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哭就哭。
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在孩子还是baby时,父母会根据孩子哭的状态来判断诉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回应。小baby最诚实,基本都是吃喝拉撒的诉求。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会跟父母耍点小心机,哭的诉求不再局限于吃喝拉撒,求安慰,求抱抱,也会挤出眼泪博得同情。父母开始观察孩子的哭,真哭还是假哭,试探性的哭还是歇斯底里的嚎。两代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
当孩子逐渐成了kid,却不再会为吃喝拉撒而哭,而是当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心愿不能达成,或者委屈痛苦的时候嚎啕大哭。这个时候,有些父母会选择换位思考,通过共情来化解孩子的悲痛与委屈。而有些父母则认为孩子已经可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了,不应该再哭了,会制止孩子的哭泣。殊不知,哭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越是制止,孩子越是不能消化内心的消极情绪。一味地遏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无好处。
孩子哭了,情绪不好了,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1,家长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哭闹了,家长会被孩子的情绪影响,烦躁,暴怒等,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也会影响我们跟孩子的关系。所以当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要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包容的态度,迎合孩子的情绪。恬恬有次不小心打碎了两个鸡蛋,当时她就吓哭了。我看着满地狼藉着实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孩子也是无心的,也是想帮妈妈分担家务而不小心犯的错误。所以我当即就跟恬恬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想帮妈妈干活,你是不小心打碎的,妈妈不怪你。我们下次注意就好了。我们一起把地面清理干净好不好?恬恬看我真的没有生气,立即跟我道歉,然后帮我一起清理好了地面。鸡蛋已经碎了,苛责再多也于事无补。但亲子关系因为两个鸡蛋受到了破坏,修复起来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共鸣
孩子宣泄情绪大声哭泣时,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倾听孩子的委屈,不满,愤懑,理解孩子宣泄的根源。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哭泣,拥抱着孩子,让孩子尽情的哭,不要发表意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她的港湾,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抚摸,拥抱等让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情绪产生联结,通过父母的关心分担孩子的情绪,从而出现情绪共鸣。待孩子发泄完了,父母再跟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小看这简单的接纳和共鸣,是解决孩子情绪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调和情绪,解决问题
父母在跟孩子解决具体的问题时,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与孩子的交流,敞开胸怀,积极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恢复情绪。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就要引导孩子分析她哭的原因,为什么哭?哭了后这件事解决了吗?怎样可以解决?以后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按照这个逻辑顺序,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总的说来,孩子哭了,家长不应该制止,甚至用恐吓的方式去遏制。而是陪着孩子,让孩子想哭就哭,哭出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待孩子宣泄完毕后,推心置腹的跟孩子交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然原则性问题该坚持还是要坚持,让孩子明白,你可以哭,但不是所有的诉求都会因为哭而满足。
孩子,想哭就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