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ll【散文天地·冰泉专辑】总第147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没有月亮的中秋

 文/冰泉(四川)

己亥中秋,在盼望已久的眼波里飘然而至。望穿秋水,却看不见西岭雪山的清纯如初,也看不见九寨沟的风情万种。九月初的鹃城,依然沉浸在秋老虎的余温里,躁热难耐,让人对这个城市和季节有些无所适从。

别急,一场狂风暴雨在中秋节的凌晨突然不期而至。它伴着寒光闪闪,伴着雷霆万钧,以万夫不挡之勇,从天而降。轰隆隆的雷声,惊天动地,响彻宇宙,它仿佛一个怒发冲冠的壮士,手执长剑,震颤大地。红色的闪电,则是壮士挥舞长剑时瞬间划出的光影,披荆斩棘,所向无敌。剑锋所指之处,必然是陡峭的山峰,阴森的城堡;必然是崎岖的小径,峥嵘的转角。

雷电过后,六七级的狂风接踵而至。也许天性使然吧,风儿是很善变的家伙:当她平静的时候,就是春风拂面,润物无声;当她发怒的时候,则立刻撕破脸皮,摧枯拉朽,俨然一个六亲不认的魔兽。

从凌晨三点被雷雨惊醒,我一直无法再入眠。在闷热焦躁中躺下,却在喧闹嘈杂里醒来。起身确认关好了门窗之后,我已毫无睡意,只好侧卧在床上,一边聆听风声雨声雷电声,一边陷入无尽的沉思……

中秋佳节,自古应是家人欢聚、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农历八月十五,既是每年下半年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或象征——中秋桂香夜,圆月寄相思。八月中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丽为你如痴如狂,又有多少迁客骚人为你吟诗作赋!唐代诗仙李白的《静夜思》里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无数异乡人的款款心声;宋朝大文豪苏轼以一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震寰宇,传颂千年;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琵琶仙·中秋》,其中一句“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至今仍然光彩夺目,艳压群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明月为中秋之魂,中秋是明月之母。

然而,一场意料之外的雷雨,竟然完全打乱了我之前对今年中秋节的预期和想象,也打碎了我心中的明月,淋湿了我甜美的梦香,宁静的思绪立刻变得像空中纷飞的秋蚊,凌乱而茫然。彻夜是噼哩叭啦的雷鸣,到处是唏哩哗啦的雨声。在震耳欲聋的天籁之音围剿下,我分明感受到了身下的床板在摇晃,床板底下的地面在摇晃,地面上的房子在摇晃,房子周围的城市在摇晃,以致城市外面的整个世界都在摇晃。在不由自主的摇晃中,它们或者像地心的呐喊,或者像秋蝉的呻吟,或者像恋人正在经历一次生离死别,或者像群雁失去导航的首领。

雷声滚滚,不到五岁的长子宸宸被惊醒了,睡得很沉的妻子被惊醒了,所有的城市建筑被惊醒了,路边的街灯和草丛里的蟋蟀也被惊醒了。一切事物从不同的起点赶来,但是现在,它们似乎都朝着相同的终点而去。

看着惊恐不安的儿子,我立刻轻轻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并细声安慰他。此刻,面对巨雷和暴雨的狰狞挑衅,我愈加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弱小无助,也更加增添了几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然的敬畏!

轰哐——一阵巨大的雷声又在半空炸响。眼前的闪电如一道刀光剑影,把我的思绪从睡眼迷离中拉回到冰冷的现实。实在睡不着了,我只得披着睡衣坐在床上。因为担心雷电偷袭,我不敢开灯,斜倚床头作闭目养神状。大儿子宸宸仍然躺在我的身边,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我的胳膊,一边小声和我说话一边睁大了惊恐的双眼。

在孩子稚嫩的童声里,我仿若听到了一种自然的语言:那是一切年幼的生命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这种本能引导着它们追求光明而远离黑暗,也鞭策它们勇于面对残酷的现实,从而勇敢地冲出黎明前的风雨和藩篱。

“爸爸,今晚的雷声好大呀!我好怕!”

“呵呵,咱家宸宸最勇敢,别怕。只要你不乱动,打雷不要紧的。”

“爸爸,我爱你。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就不怕打雷。”

“嗯。爸爸小时候也和你一样,怕打雷。那时只要听到雷响,我要么钻进被窝里躲起来,要么钻进你爷爷奶奶的怀抱里藏着。”

“那么爸爸,你现在怕打雷吗?”

