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茅盾,行楷书法清朗爽劲、刚柔相济!文脉深厚的好字
茅盾(沈雁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书法与文学之间自古便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而留存至今的许多传世经典书法作品,大多都与文学(诗词歌赋)相关。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帖》、苏轼的《赤壁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等。对于中国的传统文人来讲,书法与文学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表现审美意趣的一种主要形式。
但是文学似乎可以离开书法,作为一门独立之纯粹艺术,而书法本身却很难作为一门单独纯粹的艺术。尤其是在古代,书法的内涵更是综合性的,其核心也并非在于笔法、技法,而是更强调要有文脉。而当下的书法家,不仅有待提高文化内涵,相反还一昧的注重对书写技法、形式的追求、大搞“创新”,现场写字犹如表演杂技一般虚张声势,结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写出来的字老百姓看不懂、不认可,只会骂声一片、自取其辱。
著名文学家茅盾(沈雁冰)先生就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真正的书法家,从来就不是一种职业。”在书法巅峰的古代,更是如此。如果练字的最终目的就是想着要当书法家,那就是走的末流之路,只会越来越狭隘!
茅盾先生在进入北京大学前,曾因其字迹缭乱而险些错过录取通知书落榜,原来是其将本名沈德鸿的“鸿”字写得像个“鸣”字,自此认真写字就成了他在文学之外的一个爱好。纵使茅盾无意于成为一个书法家,也还是在不断的自觉书写实践中,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书写者,并且成功地将二者进融合于文字中,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翰墨墨如海”。
现在来看,也许是文学巨匠盖过了茅盾的书法名号。茅盾先生的字辨识度极高,随便丢在哪里都一眼能认出是他的字。但他本人却认为“我的书法根本就不成体,瘦金体看过却不曾学习,年少时曾临摹碑文,后来就是乱写。”相比那些“职业书法家”本末倒置的低俗追求,以茅盾为代表的文人书家带给我们的启示,或许才是当今书法应该走的路……
茅盾行楷书法欣赏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嘉兴桐乡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
青年时期的茅盾
文丨书画课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欢迎各位热爱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的朋友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分享”都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我们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我们将继续创作、分享更多优质内容,不负“集金石书画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书画课代表”原创首发,图文消息谢绝未经授权的复制、抄袭或抓取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