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宋蒙联盟注定是个悲剧的开始
在宋朝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末年与女真结盟而消灭辽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虽然南宋朝廷对于与蒙古结盟的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但是为报靖康之耻,宋朝还是最终选择了与蒙古结盟。
在金朝灭亡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即使主张灭金以报世仇的真德秀,对于如何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也提出应该谨慎对待,认为联蒙灭金可能重蹈当年联金灭辽的覆辙。此时金朝也是错估形势,根本没有想到宋朝也会存在有利于金宋联合的因素,更没有想到去争取宋人联合抗蒙,相反在得知南宋要断绝岁币的输纳后,大为不满,为了解决金朝国内的危机,也为了惩罚南宋拒交岁币的行为,于1217年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于是将可能成为盟友的南宋推到了敌人一边。
在金国发动对宋战争之后,宋廷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再次与蒙古展开交往,以期减少自己承受的军事压力。嘉定十一年(1218年),蒙古再次遣使与南宋接触,宋宁宗亦表达了与蒙古进一步接触的意愿。嘉定十七年(1224年)新即位的金哀宗完颜守绪认清形势,不仅下令停止对宋战争,还有意与南宋联盟,以防备蒙古绕道攻击金国后方,无奈金国当权大臣认为此事有失颜面而力加阻挠,而南宋方面也不甚热心,最后此事未能成行。
宝元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的时候曾经留下遗言:“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但成吉思汗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南宋方面早就识破了蒙古的企图。所以,绍定三年(1230年)蒙古派遣李邦瑞使宋的时候,宋廷直接选择了拒绝其入境。由此可见,南宋的外交还是很务实的,与蒙古交往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权宜之计,其最终目的还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再次派李邦瑞使宋,虽然这次南宋接纳了李邦瑞,但其借路请求遭到南宋拒绝,不得已的拖雷只能诉诸武力强行叩关了。
在蒙军进攻凤州后,利州路安抚使兼知兴元府郭正孙就根据蒙军游骑动向推断出蒙军必将由东道入宋境,但四川制置使桂如渊却认为蒙军应该是“必自西入宋境”,不加以防范,这似乎已经注定悲剧即将酿成。绍定四年(1231年)四月,蒙军果然从东道入境,一时之间宋军来不及重新部署,只能眼睁睁看着蒙军入境。更为恶劣的是,桂如渊此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不仅没有组织有效抵抗,反而逃到合州躲了起来。后来局势恶化,又主动为“借路”蒙军提供粮草和向导,蒙军顺利的通过了四川。很快,蒙军击败金州宋军,迅速沿汉水直下京西南路。此时京湖安抚使陈赅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急调孟珙前去拦截,但为时已晚,逃过孟珙追击的蒙军顺利进入金国境内。
绍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蒙军再次进攻金国的时候,南宋也能出兵相助一起围攻开封。最后开封城破,金哀宗被迫逃往蔡州。但气息奄奄的金国并没有放弃。金哀宗派遣阿虎带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南宋不出兵,可惜为时已晚。无论南宋出不出兵,金国都灭亡在即。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嵩之最终下达了出兵的命令,孟珙、江海率忠义军2万运粮30万石北上,抵达蔡州城下与蒙军会师。但宋军出兵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和蒙”,这是符合南宋利益的正确之举,是南宋唯一正确的抉择。可是与蒙古结盟确实不是多么高明的举动,只不过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却迎来一只壮年的虎罢了。在当时的情势下,南宋朝廷上下报仇心切,而金朝也不能调整政策,自己还打破与南宋的和平关系,再加上蒙古势力确实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所能做的,也就是与蒙古结盟消灭金朝了。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匆忙传位后自缢身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亦在乱军中被杀死,金国灭亡。由于宋军表现突出,最后分得了大部分战利品,其中就包括金哀宗完颜守绪的尸体。宋朝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把金哀宗的遗骨葬在了大理寺,并祭拜了祖宗,告诉他们大仇已报。
就在孟珙带兵攻击蔡州期间,南宋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史弥远死了。他是在孟珙出师后不久死的。就在他死前不到一个月,理宗皇帝还在为他加官进爵,直到他病入膏肓递上了辞呈。这位权相把持朝政二十六年,至死放不下手中的权利。他担心大宋会变天,于是弥留中的他把自己信任的郑清之扶上了相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但人死如灯灭,你史弥远生前权倾朝野,死后就再也控制不了什么了。
史弥远心知南宋政治弊病百出,但他没有进行改革,安排好后事才撒手死去。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就在金国被灭亡的1234年,沉默了十年的理宗终于迎来了亲政,宋理宗将改为端平元年。此时他意图有所作为,荡除弊政提拔了大批新人,出台了改革措施。我们就在明天说说宋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