“哈哈,现在爸爸当然不怕打雷。因为爸爸已经长大了,大人是不会害怕打雷的呀。”

“哦。那我也要快点儿长大。长大了我也不怕打雷了。”

“好儿子!爸爸陪你一起成长,行吗?”

“好的,谢谢亲爱的爸爸……”

啪——随着一声巨响,又一道闪电在窗棂边炸开了花,把室内照得如同白昼。

儿子紧紧地依偎在我的怀里,使劲往我的脸上亲了一口。在闪电的照耀下,我竟然在黑夜里看清了儿子的双眼。可能因为遗传的原因吧,他长着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在他修长的双眼皮底下,一对眸子清澈而透明,和他妈妈一样俊秀。

从儿子天真烂漫的眼珠里,我仿佛看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看到了老家后院的那口枯井,以及留守家园的老父老母。

父母均已年逾古稀,饱经风霜的老脸上,像是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铜漆。他们双鬓斑白,老态龙钟。虽然瘦若枯灯,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从儿子纯净无邪的眼神里,我清晰地感觉到似乎有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在祖孙三代间的血脉里静静流淌。这股神奇的力量,也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它就像一股暖暖的清流,或一泓淡淡的书香,在光阴荏苒中继往开来,在风云变幻里推陈出新。

也许我们生来不能抱怨任何人,如同不能抱怨这反常的天气,和四季的轮回。今夜的中秋没有月亮,但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却同时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譬如儿子的双眼里,就悬挂着一颗我们心中最光明的月亮。

这一轮明月,它将越过风云雷电,照亮头顶的星空,直抵故乡彼岸。

江心屿——瓯江蓬莱,中国诗岛

文/冰泉(四川) 

一、

时近黄昏,天色微暗,夕阳仍然热辣似火。

应吴同学盛情相邀,与其家人同游江心屿。江心屿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是偃卧于瓯江中心的一座孤岛,是温州的标志性景区,向有“瓯江蓬莱”之美誉,与鼓浪屿、东门屿、兰屿并称“中国四大名屿”。

临江远眺——只见碧水蓝天,云淡风轻,双塔对视,高楼入云,青山旖旎,江水澎湃……南朝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咏道:“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此诗开创了中国山水诗脉,使江心屿名噪一时。

乘着夕阳的余辉,登船离岸,直赴孤屿。令人兴奋的是,同船的竟有一对穿着婚纱的年轻新人。首次游江心岛,居然能沾上如此的喜气,实属难得,可遇不可求。

从船舱的玻璃窗口望去,只见江水滔滔,浩浩荡荡,一路欢歌,直奔东海。偶尔飘来一阵夏风,一股凉气顿时浸透全身,仿佛全身的毛孔和细胞都被打开了,令人心悦神怡!

二、

登上岛岸,顿觉焕然一新、如临仙境。极目望去,绿树成荫,曲径通幽,万木扶疏,阳光明媚。

顺江而行,远远望见一群年轻游客围成一团,人声鼎沸。走近一看,发现人群中间有一口古井,深不可测、寒气袭人。井口上方立着一架木制辘轳,朱红横轴上拴着一根粗大结实的麻绳,绳子末端系着一个小铁桶……

那些青年男女,三五成群,轮流着通过转动井辘轳提水,再把水倒入井旁的青色石盆里,扮着各种俏皮的姿势,与同伴们合影或独拍。看到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乐不可支,不禁一时兴起,待他们渐渐散去,我们一行四人健步走近古井,重复着那群少男少女的剧情----摇绳、提水、倒水、摄影、嘻笑……直到尽兴离开,回眸一顾,才注意到井辘轳上端有块木牌,上书“海眼泉”三个黑色大字。

江心屿身处瓯江中心,毗邻东海。这口古井取名“海眼泉”,可谓恰如其分、名副其实,且充满诗意,妙趣横生。千百年来,古寒井似一个充满魔力的幻梦,吸引了多少文人雅士慕名前来,一睹为快、陶然忘返。

三、

身处江心,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两岸的建筑、远处的群山、雄伟的双塔、汹涌的江水,还有浓密的树林、晚霞的余辉、翠绿的草丛、平整的石道……

