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普洱茶熟茶只用12天,1公斤也能发酵?what?
声明:本文系叨叨茶界第十篇文章,内容比较跳跃,不适合所有人阅读,假如你觉得我说的对请分转收藏订阅三连支持一下。
一
现在的小视频平台推荐技术真的挺强,就在前几天,给我推荐了一家勐海的茶叶公司,发酵普洱茶熟茶只用12天,1公斤也能发酵。我联系这家茶业公司后得知,这个发酵时间和发酵数量有点不可思议。近些年发酵熟茶的技术不断提升进步。而听这家茶企老板的说法7年前就在研究这种技术。茶样品也到手,改天喝喝有啥区别。
印象中封闭恒温湿仓发酵熟茶利用最早的是普洱市的茶祖茶业公司。但时间上没有这么短,数量上也没这么少。至于发酵12天就成红汤熟茶。这个时间是基于熟茶的标准茶多酚含量。这跟现在的半生不熟的小堆子发酵、全熟的仿古红汤茶发酵工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而1公斤发酵是宣传噱头。
但未来红汤茶、轻发酵熟茶这两个方向的茶品会更多。这家公司这种技术发酵的熟茶样品也到了手上,开喝了感觉确实没酸味,同时还留有生茶一样的回甘感觉。但目前代工费用相比传统熟茶发酵还是高得多。毕竟设备成本高。
二
今天勐海县的毛茶交易市场挂牌了。全称是勐海茶业协会惠农茶叶市场。
在云南普洱市和临沧市云县,毛茶交易市场还是没那么的热闹。毕竟现在信息发达,中间商众多,采购交易都是不见面式的。现实去逛这种市场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采购交易的时间成本、边际成本以及效率。
随着网络和运输的发达,低效率的成交交互方式会被取代。试想假如你是中间茶商,采购量就百十公斤,你会专门跑一趟茶区吗?在利润被压得相对较薄的情况下。跟茶农或者大城市市场茶叶批发商沟通好快递买茶样试喝选品不是更省时间、精力和钱?
三
接近年底,各生产销售型茶企估计又到了调价的时间了吧,又是涨声一片是不是?柴油酱醋这几天都在调涨产品价格,煤炭不用说,油价更不用说,酱海天就是之一。蔬菜这几天也在涨价。茶企呢也应该会调涨。但中间商压在仓库中的茶则出现价格跳水,越接近年底这些跳水茶会越多。毕竟茶在仓库始终是茶,变现了才是钱。
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奇怪,生产销售型茶企调涨,而中间商则是亏着本甩货,消费者呢还是感觉茶贵。那到底是谁赚走了中间的差价?今天跟朋友聊天说起实体销售店和网络销售店的对比。一个是诚信,一个租金成本,一个销量,一个利润收入。综合对比下来都避不开支付成本和税收成本。实体店就算不要房租,没有销售能力,谈何销量和利润收入。网店有销量,但也避不开支付成本、运输成本、税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茶区的某季初制茶叶100元/公斤,精制后压制包装成成品(含运费)费用30元,每个成品400克。通过网店销售出去,你认为多少价钱会不亏本?
答案是一个成品销售价得100元以上,虽然按上面成本才52元,但网店平台成本基本是成交额千分之六,税至少3个点吧,打包物料快递费算10元吧。再加房租成本(网店也要打包地点)、人工成本。这些细碎的交易边际成本全算下来。再有中间商层级的话,相应的利润要分出去一部分,库存风险也会分出去。
现在回过头来看,生产、流通、交易这些环境现在虽然有高效率的运作方式,但各个环节都是需要到一定的利润去填的。
你可能会说通过个人方式去销售(银行卡收款、微信收款、支付宝收款),这样就会省掉一部分费用。但你的客户尤其新客户对你的信任是一个难题,另外就是交易风险,以及后面的售后服务。没有网店平台的担保交易约束,后期的退换货售后很难达成。而就算是担保交易平台,因为利益关系,诚信交易也比较考验人品。今年我也遇到几起这种事情。
1.微信上谈定好,结果钱付过去卖方不卖货了。
2.咸鱼担保交易,货到了配送的时候卖家把货品追回。
3.同城同行交易,因为分开几次支付总款付多了货款(有转账记录),收款方默默不声不响当没发现。
4.同行交易,款付过去了卖方因赌期货亏本交不了货跑路。
这些风险个人交易没办法控制,也没办法完全避免。
四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大叶种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白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补全了云南白茶的行业标准空缺。
但云南小叶种做的白茶怎么办?取个云南大叶种白茶。前几天看见困鹿山的小叶种茶王牌子,不慎嘘嘘。倚邦的怎么办?云南黑茶的标准还会远吗?
另外关于白茶的发酵程度分类,也就是白茶的熟成度,在白茶标准中似乎都没有提及,也就是目前常见的白茶种类,按芽、叶、梗占比含量划分只是一个维度。详见搜索:《云南白茶的五颜六色是什么,白茶看颜色能看出什么?》
作者:茶懂我?【chadongw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