甘润,滋补缓急,养心脾,益气调营;生地、麦冬、知母滋阴液,养心肾;炒酸枣仁、茯神养肝宁心;合欢皮解郁安神;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育阴潜阳,镇惊恐,安神志;五味子益肝肾、滋阴液,复脉通心,收敛耗散之气。全方以甘平之味滋肾养血宁心、安神健脾以缓诸症。气阴不足加南沙参、北沙参;肝火亢极加夏枯草;阴部干燥发痒加大胡麻、桑寄生;胸闷嗳哕加绿萼梅、金橘饼。
49.加味温胆汤
制半夏、茯苓各10克,陈皮、甘草、枳实、竹茹、旋覆花、枇杷叶、藿香梗各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和胃降逆,化痰止呕。主治妊娠恶阻。《丹溪心法附余》云:“恶阻从痰治,方用二陈汤”,对脾胃虚弱、痰湿内停之恶阻。徐先生经多年临床实践,遵先贤经验,应用加味温胆汤治疗,确有效验。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枳实、竹茹清降痰热;旋覆花、枇杷叶、藿香梗降逆止呕,从而达到和胃降逆,化痰止呕之效。脾胃虚寒,中阳不振,脉象缓滑,舌淡,苔薄白者,加党参、炒白术、灶心土;郁而化热,呕出黄稠痰涎,脉象滑数,舌红尖赤,苔薄黄者,加黄芩、黄连、麦冬、芦根。
50.安胎饮
桑寄生、当归、白芍、川断各10克,苎麻根12克,杜仲、阿胶各10克,炒艾叶3克,菟丝子10克,甘草9克,生地、黄芪、党参各12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补气益血,固肾安胎。主治先兆流产。此方大有巧思,所拟安胎饮系《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金匮要略》胶艾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艾叶、阿胶、甘草)与《兰室秘藏》圣愈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党参、黄芪)之合方。徐先生遵《巢氏病源》“妇人肾以系胞”、《临证指南》“胎气系于脾”及朱丹溪“血气虚损,不足营养其胎则自堕”等论述而组方。全方配伍严谨,恰中病机,施于临床,疗效卓然。加减:如阴虚血热,去炒艾叶,加旱莲草10克;如有外伤诱因,加砂仁3克。本方治疗先兆性流产,每日1剂。出血停止后,隔日1剂,1周后改为3天1剂,并嘱患者禁忌房事卧床休息为要。
51.保胎无忧散
炒艾叶3克,川贝母6克,黄芪10克,川芎5克,生姜3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菟丝子10克,羌活、荆芥、枳壳、厚朴各3克,当归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补血安胎,疏气解郁。主治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保胎无忧散,又名保生无忧散、保产无忧散、十三太保。本方是历代相传的妇科名方。很多医学著作,如鲍相璈《验方新编》、陈修园《女科要旨》、程钟龄《医学心悟》、傅山《傅青主女科》均有记载。近年香港中外出版社《华佗神方》一书,载有“华佗安胎神方”,其药物、用量与本方基本相同。并主治明示:“凡胎动不安,势欲小产及临产艰危、横产逆产、子死腹中,皆可服之,极有奇效。”徐先生应用本方50余载,治疗习惯性流产,屡试屡验。本方制方之妙,以程钟龄解释最可令人信服。程氏曰:“新孕妇人,胎气完固,腹皮紧窄,气血裹其胞胎最难转动,此方用撑法。”本方尚可矫正胎位,在妊娠确诊后,隔日服1剂,连续服用2~3个月,并嘱孕妇卧床休息,就能达到安胎、足月分娩的预期疗效。
52.胶艾汤
阿胶10克(烊化),炒艾叶3克,当归、白芍各10克,川芎5克,生地15克,甘草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主治妊娠腹痛偏虚寒者。方中炒艾叶暖宫止痛,川芎、当归、生地温养血脉;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阿胶养血安胎。全方配合,具有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之功。加减:若肾阳不足,腰膝酸软冷痛,小腹发凉者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各10克,以温补肾阳,使阴寒消散,气血流畅,腹痛可解。
53.加味生化汤
当归10克,川芎5克,红花、桃仁各10克,肉桂、炮姜各3克,丹皮、益母草各10克,焦山楂15克,炒蒲黄、乌梅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经散寒,逐瘀止血。主治产后恶露不绝。本方为《傅青主女科·产后篇》生化汤加味组成。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炙甘草调和温中;桃仁、红花、丹皮活血化瘀;益母草祛瘀生新,通经化水;焦山楂破气消积,散瘀化癥;炮姜温化,暖子宫,升阳止血;乌梅收敛,止血固冲;炒蒲黄行血祛瘀,和营止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化瘀而能生新,故有生化汤之名。发热加金银花、连翘;下腹痛加赤白芍;腰膝酸痛加川牛膝;水肿加泽兰叶、刘寄奴。
54.通乳汤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各10克,通草5克,王不留行、漏芦、瞿麦、麦冬、冬葵子、白芷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补气养血,通络下乳。主治产后气血亏虚、乳络不畅所致乳汁不足。乳汁为血生化,产后失血,冲任亏虚,气血匮乏,则乳汁不足。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培元,熟地、当归养血活血,配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汁;白术、麦冬健胃生津,以充气血之源;通草、瞿麦、冬葵子利水通络下乳;漏芦、白芷归阳明经,具通乳散结、促进乳汁排泄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