岛上的树实在太多了,郁郁葱葱、形状各异;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你看——那些古木名树有的并排而立,曲枝伸叶,像迎宾的仪仗队,列队欢迎南来北往的游客;有的一枝独秀,高耸入云,颇有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之势;有的三五成群,缠绕搂抱,相依为命、依依不舍;有的四散分布,恣意生长,低调静穆,像潜入人群里的便衣警察,默默地为人们带来无形的安全感……身临其境,身体彻底放松,精神得以解放,宛如误入人间仙境!“瓯江蓬莱”,实至名归。

一棵高大的古树悄然映入眼底----樟抱榕,已达1300岁高龄,堪称“树仙”。这棵温州最老的古树临江靠堤,迎风傲立。名义上是一棵古树,其实它是由两棵不同的树缠绕而成,粗壮的樟树根紧紧地贴抱着榕树根,连理生长,不离不弃,俨然一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早已融为一体了。两棵古树的根须极为发达,大约有碗口粗,像一对巨蟒似的扭抱在一起;树身粗壮如柱,外面裹着层层粗糙皲裂的树皮,如披上了厚重的盔甲,仿佛向世人倾诉着他古老的历史和沧桑的故事;树冠硕大无比,枝繁叶茂,宛若一柄天然的巨大绿伞,默默地为大地输送着氧气,为游客们遮挡着烈日……恍惚中,仿佛穿越于时空隧道,无声地同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对话……

紧临树仙数十米处,有一棵树龄500年的古榕树与它默默对视,惺惺相惜,十分默契。这棵古木的学名为无柄小叶榕,姑且叫它“小树仙”吧。小树仙据称是江心岛上胸径最大的古树,至少需要八九个成年人贴树连臂,才能合抱一圈,酷似一根高大粗壮的擎天柱。它的树冠极大,枝叶茂盛,肆无忌惮地向四周扩张,远远望去,如同一朵硕大惊人的蘑菇。

两棵古榕树历时千百年,饱经风霜,阅人无数。不知两位树仙大人,已经见证了多少人间冷暖、经历了几轮世道沧桑?也不知道他们的前世有何瓜葛,是父子还是兄弟……

惊叹遐想之余,欣然与二位树仙合影留念,将这美好隽永的一刻永远定格在历史的瞬间,让短暂与永恒交织在一起,岂不美哉!

峰回路转,一座雄伟庄严的古寺院映入眼帘----江心寺。四合院结构,古典寺庙造型,坐北朝南方向;橙黄色的外墙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着金光,上面嵌着两个雕着白龙的圆形花窗,左右呼应,栩栩如生;琉璃瓦屋顶上立着一对二龙戏珠的彩雕,两个金狮锁环并列镶嵌在巨大的铁门中间;大门两侧蹲着布满藓苔的两个青色石狮,怒目而视,威武雄壮,俨然一对忠于主人的门神,作为镇寺之宝;寺院正门顶部悬着一块黑底金边的横匾,上刻著名书画家赵朴初所题“江心寺”三个金色大字,正门内侧墙壁上分别雕刻着“禅宗”“六刹”四个金字,外侧则挂着一副木牌做的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经过知情人士讲解,才知这副对联的来历——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考状元时去江心寺借宿所写。因整副对联仅出现六个不同的字,以致当时的寺庙方丈以为他不学无术,拿这副“缺乏水准”的对联来忽悠人。

出乎意料的是,自从这副绝对问世以后,宛若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美女,很快艳压群芳,流传千古,至今仍为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所津津乐道、日思夜梦!

这副对联字数虽多,且大量重叠,可要点主要是一个,“朝”有zhao chao两种读法,对应两种意思;“长”有chang zhang两种读法,亦对应两种意思。根据不同的断句,自然产生多种不同的读法,衍生出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意境----云聚云散,潮长潮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江心屿名闻天下,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岛观光,吟诗作赋,留下著名诗章近千篇。南朝有谢灵运,唐有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宋有陆游、王十朋、文天祥……明有刘基、文征明、董其昌……清有袁枚、文廷式……现代有郭沫若等等,都曾在此留下墨迹或诗词。“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李白《与周生》“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这些精妙凝炼的诗句,给古木葱茏风景秀美的江心屿裹上了一层朦胧幽雅的浓浓诗意。

“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江心屿,果然名不虚传!

