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大石桥清风岭一带,有一个地方,名叫白坡。白坡有一个庙,叫白庙。据说,这个庙敬奉的“爷”有求必应,非常灵验。逢年过节,两省交界的信众都到白坡去“朝爷”。这个不是虚的。因为,我曾亲眼目睹母亲大年初一早晨去白坡“朝爷”的情景。白庙敬奉的神是谁?当地信众只知道这个“爷”很灵验,但是,很少有人刨根问底。其实,这个庙的原名叫冯异庙,也叫大树将军庙。这座庙建于东汉,极盛于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革。上世纪八十年代,信众自发在原址上建小庙一座。
冯异是谁?缘何在此建庙?冯异是东汉刘秀的大将。在跟随刘秀前,冯异是父城的守将。光武帝刘秀起兵后,冯异便跟随刘秀,做了随军主薄。主薄是掌管军中文书的官,类似于现在的秘书。一位大将军竟然甘愿做一位小秘书,这不能不让人费解。然而,冯异的秘书工作做得心甘情愿,尽职尽责。一次,刘秀遭人追杀,到了淅川清风岭一带,又遭遇暴雨,衣服全湿透了,又饿又冷。在休息的时候,同样浑身湿透的冯异顾不得饥饿,急忙找来柴火,一边烧火让刘秀暖身体,一边讨回一碗豆粥给刘秀吃。这让刘秀非常感动,并终生不忘。冯异跟随刘秀,军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刘秀落魄的时候,冯异到河间募集士兵,让刘秀东山再起。在讨伐王朗的战斗中,冯异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应侯。可是,冯异的官越大,越是谦虚谨慎。在路上遇到其它将领,无论官职大小,冯异都主动让路。每次打仗的间隙里,众将都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功劳,唯独冯异独自一人坐在树下,默不作声。因此,将士们都称呼他为“大树将军”。刘秀攻破邯郸后,开始改编军队,士兵们都争着要跟随冯异,可见冯异的品德之高。
刘秀称帝后,原来的开国功臣都被刘秀摘去了兵权,而冯异却拥兵关中。冯异担心刘秀对自己起疑心,多次上书请求回京。光武帝不许。公元30年,冯异带领一家老小来到京城朝见光武帝,并有意把家眷安置在京城,作为人质。可是,光武帝不仅没有猜疑冯异,反而赏赐了冯异很多财物,亲自送冯异携家眷西归。冯异死后,刘秀想起冯异对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想起在淅川县大石桥乡清风岭一带冯异为自己烧火和讨豆吃的往事,感激万千,便名人在当年冯异为他烧火取暖的地方,建一座庙,以此表彰冯异忠君爱国和谦虚谨慎的美德。也许有人怀疑,冯异的故事是真的,但是,白庙究竟是不是冯异庙?清代淅川县李官桥诗人李衮曾经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为白庙就是冯异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首诗就是《登汉王城望冯异庙》:“将军何处去,大树日萧萧。地古徒存庙,山空远见桥。河流思帝绩,城堞起民谣。徒倚荒烟外,长歌兴转遥。”汉王城在哪儿?《淅川直隶厅志》记载,汉王城在城(老县城)西十五里东岳庙下。相传,汉高祖伐秦经过这里,在此建城一座,用来驻军。据《淅川县志》记载,汉王城在大石桥乡虎山南麓,又名柯城。倚山临江,地势险要。现在,汉王城遗址犹在,还可以看到石条和城基。而虎山又称王子山,距离冯异庙(白庙)不足2公里。清代大诗人李衮登汉王城望冯异庙,望丹江,望大石桥,怀念大树将军的美德,真情溢于诗句之外。冯异因为在“树下”,处处谦虚谨慎,被部下爱戴,被领导重用,被世世代代的后人敬仰,希望这种美德继续恩泽丹淅大地。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