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工厂雨后春笋,节卡协作机器人开启无线互联新时代
你的双11快递到手了吗?
许多网友表示今年速度快到惊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物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渐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变,越来越多的仓库智能化设备、无人仓和智能物流园区令我们的快递仿佛插上了翅膀。
智慧工厂与生产线上的机器人
近年来,在工业4.0概念下,智慧工厂渐渐被人熟悉,不只是快递业,我国各行各业中有实力的企业,陆续投身智慧工厂的建设。
偌大的车间内,十多位工人可以管理三百多台机器人,每天与机器人合作生产近百台轿车:
在食品加工行业,各类机器人高效率分工合作,完成食品包装、拣选、码垛、加工等一系列流程。
未来工厂的物流运输将会是“基于数字化的连接”,这意味着“离散式”的工作站之间的物料搬运将会被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智能和人的协同工作,达到智慧工厂的完整“闭环”。
创立于2014年的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节卡”)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自上海交通大学。以节卡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为例,应用先进机器人自动化技术,避免了传统机器人所必需的安全防护区域设置等额外成本,解放工人的同时可提升作业效率,可让企业在更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现已服务于汽车零部件、3C、锂电、食品、化纤等多个行业的智能化生产线。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节卡小助机器人可与3D视觉结合,实现发动机检测和除水作业应用,实现发动机的自动化螺丝锁付装配等。
在消费电池行业,节卡机器人可对锂电池后道包装的上下料、侧烫、粘胶、电路焊接等工序进行基于协作机器人的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智能化改造。
在一个已交付的消费类锂电池包装系统中,客户背景为人工成本走高,导致公司业务利润率收窄;产线效率急需提升;产品生命周期较短,需要柔性制造。采用了节卡小助协作机器人之后, 1台机器人可替代2-3个工位/班,产线二次部署成本降低。
在化纤行业,应用了氨纶自动分级分拣机器人包装系统的小助协作机器人,回报周期为1.5年。节卡机器人可实现氨纶及长丝等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信息自动追溯等要求。
在乳品行业,由节卡机器人与知名乳制品生产商合作的分拣包装自动化生产线,回本周期为半年,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的同时,效率提升。
高歌猛进的节卡机器人
核心技术积累与研发基因深厚
节卡与上海交通大学在2016年成立了联合智能装备研究中心,进行机器人本体核心技术的前沿研发。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在机器人领域具有深厚的积淀,这种积淀与开阔的商业视野融合,让他们找到了协作机器人这一领域,以“用机器人解放双手”为使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攻城略地、高歌猛进。
节卡负责人表示,节卡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能够适应于多个行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得益于其一体化关节设计、力矩反馈、视觉识别、拖拽编程、无线示教等核心技术。
据官方介绍,节卡小助系列机器人采用了移动终端APP控制模式,摆脱了传统笨重的示教器与冗长的控制线,让有限空间内的示教过程更加方便。同时,支持远程编程控制协作,可实现1台移动终端对多台机器人本体的控制。
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上,小助机器人应用了一体化关节技术,电机、减速器、驱控板等被整体优化,机器人本体自重得以减轻。以负载为7Kg的JAKA Zu 7协作机器人为例,其自重为22Kg,负载7kg,其载重和自重比高达1:3(国际先进水平是1:4),臂展长度达814mm,可发挥柔性制造优势。目前,节卡机器人产品线主要为6轴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JAKA Zu),包括3Kg、7Kg和12Kg三个规格。
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区别是更加安全灵活,能够与人协同工作。在安全性方面,小助协作机器人可与员工共享工作空间;遇到撞击或障碍后暂停;无需复杂重置可恢复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可调整安全设置等级;
在灵活性上,小助机器人图形化编程、拖拽示教等技术让员工操作更加简单,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入门门槛。节卡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基于Linux系统开发,具备兼容性。通用的控制接口可实现快速对接上下游自动化设备。同时提供ROS驱动,便于二次开发。
战略性布局重点领域
节卡机器人的高歌猛进体现在其发展历程上:2015年,节卡突破性地为乳制品行业打造礼品箱牛奶智能化包装系统,填补了行业空白;2016年,节卡为我国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乡化纤打造的氨纶自动分级分拣机器人包装系统,再次填补行业空白;2017年,节卡推出小助系列(JAKA Zu)无线协作机器人,改变了我国机器人本体跟跑国外产品的局面;2018年,节卡获得工信部2项智能制造新模式奖项,并签订第2个订单总额近3000万级客户,完成了由投资方独家投资的6000万元A+轮融资。2018年,节卡完成标准化规模生产,实现过亿销售额。今年4月,节卡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刷新当时国内协作机器人领域最高单笔融资记录。
目前节卡拥有的三大主要业务为:机器人本体、智能装备和数字化工厂。在上海紫竹科技园设有研发中心,在江苏常州设有生产基地,在深圳及北京设有办事处。
近年来,应用终端对协作机器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使对机器人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根据市场迭代产品。
节卡长期以来直接承接大型战略性项目,于是能够更好掌握客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进而指引机器人研发的工艺包和性能演化方向,提升后续反应能力。
在节卡创始人李明洋看来,节卡的战略示范大项目瞄准的是机器人导入量较多的领域,“如行业产能是50,需求是3000,那么有60倍的差,行业有5-10年的增长,如乳品礼品箱、化纤、氨纶、锂电等应用场景,节卡就会选择切入,做首台套项目。”他认为战略性项目是一个长期性投入和技术多次循环迭代的过程,并不是项目性质的短期行为可以比拟的。因此,节卡在乳制品行业、纺织化纤行业开发出了很多原创性解决方案,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客户和节卡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行业专有的工艺或技术习性具有其门槛和排他性,据节卡负责人介绍,“节卡基于在前期开荒、中后期说服客户重复购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技术理念。在开拓锂电、3C、家电等新领域时,坚持“成本驱动创新”的理念,以降低客户的综合运营成本,帮助客户取得成功为目标,而非一味的通过低价来吸引客户。”
节卡希望通过在多个行业的深耕,树立协作机器人使用的方法,为广大集成商提供新思路。同时,节卡也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即擅长于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而新行业的专有技术则需要向行业客户寻求专业支持,从而通过合作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机器人大讲堂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李贻斌,李贻斌教授提到,”在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2019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让人亮眼的一点就是节卡协作机器人,其靓丽的外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卡机器人不但有符合工业设计美学的绝佳外观,而且各方面性能表现优异。”
“节卡机器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打造的系列产品,集驱控一体化、拖拽示教、无线互联、远程协作、安全防护等功能于一体,保障了节卡机器人的轻型、柔性、便捷、安全。它既可用于一般环境中,也可适应高温、洁净、粉尘等特殊环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节卡机器人在工厂、物流、医疗、服务等领域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它的身影。”李贻斌教授说。
时代高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中国的“机器换人”不是一句口号,很多企业都在践行着智慧工厂的改造,一步步让中国的工厂变得更先进、更安全。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会出现协作机器人的身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