五、

夏风习习,热气升腾,两股冷热不同的气流纠缠不休、相互侵轧,激烈地扭打在一起,断难分开。夕阳的余辉映照下,一座旧式建筑熠熠生辉。

这是一幢具有欧式风格的联体别墅,分为主楼和辅楼,主楼共三层,辅楼二层。两幢楼中间有石梯相连,周围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整个建筑古典庄严、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据吴同学的先生介绍,这幢旧式别墅曾经是英国驻温州市的领事馆,主馆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建,辅馆系次年增建。

凝视着这幢人去楼空的西式建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百感交集,竟不知从何谈起。这幢百年英式别墅,曾经是多么辉煌耀眼,多么豪华高贵,多么傲慢自负!如今,时过境迁,世道激变——眼前的它竟然变得如此颓废不堪、如此低调谦虚、如此沉默寡言!宛若一个昔日的贵妇,主人早逝,时近暮年,只能苟延残喘、惶恐度日,怎敢再像从前那般招摇过市、不可一世!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古老简朴的真理,仿佛瞬间又回荡在我的耳际,久久不能散去。一阵凉风掠过,惊飞枝头几只小鸟。眼前的欧式古建筑,仿佛蓦地随风化作一支古老的乐曲,夹杂着夏虫的伴奏,时而婉转低沉,时而哀怨悠扬……

六、

暮色渐浓,残阳如锦。返回途中,顺便参观了几处著名的景点,如盆景园、江心公园、拱形石洞、木鱼舍利塔、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饱眼福,慨叹不已。

夕阳的余辉未散,点点金光如金黄色的雨点,透过古树的间隙,洒在青色的石板路上,洒在熙熙攘攘的行人身上,也洒在我压抑已久的心里。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天人合一,得失皆忘!

返回温州江岸,再次遥望江心孤岛,忽生相见恨晚、意犹未尽之感!回望双塔,亭亭玉立,深情凝视,酷似一对热恋的情侣,隔道相望,旦夕相守。他们均已屹立于岛上千百余年,风云雷电,朝雨暮雪,早已把它们锤炼得百毒不入、处变不惊。两座佛塔,像两个高大威武的警卫,忠诚地守护着他们的首长----江心寺。如果说东西双塔是江心屿的两根脊梁,那么江心寺无疑是江心屿的心脏所在、灵魂的归宿!

杜甫诗云:“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再见,亲爱的江心屿!再见,我亲爱的朋友!

作者简介:蔡胜兵,笔名冰泉,男,汉族,70后,安徽安庆人(现定居成都)。大学本科,民盟盟员;资深律师兼作家、诗人。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散见各类纸刊或网媒,如《西岭文学》《传奇故事》《暮雪诗刊》《中国风》《中国企业报》《现代诗美学》、江山文学网等,曾有诗歌、散文获全国征文奖。诗观:诗歌是灵魂和现实的镜像,从写诗中重新认识自己,并挖掘深藏于生活中的哲理美。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季刊

《作家新视野》纸刊由《作家新视野》杂志社、编辑部主办。大16开本,130页码。

《作家新视野》以大容量、大视角、大格局的发展理念,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

一、文学体裁栏目:

【非 虚 构】(5000字内)

【小说前沿】(5000字内)

【散文天地】(3000字内)

【诗歌先锋】(单首20行)

【赏析评论】(5000字内)

【作家方阵】(仅限 诗歌)

………………………………………………

二、投稿方式:

1、微刊作品投稿邮箱

1654335435@qq.com(注:微刊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2、凡小说、散文、诗歌专辑(5首以上)投稿作者,请在投稿时以附件形式提供相片一张,便于后期微刊推送时备用。

3、纸刊作品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注:纸刊投稿必须是其它纸刊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不限首发,严谨抄袭。)

4、以上所有投稿作品,统一在标题前用【】标注所投文体栏目+标题+作者名+省份,文末标注百字内个人简历以及详细通联地址、联系方式、联系人。

……………………………………………

三、纸刊上刊要求

1、微刊作品初选通过稿件先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推送发布,后期根据读者阅读量和作品质量优选上刊。

2、纸刊作品初期审核通过后,先在作家新视野网站予以发布展示,后期根据作品质量综合评审予以优选上刊。

……………………………………………

……………………………………………

……………………………………………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147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作家新视野》网站详细资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