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雅逸,文人雅韵——王素《人物扇面》
清代的扬州,曾是中国书画最繁荣的城市,据记载,清代近三百年里,见于著录的扬州画家就多达六七百人。但到了晚清,受经济等因素影响,扬州画坛相对较为沉寂,仍聚集着不少的绘画人才,如王小某、闵小白、史小砚等组成的“扬州十小”画派,他们以一种结实、活泼茁壮之气,逐渐扫除了清代文人画那种清淡秀润的萎靡不振之风,使晚清日益衰退的艺术表现力开始有了新的转变,而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便是王素。
王素(1794—1877),字小梅,又字小某,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幼年师从鲍芥田,又多临华岩,擅画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不入妙,道光初与魏小眠、王应祥并驾齐驱。《芜城怀旧录》记:“画宗新罗,为海内所重,尝住观音庵,当时士大夫皆非王画吴书不足相配。若不得其一,即以为减色。”吴者,指道光、同治年间著名书画篆刻家吴让之,王小某与吴让之书画声名并重。
王素所作人物、花鸟、山水图
王素是一位艺术才能比较全面且认真学习传统的画家,他不但擅长画人物,也兼花鸟、山水,其表现手法多样,既能小笔勾描,又能大笔挥写。他的山水窥宋元,意境深远,疏秀而简淡,并能以小取胜,能在尺幅中表达极为宽广的意趣。但王素的主要成就表现,还是在人物仕女画上,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钟馗图》,是王素人物画作品中的佳作。
王素 钟馗五美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76.8cm×93cm
上海博物馆藏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一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土的秦汉时期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砖上,就常见有女子形象。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文人雅士们寄情于绘画,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人物形态优雅修长,自有一股仙风道骨的韵味。隋唐时期的仕女画发展更加繁荣,尽显唐代时期贵族女子丰腴富贵之像。宋元时期,仕女画得到全面发展,题材丰富,出现了大量描写闺阁女子生活题材的画作,如游园、赋诗、书写、避暑、观灯等,塑造了清秀雅趣、形神具备的女性形象。至明清,山水画盛行,仕女画一度陷入沉寂。清代中期后,随帝王的喜好、上层贵族的追捧与市民小说的盛行等各种社会原因,仕女画再度兴旺,创作活跃,出现许多擅画仕女画的名家大作,王素则是其中比较杰出、颇具特色的一位。
王素在生宣上画仕女人物,惯长一种小笔写意是他的显著特点。其仕女画虽不及焦秉贞、冷枚那样工丽研雅,线条也不如费丹旭那样挺进流畅,却能使人感到清淡雅逸、蕴情含蓄,具有文秀之气,王素着意刻画的是人物的意态美。其线条吸取了“扬州八怪”写意花鸟和黄慎、闵贞写意人物的特点,墨色的变化颇为丰富,线条根根写出,顿挫自然,有节奏感,增加了画中人物的韵味。
lot 205
王素 人物扇面
设色笺本镜片 17x51.5cm
钤印:小梅(朱)
域鉴2021秋拍
由于当时仕女画文秀柔荏之风崇为时尚,所以王素笔下的仕女形象,都是姿致娴逸,体态柔弱,追求秀、静、慵、愁、怨、凄等情调,给人一种“弱柳扶风”之感和“风露清愁”之态。其所画仕女形神兼备,笔墨疏秀而变化丰富,但多属细秀一路,在技巧上也崇尚细巧秀逸,注重疏秀清灵的笔墨情趣和浅淡明快的色彩效果。在造型方面能准确掌握,神态毕肖,栩栩有生气。
此幅人物扇面作品画风典雅,造型准确,神态逼真,用色清新,用笔纤细而又不失弹性,人物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用笔工整细腻。画作中的女子拥有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的韵致,为作者佳作之一。
由于王素章法严谨,造型准确,常作习画者范本。此外,董玉书《芜城怀旧录》说:“扬州画师初推小某、小某以后又推若木,若木以后当推石湖。”而画家李石湖又是王小某的再传弟子,可见王素的绘画对于清代扬州后期的绘画,影响是很大的,若想亲眼一览王素风笔,不妨10月8日至域鉴秋拍预展现场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