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放松站桩换劲的秘诀
站桩放松的问题,今世有各种版本的说法,查芗老《意拳正轨》“桩法换劲”一篇对站桩的要求,并抄录于此:“……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闾骨宜直,气宜下沉,心宜静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齿似闭非闭,舌卷似顶非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
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为强,自不难得其要领也”。再查阅芗老《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中关于站桩的要求:“……但切记,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这两段文字意思明晰,不需再做解释,芗老用心良苦,反复强调松,未提一字紧,担心误导了后学,而且站桩篇里面无“撑三抱七”的语句(这一句是技击桩里的要求),与秘静克文章中的记述(环卫工人描述:双手如投降状)以及何镜平书中的“站桩班老照片”的佐证,芗老所说的松与太极拳强调的“松沉”的松是一个意思。
芗老认为,站桩是为了“换劲,内力外发,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强”。通俗一点儿说,站桩是为了改变人后天的用力习惯造成的脊椎与四肢的僵拙,即放弃肢体的局部用力习惯,恢复先天的脊椎用力习惯。换劲后,每有动作都是脊椎在做功,胳膊腿儿都是挂在脊椎上的附属品,完全地放松,丝豪不用局部力,即使在技击时,胳膊腿也要放松,用的是胳膊腿的地心引力。在养生健身上的道理则是:(脊)骨正筋柔百病消。
芗老站桩所强调的“松”,讲究肩臂象洋娃娃那样一根线连在肩膀上,就是为了解放脊椎,大龙做功,不让肢体的后天局部力做功的意思;在芗老的著作里,这个放松的状态叫做“脱肩松臂懒束腰”、“玉树挂宝衣”。
如何才能做到呢?现总结如下四点:
1、肩臂的放松
以两手分别提起站桩者的两个袖口,让他放松,胳膊上一点力量也不许使,就这样吊着,并记住这种松沉感觉。胳膊彻底放松后,站桩者会感觉到肩部肌肉彻底舒展开来。之后慢慢放开两手,站桩者的肩臂会微微向下沉一下,但不会落下来。这种状态是“脱肩松臂懒束腰”,要记住这种感觉,以后自己站桩时,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肩臂松沉,找到这种感觉,并放松膈膜,让心肺不受压迫。要注意腋下空涵(卷肱),切不可夹腋、耸肩。四肢关节总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2、脊柱的放松
头要虚灵,不可用力。
脊柱从大椎处挂画,胸腔有横开之意,肩胛有裹合之意(背如背锅),腰间上下左右拉开、命门后靠,腰脊骨垂线似,尾椎垂放,臀部之下如有高凳,用臀部去够它。脊柱从大椎吊起,两肩臂垂挂在脊柱上。
3、髋胯的放松
掖胯,尤忌挺胯,股沟之间定要放松,使股沟间经络通畅,如同腋下要卷肱的道理。臀部下坐后靠,如下有带靠背的高椅;腰脊骨垂线似,尾椎垂放,脊柱如钟垂,髋胯如套筒,上半插在下半中。眼神往上高15度左右瞟(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配合臀部的下坐后靠,髋胯自然放松。
此时脊柱起拔,肩背微微裹合,胸腹垂挂(腹如垂囊),臀部下坐后靠,重心向脚掌微靠,但不可有形(全在里面,外形上看不出),把握尺度,似移非移,似倾非倾,若有若无,不可执着留痕。
4、上松下紧,下肢关键在膝盖
下肢承受体重,膝盖的要领很关键,方法出错,容易受伤。练习不得法,站桩之后膝盖痛,正确站桩之后膝盖会发热,而不是痛;膝盖的要求,伏兔以上,筋肉往上用力;三里之下,筋肉向下用力;膝盖前顶(纵膝),腘窝反崩(拔地欲飞之感);大腿外侧,向内裹合;大腿内侧,向外撑顶,如夹一根水桶粗细的圆木。在膝盖这一点,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争力,将膝盖固定住,而膝盖上下半月板之间,因六面力的互争,反而得到放松,合力近乎为零。膝为筋之府,膝盖周围,筋肉纵横包裹,将膝盖周围的筋肉六面互争抻紧,如钢筋包裹保护膝盖,则所承受的体重由钢筋所顺承,膝盖半月板之间反不受力,膝盖内部气血循环加速,半月板得到滋养。
站桩放松,养足气血,气血充足,自动去滋养筋骨,筋骨不练自练。
此时加强站桩训练,加速气血流动,自然滋养筋骨,弱者道之用,慢慢地达到筋长骨重之效!君子务本,本固而枝荣,根据我的体认,此为站桩之根本!
芗老有诗
其一
脱肩松臂懒束腰
神情意力似年糕
一切知感全不要
静室长露赤条条
其二
浑身肌肉挂凌霄
毛发根根暖风摇
慧眼默查三千客
凝耳细听两人娇
“周身骨架直立垂挂,为玉树;肌肉皆系于树枝树干,为宝衣,锻炼的场地要保暖,保证毛发根根暖风摇的舒适感;要闹中求静,聚敛精神,凝耳细听两人娇,两人者,何也?心与肺,气与血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